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8歲的女性,單位體檢,做了個胸片,提示左上肺有個陰影,建議進一步檢查。
後來又做了個CT,提示炎性病竈,不排除肺結核。
醫生建議住院檢查、治療。
她沒有什麼症狀,要說咳嗽,平時也是偶爾咳一兩句。沒有發熱,食欲也好,也沒有覺得很累,體重一直保持一定的水平。沒有明确的接觸過肺結核患者。
隻是,最近好像有些煩,晚上感覺尤其明顯,夜間似乎有些出汗,但她認為是太熱的緣故。
住院期間,做過痰檢、結核抗體IgG、血常規、C反應蛋白,都沒有什麼。
有問題的是PPD試驗起水泡,結核感染T細胞試驗(T-SPOT)陽性,血沉快。
這是很多疑似肺結核患者,通常所能夠提取到的有用的資料。
經過抗感染治療兩周,患者複查了一次CT,病竈并沒有明顯吸收。
醫生最終還是考慮肺結核,但也僅僅是“可能性的診斷”,建議患者嘗試性的抗結核治療。
另外一個病例,男性,46歲,愛遊泳,平時身體很棒,因發熱、咳嗽就診,肺部CT提示右上肺結核竈。
入院後,檢查發現白細胞高,C反應蛋白高,痰多,呈黃色或灰色。
痰檢陰性、T-SPOT陽性、PPD陰性。
醫生的診斷是打了問号的肺結核和肺炎,正要抗結核治療,患者也準備吃藥。
不料,用抗菌藥2~3天後,患者症狀明顯好轉,正好是周末,就沒有給開抗結核藥。
一周後,為了穩妥起見,複查了一下肺部CT,發現所謂的“結核病竈”竟然明顯吸收。
患者所用藥是“頭孢”,對結核分枝杆菌是沒有效果的。
這位患者後來繼續原方案治療,病竈完全吸收了。
兩個有些相似的病例,起初都懷疑肺結核,最後的診斷不一樣,治療也不一樣,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這是目前肺結核的診斷過程中,經常碰到的事情。
很多懷疑肺結核的患者,都未能在痰中找到結核分枝杆菌,導緻診斷和排除結核困難。
今天,龍大夫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結核是怎麼診斷的。
肺結核最好的确診方式,是病原學診斷。
病原學診斷,就是在病人的痰液、分泌物或者病理組織裡面,直接塗片找到結核杆菌,或者培養出結核杆菌,或檢測出結核杆菌的核酸(DNA)。
其次,是病理診斷。
病理診斷,是通過病理組織切片,雖然可能找不到結核杆菌(細菌可能死亡了),但是可以發現結核病竈,一般表現為典型的幹酪樣壞死病竈(外觀就像幹的奶酪一樣),結核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細菌學檢查,包括痰液結核杆菌塗片,也叫抗酸染色。如果在痰液中找到了抗酸杆菌,是可以确診的。
其次,是結核杆菌的培養,由于結核杆菌生長緩慢,培養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通常需要2~4周左右的時間,結核杆菌菌落才能夠長出來。
除了使用痰液,也可以使用一些分泌物和支氣管灌洗液塗片和培養結核杆菌,結果陽性也是可以作為确診依據的。
分子生物學檢測,是運用聚合酶鍊反應(PCR)技術,将标本中微量的結核杆菌DNA加以擴增,如果檢測到陽性,再結合臨床症狀和影像學表現,也是可以确診的。
使用的标本,可以是是痰液、分泌物和支氣管灌洗液、病理組織等。
病理學檢查,是使用病變組織來檢測有沒有結核的病理變化。如果發現幹酪樣壞死竈,通常是結核病比較常見的表現,和結核的臨床表現相符,也是可以确診的。
總之,在正常情況下,找到結核杆菌是診斷的金标準。
如果實在找不到結核細菌,則要運用醫生的豐富臨床經驗,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結果,共同來确診。
而事實上,在臨床工作中,并沒有多少病例符合以上的診斷标準。
這時候,就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作出疑似、臨床和病原學等不同可靠級别的診斷了。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染。
肺結核多表現為慢性病程,症狀有時候很不典型。如果在患者的痰或病理組織中沒有找到結核分枝杆菌,診斷有時候比較困難。
因此,肺結核的診斷分為三種:疑似診斷、臨床診斷和病原學診斷。
診斷需要從三個方面着手:流行病學依據,臨床表現(包括收集到的症狀,和檢查到的體征),輔助檢查結果(其中以痰檢為最重要)。
疑似診斷
以下兩種情況屬于疑似診斷病例:
臨床診斷
懷疑肺結核的患者,連續三次痰塗片陰性,但具有以下表現之一者:
病原學診斷
包括在痰塗片中找到結核分枝杆菌,或者痰培養出結核分枝杆菌,或者在肺穿刺的病理組織中找到結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依據。
在痰中或肺的病理組織中檢測結核分枝杆菌核酸陽性,也可以根據情況作出病原學診斷。病原學診斷的肺結核患者屬于确診肺結核的患者。
至于前面提到的病理診斷,由于肺組織不易獲得,很少應用。但是,淋巴結結核等是可以應用的。
肺結核診斷的直接依據是找到結核分枝杆菌,如果找不到細菌,要依靠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再結合醫生的臨床經驗來綜合判斷。
如果實在難以做出診斷,還可以診斷性的治療和抗結核治療,通過治療的反應來判斷和修正原來的診斷。
我是熱愛科普的龍大夫,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贊、評論、轉發、贊賞!
更多精彩科普,将不定期呈現,敬請關注!
#健康真相館##清風計劃##秋季養生正當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