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梅蘭芳藝術流派

梅蘭芳藝術流派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4 02:59:54

人物簡介: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别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藝術流派(傳世家風梅蘭芳)1

梅蘭芳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1歲登台。後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出戲。于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并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并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家風故事:

1、扶貧濟困,仗義疏财

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是京劇草創時期京城“四大徽班”的掌門人,當時一位舉人來京參加科舉失敗,留在北京為下次科舉做準備,他時常去看梅巧玲的戲,并做出點評和分析。然而,好景不長,他帶來的錢不夠用了,就去典當自己的物品,梅巧玲得知後,就偷偷将他的典當之物贖了回來,後來這位舉人的治喪、買棺材費用都是梅巧玲先生出的。後來,梅蘭芳将這一“仗義疏财”的故事寫進了《舞台生活四十年》,也學習祖父的這一精神,幫助劇團中的老人,提供生活所需,還為陷入絕境的“夏聲戲校”送出自己的演出的票款,讓這所學校一直維持到解放初期。

梅蘭芳藝術流派(傳世家風梅蘭芳)2

2. 國重于家,德先于藝

這是梅氏家族的八字祖訓,梅蘭芳就是踐行這條祖訓的典範。“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以“溥儀”為傀儡建立滿州政府,請梅蘭芳登台慶祝,梅蘭芳拒絕了。後來,日寇侵我山河,他怕日本人又請他表演,于是蓄須明志,息影舞台,艱難度日,體現了京劇藝術家的崇高民族氣節,令後人感佩景仰。後來,梅蘭芳先生入黨後,還上交了自己所有的藏品,改革開放後,文化部将故居改建為紀念館,把梅蘭芳所捐獻的價值連城的文物列展。晚年的他患有心髒病,可他不顧這些,一心想為更多人演戲。

梅蘭芳藝術流派(傳世家風梅蘭芳)3

3.勤懇努力,教子嚴格

在小時候,梅蘭芳眼睛有點近視,缺少神氣。但他并未因此放棄,反而勤懇好學,養了幾隻鴿子,每當鴿子飛起來後,他就用眼睛盯着它們飛翔和轉動,最終眼睛變得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表演還是光彩照人。梅蘭芳也謙虛求教,那時的他知名度很高,卻向齊白石拜師,虛心探讨,并對齊白石十分尊敬,問寒問暖。梅蘭芳後來對自己的孩子也要求嚴格,幾乎從不當衆稱贊他們,最多隻說這孩子有點小聰明。如果一個動作做不好,他會從幾個角度啟發,然後讓孩子私下再去琢磨與練習。父親的身體力行對孩子們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最終使得梅派藝術發揚光大。

梅蘭芳藝術流派(傳世家風梅蘭芳)4

梅蘭芳是德藝雙馨藝術家的代表,他的高尚品德傳自其梅門家風,後來,他也将這一家風傳至子孫後代,讓梅派藝術踵事增華。

(圖文整理:周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