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村,曾任《山東教育》雜志、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師》雜志、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等雜志執行主編,2012年創辦《當代教育家》雜志并擔任總編輯,同年兼任北京十一學校亦莊分校校長,著有《教師體态語言藝術》《雕塑心靈》《新教育詩》《為什麼是撫松:中國鄉村教育再造》等著作。
【李振村專欄】
那些被誤讀的教育理念
原創作者|李振村
2014年10月18日,全國新學校論壇大會上,我做了一個《“學生第一”有多難》18分鐘演講。互動環節,一位校長說:我認為學生第一也好,教師第一也罷,這些說法都不太正确。因為師生互為支撐,互為表裡,相互融合,怎麼能分出誰第一誰第二呢?
這位校長的話有一定道理。但我也知道,他是過于機械地理解“學生第一”這個理念了。
李希貴校長提出的“學生第一”,其本意并不是像體育比賽要賽出冠軍亞軍、考試要測出第一名、第二名一樣對學校教職員工進行的一個位次排序。它其實是用“第一”這樣一個概念,形象地強調在教育生活中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我意識到,當下我們對很多教育理念可能都存在着某種程度的誤讀。
比如,前幾年廣泛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個理念曾讓很多老師氣餒和慚愧,因為班級裡總有一些似乎怎麼也教不好的學生。後來全美最佳教師、《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在中國演講,中國老師提出這個問題,他直接回答:我不可能教好所有的學生!有些學生就是教不好!于是,一些老師又松了口氣:你看,連美國教育家都有教不好的孩子,何況我們?
其實這句話并沒有說錯。它是用一種接近于修辭的表達方式,強調老師自身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性,強調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強調不能放棄每一個孩子。這裡最主要的是“教好”的标準問題——如果我們把“教好”狹隘地理解成讓學生考試成績優秀,那肯定有很多學生是永遠也教不好的。但是,我們如果把“教好”理解成順應每個學生的天性,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擦亮每個孩子獨特的生命亮點,從這個意義上說,的确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再比如,前幾年還流行一句話:拿起表揚的武器。這也是李希貴校長提出來的。與這句話意思差不多的還有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一個說法:老師要準備一百頂高帽子,要學會不斷地給孩子戴高帽,意思是要不斷地表揚學生。于是,這一觀點被教育專家們津津樂道,不斷拿來訓導老師。凡是在一線教過幾年書的老師都知道,每個學生都是一個複雜獨特的生命個體,面對這些孩子,任何單一的教育策略都不可能包治百病。老師有時候就是需要闆起面孔來,沒有批評和正當的懲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那麼,這句話說錯了嗎?當然也沒有錯,錯在我們簡單化的理解上了。拿起表揚的武器也好,給學生準備一百頂高帽子也好,都是強調教師要更多地運用正面鼓勵的方式,不斷給孩子傳遞積極向上的力量,不斷給孩子以自信。這個觀點在師道尊嚴的傳統文化背景下,顯得格外突出,格外發人深省。但是,這兩句話并沒有說不要批評,不要原則。
還有“蹲下來和學生說話”,這個理念也曾經風靡一時,很多老師奉為圭臬,于是努力蹲下身子,始終以夥伴的身份與學生打交道。結果遇到很多問題,孩子有時候會蹬鼻子上臉,絲毫不把老師當回事。老師沒有了威信,教育效果當然大打折扣。其實,這樣做,也是對這個理念的一種誤讀。
師生關系絕對不是簡單的尊重和平等就能概括了的。一位老師,既要讓孩子們感到親近和友善,也要保持适當距離,保持适當的尊嚴,讓孩子們有所敬畏。這個分寸的把握就是教育藝術的精髓所在。這句話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尊重,但是也并沒有否定教師的尊嚴。一個“蹲”字就形象地說明,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在師生關系中擁有更大的支配權,處于更強勢和主導的地位,所以,教師必須柔化這種“支配權”,建立互相信賴和更趨平等的師生關系。
德國有民諺:一切比喻都是蹩腳的。用一句話概括一個教育理念,通常運用的都是比喻的方式,強調一個方面的同時,必然會忽略或者淡化另一個方面。這就需要我們在理解這些教育理念時,擺脫單向度、絕對化的思維方式,從教育生活的實際出發,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長青。豐富多彩的教育生活本身永遠比教育理念更加的豐滿和水靈。我們需要從理念中尋找啟迪和方向,但是我們更需要埋首教育大地,孜孜以求,探索前行。
(本文由“當代教育家傳媒”編輯推薦,選自許昌清虛街眼視光中心,版權歸原創作者李振村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