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河西走廊曆史?中新社蘭州12月25日電 題:甘肅河西走廊“85後”青年守護漢明長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張掖河西走廊曆史?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中新社蘭州12月25日電 題:甘肅河西走廊“85後”青年守護漢明長城
作者 南如卓瑪 李亞龍
平安夜,萬家燈火闌珊。在甘肅山丹縣老軍鄉的明長城金山子烽火台下,唯有一戶亮着燈火。窗外寒風肆鳴,為打發漫長的黑夜,“85後”青年方偉夫婦和兩個孩子圍着火爐旁,碳火上烤的紅薯和土豆發出滋滋響聲,一陣清香彌漫。
變天了,眼看要下雪,方偉拿着手電筒去看雞棚、羊圈。2000多隻雞,1100隻羊,6隻駱駝,這些可是方偉的“心頭肉”,也是他用于種樹作防護林的收入來源。“明年長城腳下一片綠不綠,還得靠這些小雞小羊。”方偉說。
1986年出生的方偉是山丹縣老軍鄉峽口村人,該村境内遺留的漢、明長城遺址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長城之一。
“古長城一直在縮短。”方偉回憶,小時候和村裡的小夥伴們常常圍着長城玩耍,那時兩個孩子牽手能從城牆上行走,如今有的城牆已被道路穿插而過,還有些不及一人高。
河西走廊山丹縣境内長城遺址全長98.5公裡,是中國唯一的漢明長城并行共存,漢長城在北側,明長城在其裡。這也是目前國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長城,被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
“爺爺輩的年代,人為破壞嚴重,當時村民意識不到,把長城泥土挖回去蓋房補院牆。”方偉說,不同于嘉峪關、八達嶺等處的磚砌長城,這裡的長城是由夯土砌成,極易受風沙摧蝕。
自小在長城邊長大的方偉說:“不願看到它在我們這輩人手裡消失”。為此,從18歲就在外打工的他,六年前回到家鄉,開始沿着長城腳下種樹作防護林。兩條蜿蜒的古長城,對方偉來說,是故鄉,更是國寶。
方偉守護的漢明長城從峽口村開始到金山子烽火台,共有20多公裡。目前,方偉已經整合長城腳下的1300畝地種上了白楊樹、榆樹,還有杏樹、梨樹等果樹。“等這些樹在戈壁上長高了,風沙對長城的危害就少了”。
平日裡,照看圈養的雞羊,也勸說遊客和村裡的小孩不要爬長城,趕一趕在長城附近的牲口,日子較為寂寥。“現在雞羊多了,隔幾天去城裡跑跑市場銷售,回來時買上菜和肉”。方偉說,如今處處都能連上網,戈壁上一戶人家過着也不覺得與世隔絕。
令方偉欣慰的是,妻子辭了城裡的工作來此陪伴他,孩子也在鄉裡上學,一家人能在一起。同時,官方也啟動各項古長城保護工作,并為方偉貼息貸款,以鼓勵他“邊守着長城邊創業”。
方偉計劃,明年開始在防護林外搞“長城旅遊”,建起農家樂,雞羊現宰。也可以借着戈壁上的藍天白雲好空氣,吸引遊客來長城腳下露營、看星空,躲避城裡的喧鬧和霧霾。“讓更多人了解長城,知道它現在面臨的危機,呼籲共同保護長城,挖掘長城文化,我的心願就了了”。方偉說。(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