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是什麼味?
何為“古早”,度娘的解釋,指的是有一些曆史,令人懷念的東西。古早的東西一般是過去的那個年代的産物。而“古早味”指的是古味的食物,是根據曆史的制作方法和配料制作的味道。
由此可見,所謂的“古早味”,就是曾經征服過你的味蕾,并且讓你想念的過去的食物的味道,具有一定的時間跨度,現在沒有了或是被淡忘了的食物,但積澱在你的記憶,讓你在生命中偶會回味。古早味實質上就是記憶中的味道。
近些年,商家常打出“古早味”廣告,特别在閩南地區,古早味成為食品的一個賣點,其傳統的制作方法,地道的食材,經典的配料,确實能勾起上了年紀的食客味覺中萬馬奔騰的饞蟲。
我們這代人,是享用過古早味的。客觀的說,在那個物質匮乏的年代,任何可以吃的東西,都會成為我們喜愛的食物。面對那種忍饑挨餓的痛感,任何能填飽肚子的,都為我們所珍惜。
那個年代,城鎮的居民,雖有國家按月定量配給的糧食,但低額度的配給,還有少油無肉的餐食,根本無法滿足腸胃最基本的消化需要。每個居民每月定額二十二斤糧食,且不全是大米,還要搭配地瓜幹、大麥等粗糧,即使這樣,配給的糧食還多為陳年舊糧。民以食為天,吃飽肚子并且吃出好味道,成為每一個家庭最為重要的頭等大事。
每家每戶都必須精打細算,讓每一丁點的糧食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好在那個年代沒錢沒食物,但大家有的是時間,可以精心安排和制作食物。
糧食不夠,以菜蔬替代,食材不好,就以烹饪的方法補短闆,許多“美味”也因此應時而生。地瓜幹磨成粉,加上蔬菜,再裹上幾粒花生米,調成面團狀,經爐竈烤熟,就是香噴可口的食品。大米短缺,要吃米飯怎麼辦?摻入大量的芥菜,一頓混合着菜香和飯香的上等飯食就可上桌。大麥磨粉,可煮麥糊,也可煎成麥餅。即使現在大家鐘愛的潤餅菜,當年一到節日,也在家家戶戶的餐桌出現,所不同的就是少肉多菜。還有現在許多人津津有味的地瓜粉團,瓜子餅、滿煎糕、田螺肉碗糕(實際上沒有田螺肉)等等美味,也是哪個時代巧婦們的傑作。
我認為,“古早味”是那個物質缺乏年代,人們利用有限的資源追求美好生活的探索,讓僅有的食物散發出最強烈的香味,為貧困的日子增香添彩。
雖然食物缺少,雖然食材不夠精細,但那個年代食品添加劑尚未被廣泛使用,即使必須添加,也以植物為原料;再有,食材均是真本正料,制作方法精緻,保持了食物最本真的口感和味道。
所謂“古早味”,事實上就是那個過去的年代的味道,是一道道能滿足腸胃消化需要而又具有愉悅口感的食物,帶有那個年代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色香味,是人們對那段過去的時間的味蕾美好追憶,是腦海裡對消失的熟悉味道的向往。
很多“古早味”食物的複出,人們并未能完全尋回記憶中的味道與口感。時間的流逝,隻能将味道留在你的生命裡,當下的“古早味”卻不能将你帶回那個年代。物是時非,不能補償。
要吃出“古早味”,必須具備“古早”的時空與心境,唯有如此,古早味才是你所期盼的味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