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陰”必不能離開“陽”。陰陽分别表達兩個不同的定态,而易則表達的是過程。中國古人造字就在于把對事物的觀察結合自身的心去印證,絕不是機械地反映自然就是字,即現實呈像與人心成繹完成了統一才形成字。所謂:山有山形,水有水勢。山形就是表象,在人心的反映就是起伏高岑;水勢也就是流動,或激湍、或紊流、或平順,關鍵是動。中國古人造“山”“水”二字也必然不僅僅是畫山畫水,而是把山水在心中的反映并演繹出山水的神韻,這是山字水字形成規律。
看看西方學者對古埃及文字的發現,可能是機械模仿造字,畫個鳥就是“鳥”,再通過鳥讀音來組字,是以表像代口語來完成語言向文字轉化。假如這是真實的,那麼我相信古埃及人民一定是在文字發明之先,就已經統一了語言和國家;但是沒有文字、沒有曆法、沒有以文字為媒介的交流,他們又是怎麼統一的呢?我很矛盾,西方現代語言學家或許頭皮很硬,發現一點就隻管沖,有了研究成果就是成功,于是他們解答起古埃及文字來輕松愉快兼輕而易舉。
我們中國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原始初民在各自氏族部落及民族各自地域間都存在語言語音表達的不同,因此我們古人造字就不可能用其他文明所采取的拼音法。拼音法造字比較适合單一民族單一發音語種的相對統一的國家。
今天我們要解讀一個字的草創、演化、成熟過程,都困難重重,萬分不易;甚至可能誤入歧途。現在,我們解讀“陰”、“陽”、“易”,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剖析陰、陽、易:
陽字好理解,日在木上為陽,這是過程完成以後達成定态造出的字,所以中國有古寓言:日落扶桑之木。
加阜是指陽光從高處向下普照,之後就逐漸形成了“陽”、“陽”字。
陰字确實與月無關,日月在中國文化傳統習慣中都代表明、代表光。那麼陰的含義在現實呈像和在人心成繹應該怎樣呢?
陰與陽是相同事物的相對面,所以陰有遮光、覆蔽、暗密之義,也表象為雲翳,引申為庇護。現實生活中雲在空遮擋日月之光是陽的對立面,加阜表達人類的認知是山岑被雲覆蔽一定成陰,那麼陰字就完成了現實呈像與人心成繹的統一:陰字造出來了。
我們看到上面圖片中三種甲骨文的“陰”字時,就很容易和“易”字相混淆,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把易字的演變混同了陰字。
其實易字本義是賜予、給予,引義為交換、改變,變義為容易,擴義為平坦、平和、輕慢。要了解“易”字的造字演化,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寶貝:匜
匜讀做Yi。是一種禮器,用來向觥、爵等酒器中倒酒 ,向豆、簋等食器中加湯,所以有“給”的意涵。
看看“易”字的演化:
易通匜,音同意涵深切複雜,造字者大智慧。由于資料匮乏,《說文解字》中對易有許多曲解,甲骨文的發現,讓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幸運無敵。
陰陽易,陰陽易,易陰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