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燃燈節來曆

燃燈節來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3:48:58

中國西藏網訊 每年的藏曆十月二十五日,被稱作“甘丹阿曲”,意為燃燈節,是紀念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被譽為雪域“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的日子。

今天,西藏自治區和其他藏區的格魯派寺廟都會開展紀念法會,将寺廟經堂、僧舍四周、佛殿屋頂和台階等地或一字排開或按照吉祥圖案擺上酥油燈;藏族群衆家中的佛堂、窗台以及一切可以點燈的地方,也都會擺上盞盞酥油燈……這般景象,在今晚的拉薩城則尤顯壯觀。屆時,桑煙袅袅,法号長鳴,燈如繁星,人聲鼎沸,整個雪域将沉浸在一片光明和聖潔中。

燃燈節來曆(燃燈節的前世今朝)1

圖為燃燈節當日清晨,大昭寺僧人吹響金色法号。尼瑪次仁供圖

不為歡慶,隻為緬懷

1419年(明永樂十七年)藏曆十月十九日,身患重病的宗喀巴大師回到自己一手創建的格魯派祖寺——甘丹寺。二十三日,大師将衣缽授予大弟子嘉曹傑•達瑪仁欽,命其繼承法位。二十五日,宗喀巴大師圓寂,享年63歲。

宗喀巴大師一生勤勉、孜孜不倦,弘揚佛法、培養後學,為格魯派的發展和信教群衆傾注了全部心血。世間八法猶如稚嬉,古往今來多少人為追求功名利祿庸庸而為,而像宗喀巴大師這樣終生秉承佛子慈悲有情、利益衆生的信念,為有益他人的事業而耗盡心血的人,則寥若晨星。正因如此,六百多年來,在藏區,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無論僧俗男女,無論是否識文斷字,人們對宗喀巴大師的信仰與愛戴與日俱增。

燃燈節來曆(燃燈節的前世今朝)2

圖為甘丹寺宗喀巴大師法像。攝影:程德美

所以,燃燈節不是一個歡慶的節日,而是一個莊嚴的、虔誠的,充滿着濃濃緬懷與追思的紀念的日子。這天,從布達拉宮到大昭寺,都要吹響金色法号。号聲莊嚴肅穆,傳遍整個拉薩古城;僧人們也會敲起達瑪鼓,伴随着深沉綿長的誦經聲,時遠時近,一直傳到人們的心底。

不為點燈,隻為立志

燈,意味着破迷除暗,意味着追求光明,意味着未來的希望,給人溫暖的精神力量。今天,對藏傳佛教所有的僧人和信教群衆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藏傳佛教發展的曆史上,曾經有人标榜專修,輕視教典,宗喀巴大師細緻地學習和鑽研了諸多教典,寫下了指導次第修行的顯密經典著作,指明顯密的學習和實修次第。這些著作,至今仍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學習的必讀科目。

宗喀巴大師所處時代,律學講修衰敗不堪,許多人有意無意地輕視戒律,胡作非為。為整饬風氣,宗喀巴大師戴上黃色僧帽,嚴守戒律,努力修持,樹立了威儀具足、持律精嚴的典範。

燃燈節來曆(燃燈節的前世今朝)3

圖為燃燈節當天大昭寺佛殿内的酥油燈盞。尼瑪次仁供圖

最為可貴的是,宗喀巴大師身體力行,一生刻苦修習,建立了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最高權威——甘丹赤巴。“隻要孩兒有本事,甘丹法座沒有主人”,意思就是隻要有水平持戒律,不問出身、不問地位,任何人都可以競争甘丹赤巴的寶座,格魯派學風紮實、唯學而上、戒律嚴格的宗風就此樹立。

在藏傳佛教發展的後來及今天,活佛轉世制度備受人們的關注和議論,很多不明情況的人會誤以為“活佛”就是佛學水平最高、修持最好的僧人。殊不知,轉世活佛靠的是前世的威望和影響,但轉世過程中的情況複雜,與這位活佛今生的佛學水平、德行能力并無關系。所以,當時的宗喀巴大師以甘丹赤巴法台為最權威的傳承,從而引出格魯派顯宗和密宗一整套的嚴謹的學位考試制度,是非常科學和開明的,在藏傳佛教發展的今天仍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它強調了僧才本身的資質和學位,學識淵博和德高望重者,方能配得上信教群衆的信仰和尊敬。

燃燈節來曆(燃燈節的前世今朝)4

圖為燃燈節當天,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舉辦宗喀巴大師紀念法會。尕藏加木措供圖

創立于1987年的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正是秉承這樣的辦學理念,在傳統學經的基礎上科學發展,創新藏傳佛教僧才的培養方式,建立了三級學銜教育體系,大力培養藏傳佛教德才兼備的高級人才,在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适應,促進藏區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目前,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已授予168位僧人藏傳佛教高級學銜“拓然巴”學位,藏傳佛教高素質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今天,在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也舉辦了紀念宗喀巴大師的佛事活動,廣大師生共同緬懷這位對整個藏傳佛教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大德先賢。

燃燈節來曆(燃燈節的前世今朝)5

圖為黑龍江省杜爾布特蒙古自治縣藏傳佛教寺院正潔寺在燃燈節當日以吉祥圖案擺放的酥油燈。郎加澤仁供圖

今夜不眠,回向吉祥

今天,酥油燈閃閃爍爍,晝夜不息,拉薩城成為一片燈火的海洋。

若是您仔細分辨,那些層層疊疊的酥油燈盞的數量都是單數。這是因為在藏族群衆的觀念裡,單數更為吉祥,3、9、13等都是他們喜歡的數字。除了點燈,燃燈節當日還要煨桑,人們将大量的柏枝投入大昭寺周邊的煨桑爐,并高喊“拉——索羅!”,每當高呼升起,氣氛會變得格外熱烈,路過的人們不分男女老幼,都會仰面向天,齊呼“拉——索羅!”,一時間夜空明亮,桑煙蒸騰,呼聲如潮,好不壯觀!

燃燈節當日,人們還要制作和食用藏族傳統美食——糌粑面粥,即用青稞炒熟後磨成的面、茶葉末和少量鹽巴等煮成的素粥,以吃素的方式紀念宗喀巴大師。據說,以前燃燈節時,僧人們坐在屋頂上不停地念經,有的小僧人因時間太長,肚子餓了,不由地想起燃燈節上的食物,于是把經文念成了“酥油燈供在屋頂,粑面粥煮在鍋底”……莞爾間,也讓人了解到燃燈節是一個徹夜不眠、舉城紀念的日子。

燃燈節來曆(燃燈節的前世今朝)6

圖為大昭寺為紀念燃燈節制作的酥油花。尼瑪次仁供圖

今天,來到拉薩大昭寺轉經的信衆和遊客絡繹不絕,人潮滾滾,每個人臉上都寫着崇敬,每個人的眼睛裡都閃爍着希望,每個人心裡都懷着吉祥美好的祝福,祝願生活幸福美滿,祝願世界和平美好,祝願雪域高原在祖國的懷抱中更加繁榮富強,紮西德勒!(中國西藏網記者/易文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