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态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裡冒着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這一段是《城南舊事》序言《冬陽.童年.駱駝隊》中的一段描寫。
這篇文章入選到了小學課文之中,孩子們尤其對這段感興趣,閱讀的時候都難免想要學着書裡面的樣子,牙齒也動起來。讓人禁不住感歎,這就是“吃播”的魅力吧。
民以食為天,動物也不例外,而且相比人類來說,動物的吃飯方式五花八門:有的隻吃一種樹葉,有的會吃自己的便便,有的吮吸香甜的花蜜,有的吸食其他動物的血液,有的飯量巨大——一天吃幾百千克食物,有的聰明靈活——會利用工具給自己開小竈……
動物吃飯為什麼有這麼多講究?沒有牙齒的動物,怎樣吃飯呢?沒有胃的動物,如何消化食物呢?打開《動物吃飯有講究》,跟随繪本去了解一下吧。
本書采用一個對頁介紹一種動物,大場景一體式繪圖,即在動物的栖息環境中描繪其生活習性,視野開闊,内容豐富,一定會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吃播”來了本書中展示的動物,采用生動拟人化的方式,讓動物自己将飲食習慣和方式說出來,就好像在線面對面看“吃播”一般。
大象吃播來了!大象是陸地上體形最大的動物。它的體重可以達到7噸,差不多和一輛卡車一樣重。所以它每天要吃掉幾百千克食物,是動物界的“大胃王”。
那大象日常都要吃什麼呢?原來大象喜歡吃草、樹葉、植物的種子、根莖、花和果實。如果樹枝太高,它們就會用身體把樹撞倒,所以再高的樹葉都能吃得到。而且大象的記憶力非常好,它們可以清晰地記得水源的位置,這樣在幹旱的季節都能順利喝到水。
鴨嘴獸“吃播”也開播了。它雖然是哺乳動物,但是它的寶寶卻和小鳥一樣,是從蛋裡孵化出來的。因為它們沒有牙齒,也沒有胃,所以它們吃東西的時候會用嘴把食物磨碎,然後直接進入腸道。
瞧,前面站不穩的吃播是誰?原來是駝鹿這種動物,它們一定是吃多了發酵的蘋果。駝鹿通常會吃樹皮、草和針葉。但是熟透掉落的蘋果是它們的最愛。不過,如果它們吃了發酵的蘋果,就會搖搖晃晃站不穩,變成了“醉漢”。
書中還有跳蚤、蜂鳥、企鵝、青蛙等十幾種動物的“吃播”展示,等待小朋友們去打開欣賞呢。
有趣的科普故事動物吃飯為什麼要有這麼多講究呢?這是因為不同的食物,不同的進食方式,就能夠看出動物的生活習性,發現動物形态結構的差異,從而更好的去了解動物,了解自然。
就好比說,通過了解觀察熊的吃食,我們會發現熊除了吃蜂蜜還要吃螞蟻,為什麼呢?因為螞蟻可以為他們提供蛋白質。
軟萌軟萌的小兔子,除了愛吃胡蘿蔔,青草,蔬菜,還喜歡吃自己的便便。為什麼啊?因為兔子是食草動物,很多纖維素在第一次吸收的時候吸收利用不完全,所以隻有吃自己的大便來二次吸收。
生活在南極的企鵝喜愛吃魚,那麼它們怎麼吃魚呢?張開嘴我們會發現,它們的舌頭長得像一把锉刀,舌頭和嘴巴就像是一條傳送帶,穩穩的鉗制住掙紮的獵物,将它送進肚子。可以讓它在大海裡捕捉小魚,甚至是大魚,還有各種動物和章魚。
本書在閱讀過程中,絕對不會讓孩子感到說教般的無聊,每一種動物都好像在和你聊天,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像是在看故事、觀視頻。
書中以動物吃的食物為契機,把動物的生活習性一一的介紹清晰。《動物吃飯有講究》用诙諧的語言,跨頁大幅插圖,拟人化的手法,向孩子們介紹了十幾種動物的吃飯方式,讓孩子們輕松、快樂地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