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新昌鹽幫古道十八渡徒步

新昌鹽幫古道十八渡徒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5:56:35

新昌鹽幫古道十八渡徒步(我愛新昌古道三關之虎狼關)1

從新昌越天姥山入天台,原是一條南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永嘉太守謝靈運開通的古驿道,全長45公裡,故又稱“謝公道”。後世在這古道上曾有館、驿、站、鋪設施。至清時成為紹興至台州的官路,由台入越之要津。沿途有山水之美,更有許多動人傳說,文化史迹。幾度滄桑,104國道建成後,驿路半成公路,曆史上的肩挑、轎擡、騾馬搬運,已被汽車所替代,但驿道并沒有完全銷聲匿迹;會墅嶺的石級台階,獅象關、黑風嶺的山道,威震關、關嶺頭上虎狼關和鋪舍等,仍留有古驿道的遺韻,有些古迹保留完好,給後人留下深深的遐思。

新昌鹽幫古道十八渡徒步(我愛新昌古道三關之虎狼關)2

出冷水坑,過橫渡橋、郵交鋪村,步半小時蛋石路,就到了關嶺頭村,也就是古驿道上的最後一關,即虎狼關。這裡自古就是軍事要隘,曆史上就頗有名氣,《一統志》曰:“關嶺,唐時置關戍守,嶺由是得名。”關嶺頭地勢險要,一條狹長的古道橫貫南北,古道兩旁則是重重大山。如果有兵将扼守在路廊口,确有“萬夫莫開”的味道。那衆多大山,有一座名“虎頭山”,有一座名“狼山”,形姿酷似,甚是兇險,故關嶺頭又被百姓稱為“虎狼關”,相傳當年此關為防止倭寇入侵,曾立下汗馬功勞,明代朱元璋部與張士誠部曾在此打過仗。不過此虎狼關也苦了戲班子,村裡候王廟有座考究的古戲台,大凡有草台班子到關嶺頭村來演戲,開場前得加演一段“武松打虎”,要不然,就有虎狼出山作梗,戲就演不成了。這自然是大頭天話,無非是戲班想顯顯身手,讨個彩頭,讓村民熱鬧一番而已。

虎狼關也是古驿道上九個鋪舍之一:關嶺鋪舍。走進磚牆圓拱門的穿路廊,裡面還有多間古民居,應是鋪舍舊址。鋪北為新昌鏡,鋪南為天台境,路廊口立有一塊兩縣的界碑石,古驿道風韻猶存,且保存得這麼好,是難能可貴的。在鋪舍鄰近還有仙井、仙女居、棋盤岩、擔水坵等古迹和風光值得遊賞。

新昌鹽幫古道十八渡徒步(我愛新昌古道三關之虎狼關)3

這裡有意思的是關口上的關嶺頭村,值得一玩,小村位于新昌和天台兩縣交界處,它既是新昌儒岙鎮一個自然村,又是天台白鶴鎮一個自然村。全村68戶人家,其中新昌籍55戶,天台籍13戶,有王、章、陳、吳、徐、馬等7個姓氏,兩縣鄉親世代雜居,情同手足。比如13戶天台人家中有6位新昌媳婦,新昌人家中也有不少天台賢内助,因而新昌天台難分彼此,村裡誰家蓋房子,大家都去幫,誰家辦喜事,大家都去喝老酒。

兩縣的風俗習慣雖有差異,但因年長日久,耳濡目染,也逐漸“同化”。比如新昌以春節為大,貼春聯、放鞭炮、做戲文,農曆正月十四夜,則喝“亮眼湯”;天台人卻以正月十四日為大節,重于春節,家家打年糕、裹粽子,家人都要回鄉過年。現在卻看不出多大差異,十四夜和春節都要熱鬧一陣了。

新昌鹽幫古道十八渡徒步(我愛新昌古道三關之虎狼關)4

但是因戶籍關系,新昌和天台人享受的福利待遇難免出現了一些區别。比如廣播喇叭,是兩縣分裝的,聽廣播時也得細心:是天台通知開會,還是新昌有事傳達?比如天台村民的飲用水來自天台水井灣,新昌村民的自來水則引自新昌龍潭口;又比如讀書,天台小孩到天台松關小學,新昌小孩則就讀于新昌治國塢小學,雖然路程都不遠,卻各奔東西。更有意思的是:咫尺之地打電話得撥“區号”,新昌撥 “0575”,天台撥“0576”。

在關嶺頭村,我曾到84歲的陳老夫人家作客,喝過她家炒制的山茶,确實清涼甘甜。陳老夫人是天台人,她從17歲起就住在關嶺頭,德高望重,我在她家小坐,不時有天台和新昌的小輩來探望老人家,可見兩縣鄉鄰的情誼之深。

新昌鹽幫古道十八渡徒步(我愛新昌古道三關之虎狼關)5

2003年初,我陪同著名畫家、影視劇《誰主沉浮》美工師勞保良先生在新昌踏景,勞先生對關嶺頭特感興趣,專門速寫了一幅《關嶺鋪舍》,很有味道。

新昌鹽幫古道十八渡徒步(我愛新昌古道三關之虎狼關)6

(注:關嶺頭村的人口戶數恐有變化)

來源:我愛新昌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