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寒冬與你相約

寒冬與你相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2 23:39:36

近年來夏季總是熱浪滾滾,“最熱年份”的各種記錄不斷被打破。我們的地球,沒有最熱,隻有更熱。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1

圖1 近年來有關氣候報道的新聞截圖

全球變暖主要是由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引起的。此觀點有着堅實的科學基礎:來自全球各地的氣溫觀測數據、湖泊沉積、冰芯和樹輪的一系列證據、北極海冰和南極冰蓋的消融等現象。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現象,那就是凍土的溫度上升。

地凍住了,就成了凍土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2

圖2 凍結的大地

除了大家直接看到的地面凍結的土壤之外,還有一種分布廣泛的凍土:多年凍土。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3

圖3 阿拉斯加多年凍土區

開闊的草原、大型哺乳動物。确定這不是非洲大草原?不是說地凍住了就是凍土,這算哪門子凍土?沒錯,這真是多年凍土,繼續看下面這幾張圖。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4

圖4 多年凍土區地下冰圖片

看到了吧?原來,凍土就“藏”在地表以下。

其實,多年凍土是指存在時間超過兩年的溫度低于0℃、含有各種物質的岩石或土壤,很多地區,多年凍土的存在時間可超過幾萬年。其垂直剖面示意圖如圖5。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5

圖5 多年凍土的垂直剖面示意圖

這麼看來,多年凍土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凍結層,那之前我們以為的凍土是假的凍土?其實那也是凍土,隻不過叫短時凍土或者季節凍土。根據凍結時間長短來分:短時凍土的存在時間為數小時、數日至半月;季節凍土的存在時間為半月至數月;多年凍土的凍結時間持續兩年或兩年以上。

多年凍土對水文過程和植被都有重要影響

我們今天重點介紹的是多年凍土。多年凍土面積分布巨大,全球的多年凍土區占北半球陸地面積的24%,總面積約1900萬平方千米(圖6)。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6

圖6 全球多年凍土區分布示意圖(紅色圓圈是我國青藏高原地區,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低緯度多年凍土分布區)

多年凍土對水文過程有着重要的影響。在環北極地區,很多地表看起來含水量高,河流分布廣泛。可是很多地方的年降水量(包括融化的雪)隻有150-250 mm,如果沒有多年凍土的存在,環北極地區将是一片荒漠。多年凍土凍結層的存在,阻止了土壤水分的下滲,因此水分浸潤地表土壤時,就會形成沼澤和池塘,可以為植物生長提供水分。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7

圖7 阿拉斯加多年凍土區的濕潤地表條件

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的存在同樣有利于土壤水分的維持,從而利于植被的生長。當然,多年凍土與土壤水分、植被生長是相互作用的:

  • 多年凍土的存在有利于植被生長;

  • 土壤水分高時,有利于地下冰的形成,而地下冰在夏季融化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因此也有利于保護多年凍土的向下融化;

  • 較好的植被條件會在夏季通過遮陰效應,降低土壤溫度;

  • 植被生長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導熱率,對多年凍土也有保護作用。

在活動層較淺的地區(例如環北極的大部分地區),多年凍土退化導緻的地下冰融化,會向地表補充大量水分,促進植物的生長;在活動層較大的地區(例如我國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多年凍土退化會導緻更多的土壤水分下滲,地下冰融化對土壤水分補充的水分也難以被植物吸收,所以會導緻植被退化(圖8)。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8

圖8 青藏高原不同多年凍土條件下土壤水分、溫度和植被分布示意圖

在多年凍土區進行工程建設,面臨着許多挑戰

多年凍土對工程的影響也很大。因為多年凍土深埋地下,且其厚度太大,人類在多年凍土區的工程隻能建立在多年凍土層之上。

那麼,問題來了。

随着全球變暖,多年凍土在不斷退化,凍結層融化後,會導緻地面沉降,從而影響到工程結構的穩定性。工程本身會對土層的結構産生影響,公路的瀝青路面還會吸收更多的熱量,加速多年凍土的退化。因此,在多年凍土區進行工程建設,面臨着許多挑戰(圖9)。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9

圖9 多年凍土區因沉降廢棄的建築物和沉降影響的公路

許多工程須在多年凍土區修建。因此,人們發展了一系列技術,用以提高多年凍土區工程的穩定性。例如:熱棒(圖10)、塊石護坡(圖11)、特殊工程設計包括管道的彎曲設計(圖12)等。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10

圖10 多年凍土區的熱棒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11

圖11 多年凍土區的塊石護坡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12

圖12 阿拉斯加輸油管道的鋸齒形設計和公路的無瀝青路面

采用的這些措施目的是要能保證工程的穩定性,保證公路、鐵路的安全運營,并使得工程後期的維護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圖13)。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13

圖13 多年凍土區的青藏鐵路

多年凍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影響嗎?當然有

多年凍土主要是在環北極地區和青藏高原,那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系嗎?當然有關系,主要原因是其對水循環和氣候的影響。

多年凍土對水循環有着複雜的影響。例如我們國家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就廣泛發育多年凍土。多年凍土退化會增加土壤水分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從而影響我國和亞洲多條重要大河的徑流量和年内分配規律。此外,若多年凍土全部退化,其巨大的地下冰儲量也會融化,改變全球的水循環。

多年凍土對氣候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其與碳循環相關。多年凍土區溫度低、土壤含水率高,限制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機質的分解緩慢;表層土壤強烈的凍融循環會将有機質帶入深層土壤,促進了有機質的埋藏(圖14)。

多年凍土區有機質分解緩慢,經過千百年來,甚至是數萬年以來的長期積累,積累了大量的有機碳。多年凍土區有機碳的儲量約為大氣中碳儲量的2倍(圖15)。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14

圖14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土壤探坑剖面(40cm以上的土層有機質含量高,50-60cm和1.2m-1.4m都有埋藏的有機質層,1.6m以下為多年凍土層)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15

圖15 多年凍土和陸地及大氣碳庫分布情況(Pg為10億噸)

多年凍土區的巨大碳庫和多年凍土的發育密切相關,其積累的必要條件就是多年凍土區的低溫環境。多年凍土退化,意味着土壤溫度升高,這會加速活動層中碳的分解,同時也使得多年凍土層中之前凍結的有機碳開始融化,并也被微生物利用分解。這些有機碳分解後會形成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從而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圖16)。

寒冬與你相約(與你我息息相關)16

圖16 多年凍土區碳循環與溫室效應的正反饋示意圖

多年凍土的碳儲量巨大,其變化足以影響到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毫無疑問,溫度升高會加速土壤中有機碳的分解。當然,溫度升高在夏季會促進植被生長,在夏季能吸收更多的碳。但是,大部分研究表明,這部分吸收的碳不足以抵消土壤中釋放的碳。也就是說,多年凍土退化和溫度升高後,會整體上導緻碳的釋放。

如何把更多的碳留在未解凍的多年凍土裡?對多年凍土區的碳進行固定顯然不切實際,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是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砍伐,以此減緩全球變暖。隻有這樣,才能減緩多年凍土的融化速率,從而為全球各個地區的人類争取更多的适應時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