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工作原因,重新拾起公衆号。盡管我管理的企業公衆号已經發起了認證,但是使用頻率可以忽略不計。
作為公衆号的管理員之一,我對企業公衆号關注現在隻停留在别人轉發在朋友圈的内容和發起企業消息兩個點上,其餘時間對關注的公衆号基本上都是消息免打擾。這個頻率不能使用幾乎不看,準确地來說,不轉發給我不看,不發消息不使用。
作為自媒體來說,信息的發布在于方便管理、成本低、使用便捷,這些公衆号在這個幾個方面沒有任何優勢。
近日網傳的馬化騰發表的講話,“有些業務可以整體砍掉”,如果騰訊諸多内容非得先砍一個,那麼我建議第一件事先砍掉公衆号。公衆号比雞肋還乏味。
第一,從管理角度來說。公衆号是嚴重依賴微信、或者騰訊系生态圈的,從目前的角度來說,離開騰訊系帶來的端口流量他就是死,完全沒有任何存活地餘地。登錄頁面騰訊公衆平台,首先定義就是一個平台化使用的工具,而不是一個新媒體陣地,頁面看起來沒有任何對話的内容,一大堆騰訊系的廣告,也沒有對話的可能,就是掃碼進入,管理自己企業的文章,你可和今日頭條做一個對比。騰訊公衆平台就是各玩各的,沒有信息歸攏的路徑,沒有信息展示的空間,你想找某一個企業得看着頭像、昵稱巴拉半天然後在疑惑中放棄。
第二、從成本來說。1、費用成本。公衆平台認證費,每年300。對于企業來說,公衆号平台已經不能成為對外宣傳的陣地,主動流量可以忽略不計,作為記錄的功能,誰确實非得發現某一個企業什麼信息,可以下功夫搜索或者嚴重以來通過微信點點對的推薦轉發功能得以解決。10萬 的閱讀估計隻能在科普、美食、美妝、釣魚等這些興趣領域,發布不需要新鮮及時傳遞的内容。2、收益成本。公衆号實現收益在廣告貼片實現,沒有自然流量拿來費用?指望閱讀不到幾百的流量賺錢?可能性較低,大V已經像流量一樣慢慢流失,開始轉移陣地。
第三,使用便捷度。1、不能作為獨立的(APP)客戶端使用,隻能通過網頁或者編輯工具登錄。2、隻能針對文字部分修改一次,修改後發現什麼需要修正的内容隻能删除重新再來。這是什麼狗屁邏輯?目的是什麼?有錯就改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今日頭條還有一個第三方糾錯的工具,降低錯誤,靈活有效才是王道。第二次,再想修改不好意思不行了,你隻能删除再發送一次了,這什麼鬼?
跟很多從事新媒體的朋友交流後,發現80後、90後、00後在公衆号平台賺錢的意識幾乎為0,都認為可能性較低,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不對等。今日頭條發一篇文章賺錢的可能性比公衆号不是一個層級,除了幾個80後知道公衆号可以掙錢以外,90後了解一下,00後圈子裡根本不存在從公衆号賺錢的概念,唯一的賺錢方式是幫助企業維護公衆平台收取一定的費用。年輕人時間很寶貴,除了享受生活、社交、工作哪有心思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
第四、新聞推送方面。認證的公衆号可以每個月群發4條消息,多餘地可以發送,但是不顯示,不推薦,隻能關注者深度去發現。花了錢了,本來想可以給企業帶來方便,替代網站功能,結果隻能推送4篇。你推送4篇也可以,其他的你不推送也可以,能不能其他的文章可以顯示在公衆号主頁上讓别人方便找到?
公衆号現在已經淪落到信息留存和轉發工具的定義。騰訊公衆号自身脫離自媒體的方便、快捷、對話、高效等本質,企業也沒有時間浪費在這上面。公衆号再不轉變,再這樣擺爛下去,不用别人砍,自己就把自己砍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