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它的味道和質感就像塑膠拖鞋、臭襪、蠟燭、藥水……我覺得都不是很對,它的味道簡直無法用言語描述!
甘草糖對于大部分亞洲人來說,應該是無法忍受的味道吧?就像外國人對皮蛋的看法一樣。
常看美劇的人,對這種深受歐美人喜愛的“橡膠糖果”應該不陌生。
甘草糖(Santander),無論是經典的黑色甘草糖球,還是像長繩一樣的“紅色橡皮筋”,我從來都不懂喜歡它的人為何如此喜歡。
甘草本來是起源于亞洲的,後從亞洲傳到中東、地中海、再而在歐洲散布開來,因此在西方也行之有年。
讓人好奇的是,起源于中國的甘草,為何到了西方卻被做成糖果?畢竟适合做成糖果的原材料有那麼多!在西方,甘草可以用于藥用,也可以制酒、調味、做香薰香料。
除了《神農本草經》早有記載之外。甘草在西方國家也應用廣泛。據說法國皇帝拿破侖一世也很喜歡這一味,他不僅會在每天梳洗完畢後來一點,也會将甘草粉随身攜帶于腰間。
但是真正把甘草加入糖的,是一位做甘草貿易的英國藥劑師George Dunhill。他首創在甘草中加入糖,跳脫出來最終成為深受歐洲人喜愛的小零嘴。
到了工業大革命時,糖果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起,數十家糖果公司都開始加入甘草糖制作行列。在這種從此風靡歐洲。
對了~說到甘草糖,它的始祖形狀其實是“硬币造型”的。但後來發展到像“繩子”一樣的形狀,其實是與20世紀全球知名的喜劇明星——卓别林(Charlie Chaplin)有關。
如果你有看過他的經典之作《淘金記》(The Gold Rush)的話,應該記得,劇裡有一幕,講述他和他的合夥人因為肚子太餓,于是煮了他的一隻鞋子當晚餐。
為了這個可食的道具,劇組找到了美國甘草公司(American Licorice Company)幫忙,請他們用黑色甘草糖制作一隻皮鞋,好讓劇中的二人把它吃下肚。
哈~不說還真是猜不出來呢,不過,用甘草糖模仿皮鞋,還真是找對材質了。而後來,這家甘草公司也于1930年代成立新的品牌,專門制作[甘草糖鞋帶(licorice laces)]。
再後來,還推出了不含甘草的紅色鞋帶糖果,也就是現在歐美國家常見的糖果Red vines(紅藤條)。
歐洲各國制作的甘草糖味道各有特色。但大緻可以分成4種:甜硬,鹹硬,甜軟,鹹軟。從這四大類之中又分出許多更細緻的口味,例如雙倍鹹、和蜂蜜口味等。
甘草糖在西方國家風頭一時無兩,甚至可以說是曆久不衰。歐洲各國的甘草糖各類及口味多不勝數,有甜軟的、甜硬的、蜂蜜味的、雙倍甘草量的……但是卻也分“鹹甜兩派”。
以英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偏好甜味甘草糖。而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和荷蘭人,則喜好鹹味甘草。
“Drop”是一個荷蘭詞,用以代表成百上千、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甘草糖球。幾乎整個民族都要為甘草消費。
芬蘭人更偏愛更濃郁、質地偏硬、味道偏苦,聞起來八角味道相當濃重,且帶點竹炭氣味的甘草糖。這種類型的甘草糖遍布芬蘭的超市,連甘草口味的太妃糖、曼陀珠都有。
甘草糖,真是讓人愛恨兩極的存在。喜歡的人會覺得這是草本味和香料味的混合香氣,而不喜歡的人,嘗這種甘草糖,簡直是咬一下口就“天崩地裂”的體驗。難吃到可以用面容扭曲出各種表情包!
丹麥超市的甘草糖看起來“友善”許多。起碼不少都做成了巧克力,從巧克力甘草糖開始挑戰的話,會不會容易入口一點?
對于就愛這一口的歐洲人來說,甘草糖無疑是他們心中的白月光。但是對于亞洲人來說,恐怕多數吃不慣。而對于我個人來說,我覺得咀嚼甘草糖的感覺就像……濕而陳久的草席的味道。
今天分享的“咬一口就“山崩地裂”的糖果,亞洲人的噩夢,歐洲人:就愛這一口”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