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選擇茶壺、勻杯的時候,除了心儀的外觀造型和優良的質地做工,出水,常常被作為僅次于這兩者之後重要評鑒标準,甚至被很多人視為可以一票否決的關鍵指标。換句話說,一把壺哪怕樣子再漂亮,哪怕材質再名貴,一旦出水不好,便沒有實用的意義了。
到底什麼是好的出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準則,更多的時候,我們隻是憑借一種直觀的感覺去判斷。可能有的商家會告訴你,這隻能意會,不能言傳。其實,隻要通過反複的使用和比較,還是 不難發現一些被大衆普遍"意會",并下意識地廣泛加以應用的标準。
滞,通常被表達為"有點堵"、"不順暢",或是"不爽"。即水流行進的通路面積不夠,最直觀的察覺方式,便是倒出來的水流,比想象的細。壺嘴任何一處太窄、太彎,内部濾孔面積不夠,壺蓋通氣的孔太小(導緻壺内負氣壓),都會造成出水滞澀的問題。
與滞相反的情況,便是急。往外沖,水流太猛,水柱抖動明顯,都是出水過急的顯著标志。有時候會聽到别人将這種情況定義為"出水有力",用力過猛與力道恰好,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缺乏控制的水流,如同傾瀉而出,失去了茶壺出水應有的美感。
不急不滞的出水,換成主觀感覺來講,就是自然到毫無意外。最合适的水流速度,無須硬性規定,隻要不因出湯快慢引起事茶人或客人的注意,便是好的。太快的水柱易接近直線,太慢又會向下彎折,沿着壺嘴延伸成連貫優美的抛物線,也是可以借鑒的視覺感受。
小結:出水的快慢,不隻是影響水流弧度的觀賞性,還與茶湯的最終呈現密切相關。不耐久泡的茶 葉,若是遇上出水細緩的茶壺,也許就會因為出湯過程多了那麼幾秒,錯失了最佳的口感。一位身 形纖細,氣質娴靜的女士,若是泡茶時出湯如湧泉奔流那般力道十足,也會讓客人感覺不協調。選 擇适合茶葉的壺,和選擇适合茶人的壺,同樣重要。
紊,即是亂。最明顯的标志,就是水流顫抖搖擺,無法維持穩定的抛物線,嚴重時甚至有散開的傾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是出現了時斷時續的阻礙。例如壺蓋氣孔太小,被凝結的水珠蓋住;細小茶渣攔在了壺嘴内部,随着水流晃動,等等。
弛,指松散無力的狀态,水柱像将枯的稻草,缺乏力氣,也就是常說的"出水無力"。這可能是水流過度滞澀緩慢導緻的并發症,也可能是因為壺嘴内部不平整,阻礙了水流的前行。最終的結果就 是扭曲擰轉和波浪狀的水柱。
不紊不弛的出湯,水流自然也是不動不轉,沿着穩定的弧線從空中劃過,就像圓潤的水晶雕刻一般,呈現出安靜平和的姿态。靜,是與茶相關的一切人、器、花、事應具備的品質,哪怕隻是出湯水柱 的形狀。
小結:不急不滞,說的是水流速度,求其穩定從容;不紊不弛,則說的是水流姿态,求其安靜平和。以這種方式流動的水,仿佛是茶那謙卑的仆人,悄悄地行走,默默地服務,不驚擾主人,也從不出錯。于是,茶便可以安心在水中釋放最好的一面。
如果水流從一開始就不穩定,待拉高三寸後,末端幾乎是完全散開,使勁砸向水面,導緻水花四濺。就好比拉弓時就已經瞄偏了目标的箭,飛得越遠,差的越多。
大部分時候我們所見到的出水好的壺,通常水柱在初始階段還算安靜穩定,待拉高三寸後,後半部分仍然出現扭轉抖動,在水面激起劇烈波動。虎頭蛇尾也好,強弩之末也罷,總之還是精氣神差了那麼一點,無法貫穿始終。
能做到圖中那樣,即便是拉高三寸出湯,水流仍舊能從頭至尾保持幾乎完美的弧線、速度、姿态,然後從容不迫的注入水面,這樣的壺,要說十之一二,都略嫌太多。
小結:能做到不急不滞,不紊不弛,自然是好的出水。這樣的好,能持續多久,這樣恰到好處的力 道,能延伸多遠,卻在"好"與"佳"之間拉開了差距。日久見人心,水流得高遠了,也見出了做 壺之人的用心。
出湯結束,也就是所謂"斷水"的瞬間,是否存在回流,也許是最被廣泛使用的判定出水好壞的标準。連續成串的餘水沿着壺嘴外壁下滴,最常見于瓷壺。因為披挂釉水後,茶水容易沿着圓潤的壺口邊緣流淌,這也是為什麼不能以紫砂壺的标準去苛求瓷壺的斷水。
常見的情況,是斷水後有一滴挂在壺嘴,或是一兩滴沿着壺嘴回流。如果出水能做到安靜平和,這種程度的回流是幾乎不影響使用的。
立斷無餘,便是如同抽刀斬麻一般,莫說是回流,連壺口都見不到挂的水珠,極緻的幹淨利落。
小結:斷水與出水其實是兩個概念。出水好的不一定斷水好,但斷水好的,通常出水都不差。能在 末梢用心的制壺人,自然做什麼都不會敷衍潦草。
對于使用茶壺的人而言,遇到一把出水上佳,但斷水稍有回流的壺,也并非壞事。出湯時傾斜壺身 的角度大一些,末尾滴盡茶水至勻杯再複位茶壺,都可以避免滴落殘湯,污染席面。
遇見斷水完美的壺,是緣分,遇不到,也莫強求。與其苛責器物完美,不如去磨練自己的使用手法。 寬容的對待,一定會換來預料之外的回報。
獨孔的壺嘴,最常見于仿古的形制。老的紫砂壺大多數都是獨孔。容量小的壺,流嘴本身就細,不 便制作濾孔,也以獨孔形式居多。獨孔的好處,是給水流提供了最大的通路,但細小的渣葉也可能 沖入壺嘴,造成堵塞。沖泡條索細碎的茶,可以使用為獨孔壺專門設計的内置過濾器來避免這個問 題。
時下最常見的内置過濾,便是圖中這種七孔或是五孔的形式。它的好處,是能過濾大部分的渣葉, 缺陷就是水流的通路面積大幅減小,沖泡膨脹舒展程度較大的茶類時,容易被展開的茶葉擋住出水 孔。
日本陶藝家制壺時,普遍使用這樣的球形濾網。細密的濾孔和凸起的球面,保證了充足的水流通過 面積,又提供了高質量的過濾。若論缺陷,就是工藝難度較大,且壺的容量不能太小。
小結:若制壺時光考慮水,不考慮茶,一旦出湯時茶渣随着水沖出來,或是堵住壺嘴,不僅破壞水 流穩定,事茶的過程也會被尴尬所打擾。
泡細碎的茶,盡量選擇帶濾孔的壺,泡舒展度高,葉片較大的茶,則适宜選用獨孔壺。茶為主,器 為輔,是不變的準則。
這把台灣小急須,因為陶藝家本身就是愛茶之人,每日泡茶喝茶,以茶人的心和手制作成的器物,出水就像是完美的示範。
勻杯的出水考量,與壺稍有不同。沒有經過壺嘴去控制方向,水流也就無所謂弧度流暢,反而是像細緩的泉水一般,自然垂下的姿态最為美妙。作為給客人分茶的工具,斷水利落對勻杯而言就更加重要。
小結:也許有的朋友會覺得,急、滞、紊、弛,這些詞彙太過抽象,不便把握,那麼,可以試試一 句淺顯易懂又直觀好用的口訣:出水如油。
想象壺中裝的不是水,而是油,那麼從壺嘴倒出的油,應該是何種姿态。這樣一想,心中便有了尺 子。
對于制壺的朋友,大可以不去總結具體什麼角度、弧度能帶來最好的出水。想着去塑造流水的形态, 就如同抽刀斷水一般,必是徒勞。倒不如在制壺的時候想着如何去順應水勢,如何讓每一處、每一 點都承載着水流動前行,而不是改變它成為你想要的樣子。謙卑的心,才能成就動人的器。
本文分享自東家匠人:紫砂百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