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于秋天的七絕

關于秋天的七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7 15:14:44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

秋天是充滿詩意的季節

文人墨客留下佳作無數

傷離别,思鄉戀親人

又或是壯志淩雲勝春日

不同人生境遇下

秋天也有了不同的風采

你是否也好奇過:

這些詩寫于何處?

為什麼詩人眼中的山河如此動人?

今天地理君就和大家一起欣賞

那些流傳千古的秋天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2

萬榮後土祠秋風樓

此樓因藏有漢武帝《秋風辭》碑刻而得名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2年06期

攝影 / 樊永福

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清雅拔俗的詩文寄于山水而更顯動人,此為江山之助。漫步華夏大地,俱懷逸興,詩人見天地,見自身,為我們留下美的傳承。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3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一個人的寒山寺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4

楓橋夜泊的詩意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 2022年01期

公元756年的一個秋夜,一葉小舟停靠在蘇州城外的吳江畔。北方河山大部分已落入叛軍之手,連唐玄宗也逃到蜀地避難。有着進士功名的張繼,因不願與叛軍為伍,隻好漂泊于還算太平的吳越一帶,過着潦倒的羁旅生活。繪畫 / 浩然

描寫秋色的詩句衆多,而提到秋聲之美,便會想到名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其實詩人張繼寫作此詩的時候,寒山寺還是個隻有幾間禅房的小禅院——普明禅院。

“寒山寺”之名,則是因後來的唐代高僧“寒山”,曾在此修行而得來。寒山禅師圓寂于公元791年,而《楓橋夜泊》則寫于756年,所以,張繼當時筆下的寒山寺,并非如今的寒山寺,或許他隻是用“寒山”來表現凄冷的意境,卻不曾想到,讓後來真正的寒山寺聲名鵲起。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5

寒山寺聽鐘

圖自《博物》 2009年01期

鐘樓外刻有《楓橋夜泊》的15米多高的大碑,也被确定為世界上最大的詩碑。攝影 / 鄭翔

盡管《楓橋夜泊》中描繪的寺院并非真正的寒山寺,但借着詩詞聲望,唐代以後的寒山寺的名氣越來越大,成為蘇州城中最著名的寺院,并也在寺中修建了鐘樓,開始敲“分夜鐘”。如今,寒山寺曾經“夜半鐘聲”的傳統,變成了每年隻有在除夕夜,才會敲響的新年祈福鐘。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6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西風難言少年愁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7

鵝湖之會

圖自《博物》 2008年10期

鵝湖書院是宋代“江西四大書院”之一,這座藏在清幽僻壤中的古老書院,因“鵝湖之會”而留名史冊。這次聚會中,辛棄疾曾與朱熹、陳亮等人在此切磋詩詞文學,縱論天下之事。攝影 / 歐陽萍

描寫秋日愁思的詩頗多,而經曆一生風雨後的無奈輕歎的名篇,還得看辛棄疾。名句“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來自《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創作于辛棄疾在江西上饒帶湖居住期間。

辛棄疾是詩人,更是民族英雄,從金戈鐵馬到宦海沉浮,再到歸田園居,他的一生曆經波折,輾轉各地。在上饒的博山漫步時,回想起年少輕狂,總愛拿那點多愁善感做文章。如今經曆過人生跌宕、世路坎坷,心中有萬般滋味,卻再難像年輕時那樣,輕易将“愁”字說出口了。戎馬歲月、複國壯志,都成前塵舊夢,唯有歎一句秋風如舊。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8

上饒鉛山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6年11期

“一水西來,千丈晴虹,百裡翠屏。”上饒鉛山,以它秀美的南國山鄉風光聞名八方。已是不惑之年的辛棄疾被罷官後,就在此地隐居。此後20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度過。攝影 / 馮木波

上饒西南部的鉛山,風光秀麗,景色怡人。山腳下有一處井沿斑駁的泉眼,泉水自石罅中湧入一瓢形石臼,時至今日仍汩汩不息。辛棄疾對鉛山的風景尤為鐘愛,閑居之時,他遊遍山野,偶然發現此泉,見泉形如瓢,便取名“瓢泉”。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到此地。恬靜質樸的鄉村生活讓辛棄疾得到了些許慰藉,但國家的命運一直牽動着他的心緒。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9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宦海浮沉憶江潮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0

錢塘江大潮

圖自《博物》 2007年09期

2002年在杭州九溪拍攝到的錢塘江大潮。平日甯靜的江面,在大潮來時完全變了模樣,氣勢洶洶的大浪沖上岸邊,席卷河堤。無論是在江邊遊玩還是觀潮,都千萬不要小看大潮的威力。攝影 / 王辰

秋日好景中,觀潮是一大盛事。名句“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出自白居易所寫的《憶江南》,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修建了從武林門至錢塘門的錢塘湖堤。晚年退居洛陽時,透過一首《憶江南》,他表達了對杭州的思念之情,最可追憶的,便是錢塘潮水洶湧奔波的場面。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1

大潮襲來

圖自《博物》 2007年09期

“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白居易的詩富涵科學韻味。錢塘潮源自大海潮汐湧入河口,所以它也是一日兩漲兩消,逢朔日望日,漲退尤大。通常在陰曆八月十八前後,潮水會出現海嘯般的大浪,名曰“齊頭潮”齊頭潮金戈鐵馬,遠觀氣勢如虹,近看卻危機四伏往往于觀潮之中,浪頭撲面而回,便會卷走江邊民衆,喪身魚腹者,古今皆有。攝影 / 王辰

其實白居易所憶的“潮頭”,唐時并未冠以錢塘之名,錢塘江因其河道曲折如“之”字,而名“之江”,現在的“錢塘”之名,是在五代十國之際才開始流傳的。錢塘潮受大海潮汐影響,在陰曆八月十八前後,會出現海嘯般的大浪翻卷奔騰,騰起數米,名曰“齊頭潮”,成為世界最壯觀的河流潮水。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2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詩仙的白月光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3

峨眉山月歌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5年12期

李白一生所寫的詩歌大約有一千餘首,其中與自然山水相關的有六百餘首。他化自然山水為意象形成了詩歌的内涵和風格。其中峨眉山月這一意象在他的一生中各個階段的詩篇中反複出現。圖為後人所繪的《峨眉山月歌》意境畫。繪圖 / 秦穎

描寫秋月的名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出自詩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青年時期曾經登上峨眉山學道求仙,這首詩創作于幾年後,他決定“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準備出川,在乘船赴渝州(今重慶)的途中。

出川後他還是經常把峨眉山月挂在心上,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詩中說:“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裡長相随。”

除了峨眉山,這首詩中中提到的“平羌”指的就是青衣江。從成都出發,進入橫斷山時,碰到的第一座山就是二郎山,一進入二郎山就進入了青衣江峽谷。青衣江峽谷“雅雨在頭上,雅魚在江中,雅女在心裡”。古城雅安有“三雅”,“雅雨”排在“三雅”之首。年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這為大渡河的支流——青衣江供給了豐沛的水量。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4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秋雨連綿倍思親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5

重慶,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畫卷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4年01期

面積8萬多平方公裡的重慶,是衆所皆知的山城,也是長江水系的樞紐之地。在重慶,山與水的關系似乎并非表面看到的如此簡單,重慶的山表現了一種秩序,重慶的水則傳達了一種精神,山水的深刻内涵,山與水的靈魂所在,就像雲霧中若隐若現的巫山,有待世人去深入體味。攝影 / 鄭雲峰

描寫秋雨的名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當時李商隐擔任東川節度使判官滞留巴蜀,創作地點位于現在的重慶。在一個秋雨連綿的長夜,他思念身在長安的妻子,陷在孤苦境地的詩人,僅用28個字,就道出了未有歸期的離愁别恨和對歸家團圓的熱切期盼。

詩中所說的“巴山夜雨”是一種特别的雨,被叫做“華西秋雨”現象。這種雨雖源于鋒面,卻需要獨特的地勢。川西平原向高原的急劇過渡地帶,平均相對高差約2000米,最高可達5000米。突然陡升的地勢如一面聳峙的屏風,來自太平洋和孟加拉灣的暖濕氣流與高原的冷空氣,數股氣流交彙于此,就此帶來異常豐沛的降雨。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6

華西雨屏帶有霧極之稱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 2020年12期

華西雨屏帶地處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東緣的交會地帶,由于地勢陡升,冷熱氣流往往形成上百公裡的鋒面,導緻雨霧多的現象。圖為雅安市寶興縣達瓦更紮下午的雲海,冷空氣遇到暖濕氣流往往會形成積雨雲。攝影 / 高華康

夜間溫差加大于是降雨,到了白天則呈現連綿的灰雲,抑或山頭的淺霧。“巴山夜雨”——氣象學則沿用了這一名稱,這種在西南山地夜間降下的獨特的細雨,已然成為了客居異地的旅人心中孤寂情感的指代。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7

同一片秋色

借由曆史與詩人的筆墨

便是一眼千年

詩詞裡蘊藏的至情至性

讓不同時空的人們共情

邂逅好詩好詞

是穿越時空的旅程

秋風吹不盡滄桑

雁千年仍赴約

江上清風山間明月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

你最喜歡的秋詩是哪首?

也來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8

以下8期 每滿88減8

中國國家地理 雜志電子版

限時活動截止至

9月26日 24:00

《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03期

- 湖畔開放着人文之花

《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12

- 李白詩蹤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10

- 峽谷之路

《中國國家地理》2020年12期

-華西雨屏帶 從雨霧之極到生物秘境

《中華遺産》2021年02期

- 橘兮吉兮歲寒香

《中華遺産》2019年08期

- 心上的居處

《博物》2014年07期

- 楓橋與寒山寺

《博物》2008年10期

- 楚天千秋 烽火揚州

還想看更多雜志電子版?

點擊下圖

進入「中國國家地理暢讀」小程序

你錯過的經典這裡能看

編輯:白貓

關于秋天的七絕(為什麼詩裡的秋天這麼美)19

中國的資源,曾被日本探查得有多徹底?

秋季吃肉圖鑒

黃土高原,大風刮來的世界遺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