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官帽
明清時期桐城文風昌盛,留下了“中國文都”的美譽。盡管桐城僅為一縣,這個稱号倒名不虛傳,看看清末的一個桐城老秀才就明白了。
許奉恩(1816—1878),字叔平,号蘭苕館主人,清桐城黃華裡人。
許奉恩生于書香門第,祖父許鐄中庚子(1780)舉人,曆任湖南安仁、安福、會同等縣知縣。父親許丙椿是個文人,著有《易萃》《園詩文集》等。許奉恩自幼聰聰慧,博覽群書,地方官與學官視為其奇才,曾桐城第一成為廪生,亦即秀才。
《裡乘》書影
科舉仕途上許奉恩相當不順,多次參加鄉試皆落榜而。中年之後運氣更差,清鹹豐三年(1853)正月十七日(2月24日),太平軍攻克安慶,地方連正常的科舉考試都不能朝廷,許奉恩僅以秀才終其一生。著有《裡乘》《蘭苕館詩抄》《蘭苕館文品論詩合抄》《轉徙馀生記》等,大散佚。
文房四寶
許奉恩是一個飽學之士,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諸多出自許奉恩的著述。
成語“聰慧絕倫”,出自許奉恩《裡乘》卷二:“時子已十歲,聰慧絕倫,自塾中喚歸拜母。”
成語“坐視不理”,出自許奉恩《裡乘》卷三:“君職司爽鸠,應為民除害,坐視不理,将何以辭其責也?”
成語“萬籁俱靜”,出自許奉恩《裡乘》卷三:“漏二下,行蹤已絕,萬籁俱靜。”
成語“始料不及”,出自許奉恩《裡乘》卷三:“大盜斯得,我固始料不及此也!”
成語“男才女貌”,出自許奉恩《裡乘》卷四:“嘗見世有男才女貌,往往限于門第而不能如願者,處此境地,尤要确有把持。”
成語“奔騰澎湃”,出自許奉恩《裡乘》卷五:“狂風暴作,湖水奔騰澎湃,勢如千軍萬馬。”
成語“大度豁達”,出自許奉恩《裡乘》卷五:“公大度豁達,殊不介意。”
成語“居無定所”,出自許奉恩《裡乘》卷六:“我居無定所,君盍告我所寓,暇當相訪耳。”
成語“難弟難兄”,出自許奉恩《裡乘》卷七:“然難弟難兄,亦何酷肖若此!”
……
文房四寶
許奉恩的《裡乘》,通常被視為文言小說集,學界稱《裡乘》《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皆千古不磨之作”。《裡乘》實際上是一部野史,并非虛構的小說。許奉恩的《裡乘》由于囿于史實,影響作品的可讀性。
許奉恩《裡乘》有一則同時代官員張其仁的故事,寫得頗為傳奇。
張其仁(1802—1857),字靜山,大理喜洲人,清道光乙酉(1825)舉人,次年進士,曆任四川昭光、江津等縣知縣,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擢新安知府。
清代官員
張其仁剛到新安府上任,就遇上兩戶為争一處墳山的案子。張其仁細閱案卷,結果大吃一驚:這案子發生于嘉慶十九年(1814)),到現在竟然三十多年了!
數屆前任之所以無法結案,是因為雙方都沒有證據,誰都拿不出那塊墳山的地契。
打這起官司的,一個是名門望族子弟,且是候補郡丞;另一個是七十歲的老者,是寒酸的老生秀才。雙方都空口無憑,又都不松口,旁證的說法又不一緻,官員不好判決那墳山到底是誰的。
張其仁接手後,通知雙方五天後到現場,自己當場判決。
清代文人
現場判案這天,圍觀的人人山人海:三十多年的案子新知府要現場判,大家都過來看熱鬧。
張其仁當着衆人的面,先将争訟雙方狠狠訓斥了一頓:三十多年來,你們隻顧争訟,阻撓對方祭祖,簡直不是東西!
圍觀者一聽,大叫罵得好。兩個當事人,被罵得伏地連連叩頭,聲稱自己對不起祖宗。
桐城文廟
張其仁接着說:昨夜我已求神靈明示,你們兩家的是非真僞已經知曉。難得你們二人都是祖宗的孝子賢孫,為能祭祖争訟多年,勞苦奔波。在我宣判之前,你們二人不管是墳主的真子孫、假子孫,都該叩頭以了心願。但宣判之後,假的就不要亂認祖宗了。
張其仁讓人寫了兩個阄,分别寫着“先”字與“後”字,誰抓到“先”字就先叩頭。
老秀才抓了個“先”字,大庭廣衆之下,老秀才頗為尴尬,在墳前叩了三個頭。
桐城
候補郡丞來到墳前,失聲痛哭。邊哭邊說:不能保全祖宗墳墓,實在是子孫的奇恥大辱。萬一神靈托夢不靈,祖宗墳地落入他人之手,自己就是不肖子孫。
想到自己可能永遠不能祭祀祖宗,候補郡丞悲痛得昏厥過去。
張其仁大聲問圍觀者:墳地是誰家的,神靈知道,你們知道嗎?
衆人異口同聲地回答:肯定是郡丞家的!
老秀才這時面紅耳赤,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
張其仁當衆質問老秀才為何要訴争别人家的墳地,老秀才隻好坦白:自己知道郡丞家丢失了墳地地契,想渾水摸魚,據為己有。
兩家地位懸殊,跟修補郡丞比,老秀才屬于弱勢。人們習慣同情弱者,但弱者并非都是善類。曆任知府都存有思維定勢,認為是郡丞仗勢欺人。但苦于沒有證據,最後就不了了之。
當然,張其仁這種斷案方法,放在現在肯定不靈了。
文房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