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讓生活裡不隻有追求,更忠于内心。
01
“龜齡,這個名字着實不大合适,
這樣吧,我以太子名義,欽賜禦名贈你,
以後,你就叫志和,字子同吧。”
張龜齡是浙江金華的一個“神童”,
他早已經習慣了每天四書五經的生活。
他很聰明,三歲讀書,六歲能文,
八歲便可過目成誦,一時傳為佳話。
由于他太過聰明,所以十六歲時,
便受到了當朝太子李亨的召見。
經過一番面試,李亨十分滿意,
于是命他待诏翰林,授予官職。
并且附贈名字大禮,從此,他叫張志和。
02
“他們值得羨慕,卻不一定能給你答案”
他成為了一名小官,美其名曰“國家棟梁”。
每天整理好儀容,穿戴好朝服,
準時來到朝堂議事,重複自己的觀點,
這成了他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安排,
其它都無關緊要。在他人看來,
每天按時上朝似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雖然他自己并不認同這一點,
但也不得不承認其實就是事實。
日常繁忙的工作,伴君如伴虎的危機,
需時常小心翼翼防備的同僚,
還有瑣碎複雜的人際關系。
他不知道接下來的生活究竟應該怎樣,
甚至不知道他想要什麼。
難得,太子還是賞識他的。
所以他的工作也就是仕途一帆風順。
官一級一級的升,日子過得風風火火,
但他卻依舊覺得很空虛。
他羨慕如魏征、張九齡之屬的傑出政績,
卻又不想讓人生變得如此無趣,
理由很簡單,他和他們想要的東西不一樣。
03
“唾手可得的自由,永遠都比榮華富貴更讓人覺得舒服。”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
原本一直平靜工作的張志和,
突遇飛來橫禍,罪魁禍首就是他自己。
可能是他對看似風風火火的人生膩煩了,
也可能是他無意中的一句唠叨,
總之把當朝權貴得罪了,
被貶到南浦當縣尉,相當于現在的縣公安局長。
張志和嫌官太小,沒有去上任,
找個借口說為母治喪回到老家。
但這個長假一請,
就相當于從公務員隊伍中主動辭職了。
從此,他不再做官,成為了一名無業遊民,,
長期在太湖一帶瞎逛,
又因為常常乘一葉扁舟出入煙波浩渺之中,
且好釣魚,所以自稱煙波釣徒。
不是煙波釣叟,可見那時他一點都不老,
可以說還年輕得很。
這個釣徒釣魚時,鈎上沒魚餌,
和當年姜子牙在渭水垂釣一個樣,
隻是做做樣子,當然不會有魚上鈎。
但是,不同的是,姜子牙直鈎釣魚,
是為了炒作,吸引眼球,等大人物來發現自己;
而張志和釣魚完全是修身養性,沒什麼功利目的。
張志和雖然沒正式工作,沒有經濟來源,
但他當時的生活水平還是蠻高的。
不僅有自由,而且吃飯還頓頓有海鮮!,
有他寫的詩歌為證: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舟不覺寒。
從“主人歡”看得出來,這是一個經常到朋友家蹭飯的主,但主人待他很熱情,比當年韓信到亭長家蹭飯受到的待遇強多了。
從此,他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
每日粗茶淡飯,随意而過。
相比之前富貴的生活,如今的他痛苦嗎?
倒也不見得,因為自由的日子甚至為不少人羨慕。
既然榮華與我如浮雲,不如自由而樂
所以,他在《自叙》中曾寫道:
“浮雲富貴非吾願,且買扁舟理釣蓑。”
04
“當内心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識時,倒也不再為俗世所惱。”
張志和退隐後,交友衆多,
其中有一個好朋友叫陸羽,
是位名滿天下的品茶專家,
被後人尊稱為茶仙、茶聖。
陸羽除了品茶,也喜歡寫詩,
寫了詩就拿出去切磋,
一來二去,就和張志和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他跑到張志和這裡來,
見他又坐在水邊,望着湖水發呆,
心想,這樣下去,這家夥非得幽閉症不可,
萬一弄出神經病來,他的下半輩子,
還不是要靠我們來養啊,于是勸他:
“你每天不跟人交際,不跟人說話,
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呀?”
張志和撇撇嘴說:“你知道個啥?
對我來說,天地就是别墅,明月就是燈燭,
全天下的人都跟我在一起,我與他們共呼吸,
一刻都沒有分離過,還需要什麼交際啊!”
這一番話把陸羽噎個半死,
怔了半天,甩了甩手,走了。
當内心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識時,
倒也不再為世俗所煩惱。
别人可能不會理解他的追求,
但他知道,這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
05
“真正忠于内心的生活,才值得他放下一切去熱愛。”
唐肅宗李亨後悔了……
為了籠絡人才,經量移後,特赦張志和無罪。
并贈奴、婢各一,同時賜白銀二千四百兩,
以榮葬其母,意欲讓張志和再回朝廷效力。
但他拒絕了:“不願之任,得還本貫。”
他在《自叙》詩中寫道:
“世事艱難如意少,功名榮耀誤人多。”
他還将唐肅宗賜給他的一奴一婢配為夫婦,
号曰漁童、樵青,做好了新生活的打算。
守孝期滿,放下了對塵世最後的留念,
他收起官服,穿上蓑衣,帶上漁童、樵青,
開始雲遊于山水之間,過上了冷冷清清的日子。
在這期間,他除了釣魚,還迷戀上了道學。
張志和的父親是一位逍遙之人,
卻對道家思想佩服的五體投地,
窮究一生都在研究道家學說。
父親的行為也影響了兒子張志和,
所以從小他便熟讀《老子》、《莊子》。
垂釣的生活,
讓他又拾起了兒時未盡的事業,
在空閑之餘,
他的身心終于融入了道家思想中。
如果說隐居是張志和的“剛需”,
那麼修道便是他的追求了。
他一邊寄情山水歸于自然,
一邊撰寫道學修煉心得《玄真子》,
這也成為了他生活的全部。
大書法家顔真卿在湖州當刺史時,
經常拜訪張志和。
他覺得張志和是個不得的個奇人。
因為據他觀察,發現此人在垂釣之餘,
經常聯系吐納之術,還常打坐冥想。
據顔真卿所說,張志和可以“飲酒三鬥不醉”,
“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好不神奇!
公元774年8月,應湖州刺史顔真卿邀請,
張志和來到湖州赴宴。
酒席之間,顔真卿贈他五首《漁父詞》,
他随即和作了五首《漁歌子》回贈,
并配之以山水畫卷,而我們熟知的那一首,
便是五首《漁歌子》中的第一首: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适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
宴會後,兩人同遊湖州平望驿,
泛舟湖上,戲水而歡,
盡情體味清閑生活的美好。
就在這時,張志和身旁落下一隻仙鶴,
仿佛是早已在此等待着他,
于是他起身駕鶴,飛走了…
有學者據此推測,
張志和可能因酒醉溺水而逝。
張志和升仙後,時人十分惋惜。
但對于他來說,也許這樣的人生告别方式
就是他最好的歸宿。他放下一切去熱愛自然,
而淳樸美麗的自然,也接納了他的人生志趣,
最終他悄然融入湖光山水之中。
06
“認真活過的人生,總該會留下些什麼。”
《漁歌子》吟成後,
其第一首很快便流傳開來,且遠播日本。
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宮廷歌妓競相唱和,蔚然成風。
但不知什麼原因,除了第一首,
張志和的其餘四首《漁歌子》竟然一時失傳。
後經唐代宰相李德裕多年尋訪,
終于讓另外四首《漁歌子》得以保全。
張志和另四首《漁歌子》分别為:
《漁歌子》其二
釣台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漁歌子》其三
霅溪灣裡釣魚翁,舴艋為家西複東。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歎窮。
《漁歌子》其四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蒓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舟不覺寒。
《漁歌子》其五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
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張志和漁歌子,風流千古。東坡嘗以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尤未如原詞之妙通造化也。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張志和漁歌子,兩家一憂一樂,歸趣難名。
《漁歌子》一出,影響詞壇數百年,
也引來無數文人墨客效仿,
其中就包括李煜、蘇東坡等詩詞大家,
顯示了《漁歌子》的獨特魅力。
曆史讓張志和的身影變得越來越模糊,
但他留下的詩意卻成為了永恒的經典。
人生不需要太多的驚心動魄,蕩氣回腸。
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一帆風順。
唯有堅持自己的内心,滿懷對未來的期待,
認真的過好自己人生的每一刻。
因為,人生的最佳狀态是風風火火後的冷冷清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