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2-11 21:59:47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

地處巢湖之濱的合肥市廬江縣栖鳳洲濕地(2022年6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2

這是2022年9月6日拍攝的合肥市巢湖岸邊的蘆溪濕地。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3

這是2022年9月6日拍攝的合肥市巢湖岸邊的蘆溪濕地(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4

這是2022年9月6日拍攝的合肥市巢湖岸邊的蘆葦濕地。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5

2022年9月4日,市民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豔湖公園健身。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6

2022年9月4日,小朋友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豔湖公園健身。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7

這是2022年11月7日拍攝的位于合肥市包河區的巢湖湖濱濕地(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8

這是2022年11月8日拍攝的合肥市廬陽區董鋪水庫風景(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9

2021年5月5日,市民在合肥市環城公園健身(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0

這是2022年11月8日拍攝的合肥市廬陽區董鋪水庫風景(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1

這是2022年11月7日拍攝的位于合肥市包河區的巢湖湖濱濕地(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2

2021年5月5日,市民在合肥市環城公園散步(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3

一群候鳥在合肥市肥西縣的巢湖湖面停留(無人機照片,2022年11月9日攝)。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4

2021年5月5日,市民在合肥市環城公園吹奏樂器。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5

這是2022年10月29日拍攝的巢湖之畔紅杉林(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發(王世保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6

這是2021年11月12日拍攝的合肥市瑤海區南淝河初期雨水治理下沉式綠地工程(無人機照片)。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發(解琛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7

這是2020年12月30日拍攝的合肥市蜀峰灣體育公園。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發(邱少林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8

這是2020年4月28日拍攝的合肥市十五裡河風景。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發(潘永正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19

這是2022年10月22日拍攝的合肥市巢湖上空飛翔的候鳥。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發(錢茂松 攝)

合肥世界濕地城市(大美濕地城市合肥)20

這是2022年10月19日拍攝的合肥市十八聯圩濕地風景。 安徽省合肥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南望長江,北依淮河,懷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 濕地是合肥城市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系合肥區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合肥市通過打造環巢湖濕地群,提升濕地生态系統調蓄洪水、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作用,發揮濕地入湖河水“過濾器”功能和聚合效應,着力打造國内領先的大湖泊濕地群。 目前,合肥市濕地總面積11.82萬公頃,濕地率10.33%。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2022年,合肥市被評為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 未來,合肥将繼續探索濕地綜合利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讓濕地與城市深度融合,讓城市更加生态宜居。 新華社發(陳振 攝)

(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