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時
小新的下巴裡長了“小疙瘩”
随着年齡的增長
“小疙瘩”不僅沒有消失
甚至變成了“鴿子蛋”
小姑娘竟然長出了“喉結”……
2年前,小新(化名)的父母發現女兒的下巴裡長了個小拇指大小的“疙瘩”。在新疆的當地醫院就診檢查後,無法确診“疙瘩”到底是什麼,加之小新的身體沒有出現特别不适,父母也就沒再當回事。
直到小新4歲的某一天,父母突然發現,當初在女兒下巴裡的“小疙瘩”,不知不覺間竟然長成了“鴿子蛋”般大小,仿佛是成年男子的“喉結”。
由于當地醫療資源貧乏,父母帶着小新從新疆輾轉去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經檢查,小新脖子上的包塊是一種先天性疾病——甲狀舌管囊腫,治療該病的唯一手段是通過手術徹底切除病變。
若在華西醫院住院手術,不得不經過漫長而煎熬的等待。眼看着女兒脖子上的包塊越來越大,小新的父母焦急萬分,希望女兒能盡快得到手術治療。
四處打聽後得知,重慶北部寬仁醫院耳鼻咽喉科是由原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的專家團隊組建,學科帶頭人劉蓉蓉教授是知名頭頸外科專家,尤其擅長頭頸部包塊和腫瘤的手術治療,技術精湛,臨床經驗豐富,在業内有口皆碑。小新一家決定盡快從成都趕往重慶,放棄在華西醫院手術的打算。
甲狀舌管囊腫MRI水平位圖像
甲狀舌管囊腫MRI矢狀位圖像
重慶北部寬仁醫院耳鼻咽喉科劉蓉蓉主任接診後,經過高分辨率磁共振檢查,再次證實了小新患甲狀舌管囊腫的診斷,基本排除“異位甲狀腺”等可能性。同時發現小新的囊腫與舌骨粘連緊密,有瘘管一直向上發展與舌盲孔相通,完整切除包塊的難度比預想中要大。
小新入院後的第二天,通過嚴格的術前準備,劉蓉蓉主任及其團隊為小新進行了“全麻下頸部包塊切除術”。
術中探查發現囊腫包裹了大部分舌骨,為了防止術後複發,不得不将舌骨斷離,與包塊一并切除;根據磁共振影像和術中美蘭示蹤劑的提示,沿着瘘管一直追蹤到了舌根部,對包塊和瘘管進行了完整徹底的切除。
劉蓉蓉主任手術圖
考慮到小新未來的美觀問題,劉蓉蓉主任精心設計了與頸部皮紋重疊的橫行切口。用可吸收線對皮膚切口進行皮内美容縫合,術後無需拆線,皮膚外不會殘留線頭瘢痕,最大限度的兼顧了傷口的無痕化。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奮戰,手術順利完成,小新的出血量控制在了20毫升以内。術後小新康複順利,傷口愈合良好,現已出院。
甲狀舌管囊腫是什麼?
甲狀舌管囊腫是頸部常見的先天性疾病。多在兒童和青少年期發病。本病發生原因是胚胎期甲狀舌管退化不全。
甲狀舌管囊腫的症狀和危害
最常見的表現是頸部中線附近的無痛性包塊,吞咽或伸舌時包塊随之運動。甲狀舌管囊腫較小時,多數人沒有特殊症狀。但囊腫逐漸增大後,頸部外觀會受到影響,并且可以引起吞咽不适、頸部脹痛、言語和呼吸功能障礙等症狀。
如果囊腫繼發感染,局部會出現紅腫熱痛,感染嚴重時可以引起囊腫破潰,形成甲狀舌管瘘管,導緻頸部長期破潰流膿,遷延不愈。少數的甲狀舌管囊腫還可以出現癌變,危及生命。
甲狀舌管囊腫如何治療?
藥物治療對甲狀舌管囊腫沒有作用。由于甲狀舌管囊腫經常容易合并感染,一旦形成瘘管,可能導緻長年遷延不愈,反複感染可能誘發癌變。因此本病一經确診,多建議盡快行手術治療,完整切除囊腫達到治愈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