唐朝的詩壇,如果沒有李白和杜甫,無疑會坍塌。
他們一個高舉浪漫主義的大旗,天馬行空,肆意揮灑;一個築起現實主義的巅峰,沉郁頓挫,憂國憂民。
他們是大唐的标簽和靈魂,沒有他們,大唐何以成為大唐?!
但是,如果大唐隻有李白和杜甫,大唐仍然是單調的。因為他們僅僅開掘了詩歌内容和題材的一部分,還有一個屬于全人類的、更為廣闊和美好的心靈天地,他們沒有顧得上去耕耘。
于是,晚唐時期,李商隐出現了。
一、沒有父親的孩子,幸遇貴人公元813年,李商隐出生。
他的出生,令家人欣喜不已。父親李嗣為他取名“商隐”,字義山,是希望他能像秦漢隐士“商山四皓”一樣,有德有才,不求聞達。
有父愛陪伴的日子自然是快樂的。而對李商隐來說,這樣的幸福,竟是那樣短暫。
李商隐九歲那年,他親愛的父親去世,孤兒寡母凄凄慘慘戚戚。
李商隐打着魂幡,和母親一起扶着父親的靈柩,一路颠簸,從浙江回到了家鄉河南。回到家鄉以後,因李商隐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他主動承擔起了養家糊口的重任。
李商隐“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幹些抄抄寫寫的活兒,他還是能勝任的。李商隐開始傭書舂米,小小年紀一個人就打兩份工。
在清苦的生活中,李商隐沒有自暴自棄,他一直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我要讀書,我要用知識改變命運!他有一個堂叔,學問很是淵博。李商隐白天幹活,晚上就跟着堂叔念古文。
十六歲的那年,李商隐來到了洛陽。
在洛陽,他意外地見到了當時的文壇大佬白居易。白居易看了他的詩以後,大為贊賞,還說了一句與他的身份不太符合的話:“我死後,得為爾兒足矣。”
因為白居易的引薦,李商隐又和當時的洛陽留守、骈文大家令狐楚相識。令狐楚非常賞識李商隐的才華,他邀李商隐加入了自己的幕府,并“以其少俊,深禮義,令與諸子遊。”
令狐楚認定李商隐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了給自己的兒子令狐绹培養後備力量,令狐楚對李商隐進行了全面的培養和打造。
首先,他手把手地教李商隐寫标準的四六骈文,因為這是當時官場通行的公文文體。其次,他帶李商隐參加各種文學的高端聚會,讓他多交流,見世面。另外,隻要是出差,令狐楚也必定讓李商隐同行,以增加他的各種才幹。
李商隐學得差不多了,令狐楚就自掏盤纏讓他去參加科舉考試。李商隐懷着一肚子學問,連考三次卻沒有考中。
令狐楚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他讓自己的兒子令狐绹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務必為李商隐好好運作一下。
公元837年,李商隐終于高中進士。
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能遇到令狐楚這樣全心全意幫他的貴人,李商隐無論如何都應該對令狐楚父子感恩戴德,長久追随。
但是,李商隐沒有。
二、你的婚姻沒有那麼簡單
李商隐進士登科,得到了當時的地方官員王茂元的青睐。他向李商隐抛來了橄榄枝,要李商隐做他的東床快婿。李商隐與王茂元的小女王晏媄見面之後,對這樁婚事是一萬個願意,他恨不得立刻與王晏媄拜天地。
才子佳人終成眷屬。不谙世事的李商隐,天真的以為,他的好日子終于來臨。
他不知道他現在擁有的,要用後半生的代價去換取。
當令狐绹得知,他曾經視為手足的李商隐,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做了王茂元的女婿,令狐绹心中的那個火啊,簡直一點就着。
他隻想沖到王府,揪住李商隐厲聲質問:“你難道沒有見過女人嗎?你就是這樣回報我們的?說好的兄弟之情到哪裡去了?”
那時,李商隐定然是一副迷惑不解的神情:“我的好哥哥,您這是生得哪門子氣呀,我不過是和王茂元的女兒結了個婚,我還是我,還是你的好兄弟呀!”
說完這句話,李商隐的嘴巴張得老大,他不明白是令狐绹的哪一根神經錯亂了。
他哪裡知道,那個神經錯亂的人原來是他自己。盡管他認為他還是令狐绹的好兄弟,但令家人不這樣認為,牛黨的人不這樣認為,就連他的嶽父所在的李黨也不會這麼認為。
可憐的李商隐始終不明白自己哪裡出了問題。他隻知道,他喜歡王晏媄,王晏媄也喜歡他,所以他們結婚了。
他怎麼會料到,他結的這個婚,在外界看來,就意味着他背叛了自己的恩主,意味着他與原來的陣營決裂。而一個輕易背叛恩主的人,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為人所不齒的。所以新舊唐書都評價李商隐“無行”,“德行有虧”。
國學大師陳寅恪說:“李商隐本應始終屬于牛黨,方合當時社會階級之道德。”這樣,一來可以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升遷機會,二來,他可以通過輔佐令狐绹,報答令家的恩情。
這是李商隐當時最好也是最明智的選擇。但是李商隐沒有這個判斷力。他對政治的感覺十分遲鈍,他的悟性和靈氣,全給詩歌了。
作為新晉進士,他似乎完全沒有關注過當時的政治生态,他似乎根本不知道當時朝廷還有“牛李黨争”的現象,他似乎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呆子,而并非一個合格的講時事、講政治的預備級公務員。
所以,他才沒心沒肺地跑去做了李黨的女婿,而李黨和令狐楚所在的牛黨是多年的政治死對頭,他們之間的撕逼,有時慘烈至極。
可想而知,這樣的選擇,對他的仕途能有利嗎?!
李商隐熬過了艱難的少年時代 ,終于守得雲開見月明,卻因為自己的單純無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三、從此仕途蹭蹬,再難翻身
839年,新婚之後,李商隐喜氣洋洋地去參加吏部的選拔考試,他的卷子答得無懈可擊。
但是放榜的時候,時握大權的令狐绹隻一句“此人不堪”,李商隐的名字就被輕輕劃掉了。
後來,他雖然得了一個秘書省校書郎的九品小官,但受牛黨的排擠又被外調為弘農尉。在小小的縣尉一職上,李商隐卯足了勁想有所作為,他私自做主平反冤獄,因而觸怒上司,不得不自請去職。
丢了工作以後,李商隐心情極為郁悶,他感歎道:“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人生窮困,聞見所無。”
唐武宗即位後,李黨的首領李德裕提拔為相,李商隐重新回京,仍然做他的秘書省正字。
842年,李商隐的母親去世,作為孝子,他必須回家丁憂三年。
845年,守孝期滿,李商隐再次返京。返京之前,在一個百無聊賴的春日,他寫下了: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丘園坐四春。
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發如絲日日新。
欲逐風波千萬裡,未知何路到龍津。
經曆了數次打擊,李商隐不堕青雲之志,他對仕途仍然充滿了憧憬。
可是,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等他回京的時候,牛黨已經整垮李黨,開始主持中央朝政。他的最好的機會已經過去了。
沒有一個人認得他是誰,他隻好去求見令狐绹,令狐绹閉門不見;他又給令狐绹一封一封地寫信,令狐绹沒有任何回音。
為了換一口飯吃,李商隐隻好重操舊業,奔赴一個又一個的幕府。其間的奔波輾轉,其間的失意辛酸,怎一個“愁”字了得?!
王晏媄嫁給李商隐,沒有享受過一天的榮華富貴。他給她的,隻有漫長的分離,隻有刻骨的相思。
在一個下着雨的秋夜,李商隐惆怅難眠。他久久地站在異鄉的窗前,思念着遠方的妻子兒女: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他知道家中的妻子,在巴巴地等着他回去。他何嘗不想團聚,不想與愛人紅燭西窗、喁喁細語?
但是現在,自己依然白首無功名,他如何面對妻子那雙充滿期待的眼睛?他隻能任曆史上那場最漫長的秋雨,淅淅瀝瀝地下;他隻能在險惡的宦海中,繼續浮沉、掙紮。
他本以為他是在為自己心愛的人,掙取一個足夠體面的未來。但他不知道,有些東西,會像我們手中握着的細沙,當我們驚覺,它已從指間悄然滑落。
四、愛人已逝,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在一個讓人心煩意亂的夏日,李商隐接到了妻子病重的消息。他心急火燎、馬不停蹄地往回趕。他幾乎肝腸寸斷,他害怕那最可怕的事情發生。
妻子最終沒能和他見上最後一面。
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
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
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bò)。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識。
錦瑟猶在,一切如舊。斯人已逝,不可複來。将兩個兒女托付他人,帶着無盡的傷痛,李商隐再度出發。在讨生活的路上,李商隐踽踽獨行。那無盡的悲涼,如同洶湧的波濤,在一浪一浪地朝他襲來:
劍外從軍遠,無家可寄衣。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從此,再也無人為他寄棉衣;從此,他再也感受不到妻子的關懷。他真的是一個人了。
看到李商隐茶飯不思,情緒低落,新的幕府主人很是不忍。他熱情地給李商隐介紹了一個色藝雙絕的歌女,但是被李商隐拒絕了。
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李商隐說,我是一個居無定所、漂泊無依的人,我不能耽誤 姑娘你的前塵。就讓我們隻享受眼前的這一點歡樂吧。
其實,是他的心裡早已容不下别人了。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王晏媄從離去的那一天起,帶走了對愛人凄楚的思念,也帶走了愛人孤獨的靈魂。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858年的一個黃昏,李商隐獨自來到了樂遊原,俯瞰着熱鬧非凡的長安城,他寫下了:
向晚意不适,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在遼闊的樂遊原上,李商隐看到了紅彤彤的落日。那碩大的夕陽,是多麼溫暖,多麼瑰麗。
但是,它就要沉落了。李商隐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如同那夕陽,也快要沉落了。
可是,他是多麼地不舍!因為他的人生,還未曾壯麗過;他的人生,還有着那麼多的缺憾。對那些缺憾,他終歸無能為力。那麼,就讓它們永遠地留在他的詩裡吧。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寫完這首史上最朦胧、最無解并且美到極緻的詩以後,李商隐也去了王晏媄所在的那個世界。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五、虛負淩雲才,襟抱未曾開
李商隐去世的時候,年僅四十五歲。他不甘心離開這個世界。
或許,他最好的摯友崔钰是理解他的。聽聞朋友的噩耗,崔钰留下了傷感的淚水:
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兒時,父親的早逝,使李商隐飽嘗辛酸;中年時,陷入黨派之争,使他裡外不是人;後來,妻子的去世,更令他萬念俱灰。
李商隐的一生,幾乎都是灰蒙蒙的,壓抑的,沉重的。他最終沒有當過一個像樣的官,他幾乎沒有過開心和歡樂的時刻。
如果說他還有一點點溫馨的回憶,那就是和妻子在一起小聚的時日。
經曆了那麼多的輾轉流離,看慣了那麼多的鄙視冷眼,他本來就敏感脆弱的心,變得更加地沉默和内斂。
因為他不谙政治,所以他站錯了隊;因為站錯了隊,他終生再沒有重新洗牌的機會。
有人說李商隐的人品存在問題,在政治立場上,他左右搖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投機主義者。如果這樣評價李商隐,其實是高看了他,因為他根本沒有那麼複雜。
終其一生,他隻适合做一個詩人,而政治,他真的不來電。他當時離開令狐绹,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無心的,他哪裡會算計,算計這樣的選擇能給他帶來多少利益。
他娶王晏媄,隻是因為她就是那個他要尋找的人,并不代表着他就加入了李黨的陣營。他始終隻有一顆詩人的赤子之心,而沒有世俗的花花腸子。
如果他就像有些人所說的那麼下作,我相信他是寫不出能将世人感動千年的詩句的。
可悲的是,人們并不懂他的心。于是,他被社會的成見所殺,被深重的誤解所殺。在那個時代,他注定是一個悲劇。
對此,中國李商隐研究會會長董乃斌這樣評價:“義山的悲劇,不是偶然性的個人悲劇,而是一個必然的社會性悲劇。它反映了晚唐社會矛盾的一個重要側面,在當時大批懷才不遇的下層知識分子中具有代表性意義。”
明代著名學者胡應麟也認為:“君子出身,一有倚托後便去就兩難。李之錯處不在忘恩,正在受恩初耳。然亦見當時黨禍之烈。”
六、在無情的世界裡獨自深情盡管李商隐從小遭遇的就是一個無情的世界,盡管他被迫成為黨派之争的犧牲品,但他從來沒有泯滅初心,他依然認真地深情地活着。他的心中從來沒有喪失過愛。
在風華正茂的年紀裡,他愛過一個富商之女,活潑無邪的柳枝姑娘。
畫屏繡步障,物物自成雙。
如何湖上望,隻是見鴛鴦。
在玉陽山修道時,他與公主的侍女宋華陽一見鐘情,如膠似漆。
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
應共三英同夜賞,玉樓仍是水精簾。
雖然這些甜蜜的愛戀最終無果,但對李商隐來說,愛過就好,結果并不重要。
因為那些故事,是他青春的悸動,是他靈魂的蘇醒,是他對于美和愛的追求。 一個詩人,如果從不追求美與愛,他還是詩人嗎?
李商隐最愛的,當然還是他的妻子。令人歎惋的是,他一生與妻子聚少離多,妻子更多的在他的夢裡,在他的詩裡,在他的思念裡。
相見時難别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鬓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因為愛,李商隐的心沒有變得涼薄;因為愛,他才能寫下世上最曲折深婉的情詩。
他的情詩,寫盡了人間愛情的纏綿、相思的苦痛和失戀的悲傷。
他的情詩,其語言之精緻清麗,意象之绮美朦胧,情韻之深微隽永,是從古到今無數的詩人所不可比拟的。
他的情詩,是對文學藝術領域的繼續開拓,是對人類心靈空間的深度挖掘;是對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的含蓄描摹。
他的情詩,是那樣憂傷,那樣惆怅,又是那樣朦胧。朦胧不是他的缺點,反而成了他的詩歌的一種标志。因為朦胧,所以霧裡看花;因為朦胧,所以意蘊無窮。
寫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大詩人元好問,讀李商隐的詩,都在死磕,都在遺憾無人做注解: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所以,作為尋常之人,李商隐的有些詩,我們真的讀不懂,這也很正常。如果在讀的時候,你覺得它美、它婉約,它深情,這就足夠了。
作者:張風莉:筆名雨楓,中學語文教師,甘肅省白銀市作協會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