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上海話巴結的意思

上海話巴結的意思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10 09:56:45

上海話巴結的意思?在弄清楚“xiàng yi”怎麼寫之前,先弄清楚一個字——“役”《新華字典》解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上海話巴結的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上海話巴結的意思(膠東人把得便宜說成是)1

上海話巴結的意思

在弄清楚“xiàng yi”怎麼寫之前,先弄清楚一個字——“役”。《新華字典》解釋,

役【yì】主要有三個解釋:一是服兵務;二是被役使的人;三是服勞力之事。相應地,役主要有三種:一是兵役。在古代,兵役是有償的。二是雜役,雜役也是有償工作。比如,縣衙裡的雜役多是縣令雇傭的。三是徭役。徭役是官府征調百姓免費給官府提供勞務。這種勞動是免費的,沒有任何報償。曆代都規定,男子18~60歲每年都要服一定時期勞役。徭役曆史悠久,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老百姓雖然不情願接受徭役制度,可是誰也無力改變這一制度,隻能被動接受。一旦徭役負擔過重,超出了百姓能夠接受的底線,最後的結局往往就是百姓造反、朝代更叠。曆史上,農民起來造反,基本上都同徭役負擔過重有關。

相反,每到朝代更叠、新朝初立之時,都會伴随着徭役的寬免。如此一來,百姓往往也把徭役能否寬免看作新的朝代是否具有合法性的一個标志物。

曆史上,除了朝代更叠百姓會大規模寬免徭役以外,其他時候很難獲得這樣的機會。徭役寬免雖然難,不過機會還是有的。

最早免除徭役的記載,見之于《周禮》,叫“施舍”,秦漢以後,叫“複除”,到明代則叫“優免”。照《周禮》記載,小司徒主管徭役的“施舍”即免除,鄉師、鄉大夫根據應該服役和免役的标準分别編定承充徭役和免除徭役的冊籍:“以歲時登其夫家之衆募,辨其可任者,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國中貴者,賢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歲時入其書。”這裡所講的服役和免役的原則或基本精神,秦漢以後的曆代王朝都将它們繼承下來,一直到明代還是這樣。(摘自伍丹戈的論文《明代徭役的優免》)

比如在秦代,商鞅變法規定,有軍功的人可以獲得徭役寬免的機會;唐朝創立科舉制度以後,各個朝代都把考取功名作為寬免徭役的重要條件。比如,範進中舉後,家境立即獲得了顯著的改善。當然,如果同皇親貴戚結了親,獲得徭役寬免的機會就更容易了。

正因為寬免徭役很難,所以,人們會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盼望這樣的機會。因此,寬免徭役還有一個專用字,叫“勨【xiàng】”。《說文》解釋:勨,徭緩也。《新華字典》解釋:勨,徭役寬緩。

在膠東方言中,寬免徭役就叫“勨役”。徭役得到了寬免,就叫得了勨役;沒有得到寬免,就是沒有得勨役,隻能老老實實服徭役。時間一長,老百姓便把“得勨役”與“得便宜”聯系在了一起。

有趣的是,膠東方言總是“得勨役”與“吃虧”聯系在一起,往往二者一起表達。比如:今兒不但莫得勨役,還倒賠了不少錢。得勨役未必是福,吃虧難保不是好事兒。能得勨役就能吃虧,擔得起勨役就擔得起災。得多大的勨役就得準備吃多大的虧。等等。從這些話的語境看,從蘊含的意味看,是不是說的就是“寬免徭役”?

雖然“得勨役”就是“得便宜”、“得好處”的意思,但是二者并不相等。比如,“得便宜”可以說成“沾便宜”,“得勨役”卻不會說成是“沾勨役”,因為“勨役”隻能從官府處得到,很難跟着别人沾上。而實際情況是,往往一家“得勨役”,其他家庭就會被加重負擔,所以不但沾不上好處,還會跟着倒黴。因此,便宜可以沾,勨役卻沾不得。所以,膠東方言中隻有說得勨役”一說。

話說到這裡,不知“得勨役”這個詞彙是不是能夠解釋得通?

在我國古典名著中,有很多關于表達“得xiàng yi”的詞彙出現。不過,無一例外都是對這個詞彙的音譯,如同用中文按照語音翻譯外文是一個道理。比如,“jeep”,翻譯成“吉普”,我們都知道“吉普”是什麼意思,但是這個詞彙本身卻并不能表達它應有的含義。“得xiàng yi”也一樣,有的文學名著寫的是“得相應”,有的寫的是“得相宜”。無論是“得相宜”還是“得相應”,從字面上理解,都沒有“得便宜”的意思,相反,是“公平交易、兩不相欠”的意思,與“得便宜”的本來意思相去甚遠,這不能不說是文學名著的一個瑕疵,也是一大遺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