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伴随人一生的功課,生下來的第一課,就是要在産科醫生的手裡學會哭泣,緊接着就是學翻身、學走路、學吃飯,用五官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再然後,進入校園,開啟漫長的求學之路。
用眼去看,用耳去聽,在平常人看來,這是根本不需要學習的事情,是人天生自帶的本能。但總會有一些人被命運捉弄,先天殘疾,有的無法看見這個多彩的世界,有的沒辦法發出哈哈大笑的聲音。但不論面臨什麼樣的困難,隻要堅強地活着,就值得人尊敬。
母愛太偉大!聾啞兒高考超一本線61分,母親通過互摸喉嚨教學說話
人們總用身殘志堅來形容那些身患殘疾但不向命運低頭的人,但往往忽略了他們身後那些默默付出的親人、朋友。如果子女身患殘疾,那做父母的,就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來守護他們的成長。
安徽阜陽的一個18歲的男孩兒小翰,在出生9個月時被診斷為重度耳聾。但為了不讓兒子的世界裡缺少聲音,他的媽媽沒有放棄對他的治療。除了找醫生外,在家裡時,母親就教兒子互相摸喉嚨,感受媽媽發出的聲音,再讓兒子去模仿,對着口型說話,一個字甚至要練習上萬次。
在母親的不懈堅持和努力下,小翰不僅學會了叫爸爸、媽媽,而且幾乎能正常交流。但這位偉大的母親知道小翰不能滿足于會說話,他必須上學接受教育。好在小翰也求學上進,今年以超過一本線61分的好成績,被石家莊鐵道大學電器與電子工程學院錄取。
小翰表示,他最感謝的就是母親,如果不是母親的付出,他可能一輩子都是啞巴。對此有網友表示:母愛的偉大成就了孩子的一生,還有人說,醫學不一定能創造奇迹,科技不一定能創造奇迹,但媽媽可以!
類似小翰這樣的先天聾啞兒童,除了家庭外,需要學校和社會付出更多的關愛
小翰的成長蛻變離不開母親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付出,但他能在高考時取得如此好的學習成績,與學校老師的良好教育與社會的關愛密切相關。
小翰是幸運的,他有媽媽教會了他說話,但我國還有很多聾啞兒童,學校和社會又能為他們的求學之路做些什麼呢?
首先,老師要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教育。因為他們身體的特殊性,導緻學習過程中更容易遇到挫折,生理上的缺陷也更容易引發他們的自卑感,作為學校的教育者,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導,讓他們能夠正确認識自己,并以樂觀的心态去學習。
其次,拓寬渠道,為他們創造多元化的交流環境。對聾啞學生的所有心理引導和調整,各種能力的培養等都是為了他們能在社會上更好地交流、生存。因此,需要創設出多樣化的交流環境,讓廣大的聾啞學生都能夠在這種多樣化的交流環境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鍛煉中不斷提升、成長,這樣也有利于他們走向社會後更加從容地應對激烈的競争。
另外,企業在招聘時也不應歧視特殊群體,如果他們以多于平常人的努力達到了企業的用工标準,社會就應該給他們一個公平就業、晉升機會。不歧視,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
不管身體條件如何,都要以樂觀的心态去面對,才能學有所成
學習本來就不容易,像小翰這樣的特殊群體的學生能取得這樣的看高考分數更是難上加難,但小翰做到了,就給所有特殊學生樹立了榜樣。
學習是一項精神活動,不管身體條件如何,都不能自暴自棄,如果自我放棄了,那不論父母、老師、社會給予怎樣的關愛和幫助,都無濟于事。同時,要以樂觀的心态正視自己的不足,正視遠比逃避有用得多。就像人們常說的,上帝給你關上了門,就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筆者寄語:在母親的不懈努力下,聾啞兒取得了很好的高考成績,他的未來之路已經豁然開朗。這些先天條件惡劣的考生都能不向命運低頭,其他身體康健的學生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正如古人所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話題:你身邊有這樣身殘志堅的例子嗎?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