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下一句怎麼讀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下一句怎麼讀

寵物 更新时间:2025-01-26 20:37:47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句至理名言,一句俗語,甚至小到一個詞,都可能有出處,這就是我們民族文化積澱深厚的體現。下面這句話經常被人引用,但是很多人卻把它的意思理解錯了。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

一、出處:

按照人們一般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那些所謂的聖人都是不仁道的,他們把平民百姓當做刍狗。

如果真照此理解,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句話最早出自道家經典《道德經》中的第五章,原文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籥(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下一句怎麼讀(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1

二、解釋與翻譯:

什麼是天地不仁?後來魏晉時期的玄學家王弼為《道德經》作注時這樣解釋這句話:“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

大緻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天地都是自然而然的,讓萬物自相遵照自然規律而治理,不刻意地去施加外力幹擾,這叫不仁。

所以《道德經》中的這段話的意思應當是:

天地是沒有仁與不仁之分的,萬物都和刍狗一樣是平等的;聖人也是沒有仁與不仁之分的,所有的百姓在他面前都和刍狗一樣平等。天地之間不就像個大風箱嗎?空虛但不會窮竭,發動起來會生生不息。政令煩苛反而會加速敗亡,不如持守虛靜。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下一句怎麼讀(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2

三、淺談中西文化的差異

這段論話應當是我國最早關于公平的論述了,正是因為天地、聖人都是沒有所謂的仁與不仁之分,萬物在他們面前都是一樣的對待,這才是真正的公平,而不是人為地制造不公平。考查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思想,這樣的觀點在中國古代還是比較少見的。西方重自然平等,而中國重情感關系,這是我們思想文化中的一大區别。

嚴複在《論世變之亟》一文中對中西文化的優劣得失進行了對比:中國人最重三綱,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國親親,而西人尚賢;中國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國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國貴一道而同風,而西人喜黨居而州處;中國多忌諱,而西人衆譏評。……

從嚴複的這段話中,我們對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可以有了一個大緻的認識,所以老子的《道德經》中的這種觀點在中古社會中反而顯得更加可貴。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下一句怎麼讀(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3

參考文獻:

1、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中華書局,2015.

2、胡亞敏:《比較文學教程》.化彙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