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首語
從信息獲取到網上購物、從移動支付到“最多跑一次”、從滑動鼠标到指尖觸屏……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人類文明傳播發展的重要載體。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台、協同辦公等得到廣泛應用,互聯網對促進各國經濟複蘇、保障社會運行、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疫情非但沒有阻擋互聯網的創新步伐,反而激發起它更強的韌性和爆發力,在數字基建、數字經濟、數字惠民方面持續突破,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源源動力。2020年,我們在感知變化的同時也更加堅信,互聯網讓人們生活更美好、讓世界更精彩。
在2020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觀衆現場體驗桌面駕駛模拟器。翟偉凱攝/光明圖片
年度熱詞
雲生活
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81億,占網民整體的40.5%;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76億,占網民整體的29.4%;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49億,占網民整體的79.7%……受疫情影響,“雲生活”模式在千家萬戶悄然開啟。各類線上服務廣泛應用,在維持社會經濟運轉、穩定民生所需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疫情之下,網民的娛樂需求也逐漸轉移到了線上,推動了網絡遊戲、網絡直播等行業快速發展。其中,電商直播作為“宅經濟”模式下的重要營銷方式,為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帶動農産品銷售提供強勁動力。
與各類在線應用同步升溫的,還有新職業、新崗位。2020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向社會發布9個新職業,互聯網營銷師、區塊鍊工程技術人員、在線學習服務師等走進了大衆視野。
“雲生活”模式走進千家萬戶,離不開政策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印發的《關于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在線消費、無接觸配送、互聯網醫療、一站式出行、“宅經濟”等新業态。
在過去一年裡,電子政務服務體系也日趨完善。比如,“健康碼”作為疫情期間的數字治理工具,實現了全國範圍跨區域互認;政務系統利用大數據在疫情防控、監測分析、資源調配方面發揮顯著作用;線上服務辦事效率不斷提升,多地推行“線上遠程幫辦”行政審批服務,開通戰疫審批綠色通道,讓企業複工複産更加高效。
另外,遠程辦公、遠程會議等成為今年人們普遍選擇的工作方式。比如,“雲上兩會”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突出亮點,新聞發布會、“代表委員通道”“部長通道”等采訪活動多采取視頻方式。
觀衆在南京舉辦的一場互聯網博覽會上觀看跳舞機器人表演。楊素平攝/光明圖片
信息安全
勒索病毒日益猖獗、APT(高級持續性威脅)攻擊向各領域不斷滲透、各類數據洩露現象屢見不鮮……随着新技術不斷發展,各類信息安全風險也日益增多。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反不正當競争,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内在要求。國家支持平台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争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要完善平台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争行為。
過去一年裡,我國在推進數據安全管理、個人信息保護、密碼安全等方面,不斷完善标準體系。其中,數據安全管理和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立法進程加快,《數據安全法(草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對外征求意見;網絡執法監管力度提高,對違規采集個人信息等查處力度不斷加大。
随着移動互聯網不斷發展,移動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不容忽視。今年7月,國家四部門啟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今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完成首批18款App個人信息安全認證證書發放。
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觀衆排隊試乘無人駕駛汽車。陳曉根攝/光明圖片
網絡誠信
如今,網絡空間成為人們新的家園,但網絡謠言、網絡詐騙、虛假廣告等違法行為也随之伴生。因此,加強網絡誠信建設迫在眉睫。
黨的十八大以來,網絡誠信建設初步形成了國家主導、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網絡誠信建設格局,為網絡強國建設發揮着基礎支撐作用。
12月7日,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山東曲阜舉行。會上發布的《中國網絡誠信發展報告》首次定義了網絡誠信概念,概括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誠信建設的實踐成果。報告也為“十四五”時期網絡誠信建設提出建議:加強統籌,構建包含法規支撐、信用标準、誠信監管、行業自律、企業内控、社會監督等六大系統的網絡誠信建設體系;共踐共行,推動形成部門管理責任到位、屬地管理責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壓實、社會共同責任清晰的主體多元、手段多樣、成果共享的網絡誠信治理新格局;綜合施策,運用法治規範、技術支撐、信用監督等多種手段推動網絡誠信建設;厚植根基,培育網絡誠信文化,為網絡強國和信用中國建設書寫精彩華章。
浙江湖州長興縣志願者直播帶貨。陸一平攝/光明圖片
媒體融合
當前,越來越多媒體運用新技術實現内容生産與傳播的融合發展。比如,在内容生産方面,部分主流媒體實現智能化生産文字圖片,探索虛拟主播、數據新聞等;在内容分發方面,應用算法技術,根據用戶屬性、行為、偏好等進行個性化推薦。
政務新媒體服務平台建設也取得了突出成績,逐漸成為主流輿論引導的重要陣地。截至2020年6月,我國共有政府網站14467個,各級政府網站開通欄目數量29.4萬個、開通政務頭條号82216個,逐步承擔起綜合服務和社區信息樞紐的重要作用。
在疫情防控期間,各級主流媒體和商業平台發揮重要作用,在信息公開、新聞報道、輿論引導、疫情督查、辟謠科普等方面助力疫情防控。
縣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也備受關注。《媒體融合藍皮書: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20)》指出,全國各地,縣區一級的融媒體中心建設挂牌工作基本完成。目前,這批融媒體中心正在探索“媒體 政務 服務”模式,助推實現媒體多功能闆塊的融合發展。
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暨第十屆中國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聚焦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産品。胡學軍攝/光明圖片
5G
随着高速網絡建設應用全面展開,我國5G建設加快推進,5G技術創新發展,5G應用落地開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5G終端連接數超6600萬,三家基礎電信企業開通5G基站超40萬個,建設進度和規模遠超預期。
5G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不斷推進智慧社會發展。“5G 農業”,基于5G的農業物聯網、5G植保無人機應用,正在改變農業生産模式;“5G 電商”,促進建立農産品全程可追溯體系,助力農村電商換擋升級;“5G 教育”,基于5G技術的遠程教學、智能網聯課堂,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另外,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也進入實施階段,全國已有近20個省市明确了對“5G 工業互聯網”的政策支持。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5G技術為疫情監測、遠程會診、病毒溯源、人員追蹤等提供了有力支撐。比如,武漢火神山醫院5G遠程會診系統開創了國内小型化、便攜化、實時化遠程醫療先河;5G智能機器人、5G無人防疫車、5G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構築了疫情防控“智能”防線。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黎夢竹、孔繁鑫、姚坤森、光明日報記者方莉整理)
走向智能 邁向縱深
作者:葉明睿(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在過去一年裡,信息技術的發展、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讓媒體持續融合發展在參與社會公共治理進程中更加凸顯自身價值,在内容、技術、體制機制、行動路線以及社會責任等方面,也繼續朝着更加深入、務實的方向邁進。
技術的不斷突破,給主流媒體深度融合實踐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可能。一方面,主流媒體全面加強可視化内容生産,借助各類傳播渠道和傳播契機,在政務信息傳播、網絡直播帶貨等方面取得顯著效果。比如,以中國長安網為代表的政務新媒體粉絲量破千萬,以四川觀察為代表的主流媒體運營、推廣模式成功“破圈”。
另一方面,主流媒體的融合發展在内容與形式上不斷拓展,持續衍生出交叉融合的新樣态,借助内容跨界融合占領新的傳播陣地,在旅遊、教育、扶貧、衛生、科技等領域尋求跨平台、跨行業、跨體制、跨業态的深度融合,通過次元破壁實現多維突破。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為湖北打Call推出的“小朱配琦”公益直播帶貨,《人民日報》與“丁香園”聯手打造“新冠肺炎疫情實時動态地圖”,這些都成為主流媒體創新融合方式的生動注腳。
另外,新技術在内容生産方面表現得尤為搶眼。其中,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華社把AI、5G與全息成像技術相結合,打造了3D版AI主播;今年5月,12家省市主流新媒體聯合組建全國首個區塊鍊新聞編輯部,借助區塊鍊技術确保内容真實性與透明性。
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融合”已經成為标記當今時代的符号。對于主流媒體而言,融合之路依然道阻且長。尤其,智能技術參與内容生産的深度、大數據對用戶個性化識别服務、媒體實現跨界融合的現實行動路徑以及在泛媒介環境下與最廣泛人群連接等,都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這些,也将在未來一段時間裡繼續考驗着媒體人的創新和智慧。
讓科技創新更有溫度
作者:任萍萍(科大訊飛黨委副書記)
人機協同的智能微創醫療裝備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360全息星圖網絡空間測繪系統、億級神經元的神經拟态類腦計算機……在2020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期間揭曉了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它們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星星,在互聯網發展長河裡彼此争輝、耀眼閃爍,彰顯着我國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力和創造力,也讓人們更深刻地感受技術創新的溫度。
在過去的一年裡,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布局。技術的創新發展,離不開與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從衣食住行智能化到遠程教育、互聯網診療、在線辦公,曾經想象中遙不可及的生活方式,如今已近在眼前。
依托前沿技術,科大訊飛團隊在教育、醫療、城市、家庭、傳媒等領域深度落地。以教育領域為例,2020年推出的兩款訊飛智能學習機,覆蓋全國各地區2000多萬的精品題庫,學生可以通過少量的題目檢測做全面體檢,提升學習效率。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民的生産生活方式,但疫情之下發展起來的新消費、教育、醫療、辦公等需求,促進了“互聯網 社會服務”發展壯大,不斷培育新業态、激發新動能。
這次疫情對我們來說,可以看作一塊“試金石”。比如,在辦公領域,訊飛聽見智能會議系統為異地同步在線辦公提供便利,推動複工複産;在翻譯領域,訊飛翻譯機助力境外輸入型病例防控,為國内外多地提供防疫翻譯服務。
在過去的一年裡,互聯網帶來的獲得感,為新時代寫下溫暖注腳。作為互聯網企業,我們要不斷夯實基礎,立足大局,在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剛需領域持續發力,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釋放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讓技術更有溫度,讓産品更有溫度,讓每個網民都能通過互聯網技術共享幸福感、獲得感。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5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