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優衣庫進試衣間拿的牌子是什麼

優衣庫進試衣間拿的牌子是什麼

品牌 更新时间:2025-02-03 02:50:02

優衣庫進試衣間拿的牌子是什麼(深度盤點八大品牌試衣間體驗)1

ZARA試衣排長隊,卻有試衣間堆雜物不開放。

優衣庫進試衣間拿的牌子是什麼(深度盤點八大品牌試衣間體驗)2

ZARA進試衣間需安檢驗包。

優衣庫進試衣間拿的牌子是什麼(深度盤點八大品牌試衣間體驗)3

久光RU試衣間提供防口紅面罩。

即将告别夏季,各大商場掀起了最後一波促銷熱潮,随處可見趁此機會前來選購的顧客。促銷掃貨風風火火進行的同時,這些大商場、大品牌的試衣間是否能給消費者提供一個滿意的試穿空間?記者以南京西路商圈為樣本,體驗了優衣庫、GAP、H&M、ZARA、瑪莎百貨、久光RU店、818廣場Vero Moda、伊勢丹I.T,8家人氣商場和專賣店的試衣間,體驗結果卻差強人意。無論是方便程度、試衣間溫度還是安全隐私保護,都存在着衆多不足。

記者 陳詩松 攝影 記者 賀佳穎

房間少

瑪莎要排12分鐘 ZARA試衣間堆雜物

衣服挂鈎、座位、裡外試衣鏡、鞋子,通常而言,這是普通試衣間的“标配”。然而記者體驗了八家店的試衣間,沒有一家是完全符合“标配”的。

優衣庫應該是八家中配備比較全的,除了沒有外鏡外其餘都已齊全,久光百貨RU專櫃和818廣場Vero Moda專櫃則少了試衣間内的全身鏡。而剩下的五家雖然挂鈎數量充足,也配了座位,但是都沒有配鞋子,且不是少了裡面的鏡子,就是缺了外面的試衣鏡。

在試衣數量的規定上,四家店設有數量限制。優衣庫一次隻能試5件,瑪莎限試6件、H&M限試7件、ZARA限試10件,其餘店家無限制。

記者在體驗過程中,碰到需要排隊試穿的總共有五家。通常都是一樓試衣服的顧客最多,在優衣庫、ZARA和H&M,一樓的隊伍人數基本在5人左右,一般也就等5分鐘。但在瑪莎一樓,記者等了12分鐘,才終于排到了試衣服的機會。排隊過程中,不少顧客都在抱怨,但工作人員已經忙成一團,根本無心理會。

究其原因,不外乎試衣間太少。差不多大的樓面,優衣庫有12間試衣間,H&M有13間試衣間,GAP有8間,而排隊時間最長的瑪莎百貨隻有4間。

而在ZARA一樓,一邊是排隊的試衣人潮,另一邊卻是一間宣布關閉的試衣間,記者拉開簾子,看到裡面堆滿了箱子,俨然變成了一個雜物間。

人手少

H&M三樓沒員工 想換尺碼沒人理

在試衣間的入口處,一般有個服務台,然而,記者發現,無論隊伍排得有多長,工作人員配備基本在兩人左右,很少會依據現場情況進行增減。

瑪莎二樓,2名工作人員負責4間試衣間的試穿,而在優衣庫二樓,同樣是2人的配備,卻要照看12間試衣間。H&M一樓,更是出現1人單獨負責13間的挑戰。H&M兩樓,11間試衣間,卻隻有1個工作人員,三樓索性沒人。

工作人員配備少,随之而來的便是顧客在試衣間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最基本的需求無非是衣服尺碼偏大偏小。記者以衣服偏小為由,請求工作人員幫忙換更大一号的尺碼,結果八家中有四家拒絕幫忙更換。

“你看外面排這麼多人等着試衣服,按理來說是不讓換的。”瑪莎的工作人員讓記者自己去換,并表示已經是破例了。在優衣庫、伊勢丹I.T和H&M,記者的要求同樣遭拒,最終隻能自己親自去找大一号的衣服。

不過,在ZARA和GAP,記者的要求則迅速得到回應。工作人員得知想換的衣服後,立刻詢問試衣間外的工作人員這件衣服所在的區域,很快拿來了新尺碼。記者看了下時間,兩家店都在兩分鐘之内就拿來了新衣服。

究其原因,還是人手配備問題,ZARA一樓13間試衣間,高峰時有6名工作人員同時服務,GAP的8間試衣間,配備了3名工作人員。

【貼心服務】

防口紅面罩 在久光百貨RU專櫃,記者詢問工作人員試穿衣服時,是否有防止口紅擦到的方法,工作人員立刻從試衣間的一個小紙袋裡掏出一張半透明的白色面罩。記者看到,這個面罩形同一個未封口的信封,往頭上套,正好把臉部遮掉。因為是半透明的,所以不會影響視力。

長柄鞋拔 記者發現優衣庫每間試衣間裡都配有一把長柄鞋拔,幫助顧客更方便地試穿鞋子。

除臭珠 優衣庫每間試衣間的角落裡放置着熏衣草除臭珠,而在瑪莎百貨的試衣公共區,同樣也有空氣清新器在清新空氣。

幫忙量尺寸 在瑪莎和GAP店,記者在試衣間的服務台都發現了皮尺。不少對衣服尺寸舉棋不定的顧客可以向工作人員求助。工作人員會幫忙量胸圍、腰圍等各種尺寸,并為顧客挑選尺寸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私人導購 818廣場的Vero Moda專櫃,工作人員擔當起了私人導購的角色,記者選擇了一條褲子試穿,為了提高試穿效果,工作人員特地挑選了幾條上衣供記者參考。

45度小斜鏡 多數試衣間内隻配了一面平面鏡,做得比較貼心的是瑪莎百貨,小小的試衣間裡,面前面後都有平面鏡,另外背後還多了一面45度的小斜鏡,試衣服的時候不用轉身變化角度,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衣服的背面,确實很方便。而在ZARA和H&M,記者體驗到的則是兩面直角鏡,在試衣服時也感受到了便利之處。

私密指數低

半數試衣間沒有插銷門 男女混用難免尴尬

試衣間的“門”有三種:絨布簾子、有門無插銷、有門有插銷。從私密性上來看,無疑是有門有插銷最讓人安心,但在記者體驗中,隻有瑪莎百貨、久光百貨RU專櫃、GAP、伊勢丹I.T專櫃四家試衣間是有插銷門的,僅占到體驗數量的一半。H&M雖有門,但沒插銷,一個不注意就容易推錯門。而優衣庫、ZARA和818廣場的Vero Moda專櫃使用的都是門簾,總會有或大或小的縫隙,私密指數很低。

在安全性方面,記者發現ZARA在試衣間入口處設有安檢裝置。當工作人員确認好要試的衣服數量後,主動要求記者将随身背包放到安檢裝置前照一下,确認無誤後準入。

另外,記者試的8家店每個試衣間内都沒有類似于“請保管好您的随身财物”之類的提示語。

記者體驗發現,大多數店家男裝和女裝都是分不同樓層銷售的,部分店家出于便利和私密的考慮,分設了男士專用試衣室和女士專用試衣室。例如在瑪莎百貨,一樓、二樓是女士試衣區,三樓則是男士專用試衣區,當記者以樓下試衣間排隊太長為由想到三樓試衣時,工作人員并沒有通融。同樣劃分男女試衣間的還有ZARA。

不過,在記者體驗的八家試衣間中,除了瑪莎和ZARA,其餘都是男女混用的。在優衣庫,記者碰到兩個陪女朋友試衣服的男士站在簾子外,幫忙換尺寸或陪着聊天。而在H&M,記者往試衣間走的時候,就看到一個男顧客開着門,拿着朋友送進來的衣服,直接對着外面的鏡子試穿,進來試衣的女顧客看到此情此景難免尴尬。

另外,隔音太差也是減分的原因之一。周末下午試衣高峰期,嘈雜喧鬧特别明顯,各種男女低中高音,但工作人員并沒及時勸導,這其實給其他試衣服的顧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貼心服務】

殘疾人專用間 在瑪莎百貨二層試衣室,記者看到了殘疾人專用試衣間。為了方便殘疾人進出,店家将普通試衣間的插銷門換成了紅色絨布簾子。走進試衣間,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寬敞和舒适。殘疾人專用的試衣間大小是瑪莎普通試衣間大小的兩倍多,面積将近2個平方米。記者發現,不同于瑪莎百貨裡其他普通試衣間的悶熱溫度,殘疾人專用間的右上角專門安裝了一台台式空調,溫度冷熱适宜。

在殘疾人專用試衣間,除了一應俱全的試衣間“标配”,還額外在座椅兩側裝上了不鏽鋼的扶手,在試衣鏡旁邊同樣也有扶手。記者發現,在座椅旁邊,安裝有一個緊急按鈴,以便發生緊急情況時呼叫工作人員。記者了解到,這樣的殘疾人專用間,在二樓和三樓各有一間。沒有殘疾人顧客時,普通的消費者也是可以使用的。

母嬰試衣間 在H&M的三樓試衣間,記者還發現了一間母嬰試衣間。母嬰試衣間位于三樓試衣區的最裡面,空間非常寬敞,相當于兩個普通的試衣間區域,牆面上還畫着充滿童趣的漫畫。試衣間的座位旁,安置着一塊嬰兒床闆,帶baby的媽媽将孩子安放在上面,就可以安心試穿衣服了。

溫差巨大

優衣庫34℃堪比“汗蒸房”

記者走進優衣庫、ZARA、瑪莎等多家店的試衣間,在裡面待了不到半分鐘,第一個感覺都是,出汗了。ZARA試衣間29℃、久光百貨RU專櫃32℃、818廣場Vero Moda27℃……記者測量了所有去體驗的試衣間溫度發現,當試衣間溫度超過27℃時,就會不自覺地出汗,而在記者體驗的八家試衣間裡,有六家超過了27℃。

記者觀察發現,試衣間之所以容易出汗,是因為一層樓裡的十幾間試衣間都是共享在試衣間服務台天花闆上的那個中央空調,而沒有其他的制冷來源。有的中央空調不給力的,店家隻能搬出冷風扇這個救兵,但通常都是杯水車薪。有的試衣間是“微汗型”的,有的是“中汗型”,而優衣庫的這家試衣間,可以稱得上是“大汗型”的試衣間。

在優衣庫南京西路店,記者剛走進試衣間,就感到一股熱浪襲來,明顯不同于購物區的涼爽溫度。記者發現,頭頂上的那盞頂燈散發着熱量,沒試衣服就不停地開始出汗,試衣服的時候更是熱得有點難熬。拿出溫度計一看,已經從購物區的28℃飙升到了34℃。在瑪莎百貨,同樣也是熱得不行。試衣間裡給人感覺完全不通風,又悶又熱,記者查看溫度計,已經升到了31℃。

GAP、H&M僅24℃ 一下跌入“冷凍間”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另兩家給人感覺仿佛從“汗蒸房”到“冷凍間”的試衣間。“好冷啊!”記者剛走進H&M南京西路店一樓試衣間的服務台,就聽到試完衣服的顧客一邊拿着衣服走出來一邊感歎溫度低。試衣間真有這麼冷?記者剛走進一間試衣間,就覺得有一股冷風吹來,擡頭發現原來冷風都來自于頭頂的中央空調。

記者走了一圈發現,H&M裡的每個試衣間頂端都裝有中央空調,源源不斷地吹出冷風。空調風力果然很強勁,雖然記者不停地在試衣服,但是不到5分鐘就開始覺得體感有點冷。記者看了看溫度計,試衣間的溫度已經跌到了24℃,比起優衣庫的最高溫34℃,整整差了10℃。位于H&M附近的GAP店擁有的也是隻有24-25℃的試衣間,雖然終于擺脫了在試衣間裡“汗蒸”的噩夢,但是待久了還是會覺得太冷。

記者發現,試衣間的溫度高低與試衣間的大小存在一定的關聯。體驗的八家中,試衣間面積最大的GAP和H&M溫度最低,面積最小的是久光RU專櫃和優衣庫,溫度确實也最高。尤其是RU專櫃,隻有一臂寬,試衣間還鋪了地毯,加劇了熱的感受。

》體驗總結

别讓試衣間成為

最短的那塊木闆

不論是商場還是專賣店,試衣間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設施,它的存在對于服飾銷售的作用不言而喻。越來越多的服飾大牌進入到購物選擇中,試衣間也依照品牌定位或商家需求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然而,在商品和店内裝潢日益完美的同時,與之相配套的試衣間服務卻如同白紙上的一粒污點越來越顯得紮眼。

商場那麼大,留給試衣區的空間卻總讓顧客覺得不夠。簡單的試衣間“标配”,卻沒有一家店可以配備完整。試衣服感覺像打仗,要對抗排隊試衣服的人潮,要面對動作幅度稍大就會撞牆的試衣間,要抵擋頂燈直射且毫不通風的高溫,還要忍受周遭的男女中低高音和總會漏縫的試衣簾。想要工作人員幫你換衣服,簡直就是奢求。如果試下來衣服還不合适,那真是白受了這一遭累。

管理學中有一條衆所周知的木桶原理,品牌的最大競争力不隻取決于該品牌的超群和突出之處,更取決于它的薄弱環節究竟有多薄弱。也許這些大牌在很多方面已日臻完美,但忽視了試衣間的這處“軟肋”就無法打上滿分。别讓試衣間成為最短的那塊木闆,無論是試衣間的硬件配備還是人員服務,有太多小細節需要改進,而這些改變帶來的将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網友聲音

@圍暖爐的貓:上周末去南京路上的班尼路旗艦店試穿衣服,他們的試衣間是簾子拉起來的,外面随便誰都可以拉。我剛準備換衣服,突然簾子就被拉開來了,一個大叔站在外面說啊呀抱歉,還以為裡面沒人的。差點要哭了,還好衣服還好好地穿在身上……

@樂在yoyo:淮海路上古今的服務太熱情了,我在試内衣,居然有兩個營業員進來幫你穿,真是受不了啊。

@Sunny_星晴心晴:印象中很多試衣間都很小很熱,到了夏天,一試衣服就出汗,然後總覺得自己把人家衣服弄髒了,很對不起商家呢。

@viilon-nee:對于200斤的我,試衣間都太小了!

@咖喱丹麥:我遇到過最雷人的試衣間,裡面的鞋子一隻是拖鞋,一隻是高跟鞋。話說雖然是試衣服,可至少也讓我雙腳一樣長短才能試出衣服的效果吧!有些好的品牌的試衣間真的蠻考究的,東西齊全不說,擺放得也是格外整齊精緻,細節也是很能反映出品牌的專業度。

@elingzheng:試衣間給我的總體感覺就是隐私性差,有的時候衣服還沒有試好,外面的人就敲門了,說快點,而且門也不太好。

@咿輩子de寶貝:大多試衣間都是蠻小的隔間,而且悶熱。像ZARA,GAP 還相對好一些,有的設多面鏡子,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自己,這點設計得不錯。我覺得試衣間可以借鑒下久光百貨的洗手間,每次進去都會覺得心情好一些。

@曉仙仙:碰到過一家試衣間的門很難拉上,根本用不上力,隻能叫來工作人員在門外幫忙推,總算關上。接下來試好衣服,門插花了老大力也拉不開,唉,最後還将我手上皮也弄破老大一塊,那時購衣心情早就給破壞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