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六月長蟲吃老鼠,臘月長蟲被鼠吃”。這是由于寒冬臘月氣溫下降變冷後,蛇的體溫随氣溫而變,因為蛇本身沒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來産生和維持恒定的體溫。所以當氣溫下降至10℃以下時,蛇就開啟冬眠模式。此時在冬眠中的蛇處于假死狀,如果遇到老鼠隻能任其啃食。而在每年驚蟄以後,大地回暖,冬眠中的蛇會逐漸蘇醒過來,随着氣溫升高,到了端午前後,氣溫穩定在20℃以上的時候,蛇類活動頻繁,它們開始進行捕獲老鼠等小動物進食、繁殖等活動。此時,在蛇類分布比較多的地區,蛇類會逐漸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雖然蛇類的主要活動範圍在野外,主要食物是一些齧齒類小動物、鳥蛋等,也有大蟒蛇捕獲較大的動物,少有于人類起沖突。但是,每年在蛇類活動頻繁的農村,時有發生蛇類吃家禽、小型家畜,甚至有毒蛇傷人事件的發生。這主要是鄉野村莊,農家院落最接近于大自然,與蛇類等野生動物共存,有時候難免會相遇,發生不愉快的事情。為了減少、避免人蛇沖突,人與蛇能夠最大程度的和諧共存,彼此井水不犯河水,拒神秘的蛇類侵入農家院落。可以利用蛇類天生對一些氣味懼怕等特性,種上這幾種花草,美化居家環境的同時,又能起到防蛇的作用。
蛇滅門:《古今秘苑》記載,庭院種臭草蛇蟲螞蟻遠走高飛,治無名腫毒,鮮草外敷一貼即消。這裡說的“臭草”就是“蛇滅門”,可見這種植物在民間早被用作家庭驅蛇植物,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蛇滅門俗稱望江南、野決明、金豆子、狗屎豆、金花豹子、鳳凰草等,屬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株高2-2.5米,花季時全株散發出一種濃郁的芬芳氣味,但是這種氣味,毒蛇聞之遠遠避開。在毒蛇活動猖獗的6~10月份,由于其擁有這種“驅蛇”能力,在雲貴川等地的山區,有人将其栽種在農家院落于内外,趨避毒蛇入宅傷人害畜。
鳳仙花:别稱急性子、指甲花等,在農村人們常把鳳仙花栽種院落内外、菜園周邊等地。人們喜歡栽種鳳仙花,一是,鳳仙花不僅僅漂亮,還可以當天然的指甲油,曾經可是美甲“神花”。女孩子們采指甲花,搗碎裹在指甲上,用苘麻葉做裹布,用苘麻皮做繩子,把搗碎的指甲花包裹在指甲上,待上幾個小時,鮮紅的指甲就成了。二是,鳳仙花散發有硫磺的氣味,蛇類非常不喜歡嗅到,所以鳳仙花對蛇類有一定的驅避性,另外鳳仙花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杠闆歸:杠闆歸是蓼科蓼屬植物,一年生草本。這種植物的特點是莖、葉柄、葉上都有稀疏的刺,而且是倒生皮刺。因此它有刺犁頭、老虎利、老虎刺、犁壁刺等帶刺的俗稱,還有雷公藤等别稱,光聽名字這種植物就不好惹。在自然進化中,這種植物進化出來的倒生皮刺,對蛇類有一定的克制作用。畢竟,蛇類這種爬行動物,如果在這種帶有倒生皮刺的植物間通過,難免要被刺得“傷痕累累”。在民間人們發現,在杠闆歸生長之地,少有毒蛇出沒,所以它又有一個“蛇娘舅”的稱呼,意思是蛇見了這種植物,如同外甥見了舅舅一樣,萬不敢沖撞。
土荊芥:土荊芥别稱臭草、殺蟲草等,原産于熱帶美洲,廣布于世界熱帶及溫帶地區。這種植物含有的揮發性油,不僅臭氣熏天,而且還有一定的毒性。倘若蛇觸碰此草,身體會粘上很濃的臭氣和一些有毒物質,并且這種臭味會滞留在其身上一定的時間,因此,蛇類見到此草就會乖乖繞道而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土荊芥雖然有一定的驅蛇作用,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是土荊芥在2003年已被列為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在2010年1月7日被生态環境部列為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在許多地方,土荊芥已滋生蔓延成為雜草,給農民的農業生産帶來消極影響,是農田、果園、菜地裡重要的有害雜草。因此,對于土荊芥這種入侵害草,我們要避而遠之,不要當做“驅蛇草”随便種植,以防在當地蔓延成災!
除了以上幾種植物有一定的驅蛇作用,據說萬壽菊和七葉一枝花對蛇也有一定的驅避作用。總之,無論利用哪種植物趨避蛇類進入家院,一是利用蛇類不喜歡植物散發的氣味,二是利用蛇類懼怕的帶刺植物。這種生态預防措施,在不傷害蛇類的情況下,又能給蛇類無形中劃定不能進入的界限,互不傷害,達成人與蛇類和諧相處,兩全其美。#精勤農民線上學習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