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騎行、深度體驗是我們最近常用的車輛測試節奏。要說這感覺和以前有什麼區别,就好像“一見鐘情”與“日久生情”的區别,其中内涵想必各位車友多少都有些體會吧……6月12日至19日,7天時間裡,筆者騎着豪爵Eagle 125跟着我們的資深編輯老杜跑了一千多公裡的“紅色之旅”路線,感悟曆史的同時,也對Eagle 125有了些駕駛體驗,裡程不算很長,但時間充裕,也足夠讓我品味有關豪爵這款國四踏闆車的方方面面。
騎行環境
先介紹一下這一路的路線和路況。拍攝團隊一行自達州取車後出發,一路向北,到過通江、巴中、南江……最後抵達漢中,全程圍繞着大巴山一脈行進,路況包含:市内的平坦鋪裝路、鄉鎮間綿延起伏的盤山路、山村内崎岖不平的非鋪裝路、山洪泥流沖刷損毀的惡劣路況……總之,這一趟下來,我一直在兩種狀态間切換——一會兒在左傾右壓的平坦路面上暢享美景,一會兒在上下颠簸的坑坎路段裡自我懷疑,爽一會兒,躁一會兒,來來回回,反反複複。
外觀感受
說回Eagle 125這款車。第一次見到這車的官圖時,外觀着實令人詫異——一向以穩重著稱的豪爵,怎麼在這個125mL的踏闆平台上有這麼大膽、前衛的設計,第一感覺,不太容易接受圖片上的外觀。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本次行程出發前夕,在北京豪爵大地恒通朝陽旗艦店首次見到Eagle 125實車。“喲!怎麼跟照片不一樣呢!”這是當天我看到實車後的第一句話。
從Eagle125的整體造型上,能看出豪爵意在将這款車定位在小排量休閑玩樂型踏闆車。最顯眼的是其鷹喙式前臉,區别于市場上大部分同級别車型的“一張斜面”式前臉,Eagle125的前臉自上而下層次分明。犀利的棱角貫穿全車,讓整車看上去很利索,沒有一點拖沓或冗雜的感覺。雖然是一體式坐墊,但前後座區分明顯,最重要的是前後座分隔層的角度和厚度設計非常得當,這一點會在後續有所說明。還有,長行程前後減震也讓我這趟長途真切地受益了,75kg的體重 滿負的背包 滿填的座桶行走在大巴山脈周圍,這要是換别的踏闆,怕是要咬碎後槽牙了。
繞到車身後半部分,後扶手的設計圓潤飽滿,排氣的設計凸顯個性又不失俏皮,焊縫、塑料接縫等細節做工依舊很“豪爵”,打包、裝車,将車發至達州,沒跑過長途的我已經開始期待這次旅途了。
紅色長途,耐心品味
6月份,川陝地區已經進入雨季。由于筆者初次長途騎行,老杜給予了頗多照顧,少了瑣碎的事務打擾,一路上隻管細細品味Eagle 125。
平坦路面上,筆者着重感受了一下Eagle 125的動力和鋪裝路上的駕控性。動力方面,豪爵稱這款125mL的發動機為ESS發動機,最大功率6.6kW(7500r/min),最大扭矩10.0N·m(5000r/min),真實的感受是:起步時輕擰油門,車子就會有向前躍動的沖動;加速階段,“破風式”前臉的優勢得以體現,10km/h~40km/h加速感明顯,稍有抖動。40km/h~60km/h,感覺不到明顯的動力爆發,但也能夠很線性的将速度提升到60km/h以上,這個速度區間也是這輛車行駛感受最舒服的時候——抖動很低,機器聲音很靜;再往上,速度提升的效率稍低。
在平直路面,筆者将車速最高騎到90km/h,但還有空間,預計該車最高時速在95km/h左右。以上速度均為表顯,關于“歡樂”成分大小的問題,筆者也有所比較。騎行的第三天,有一段平直省道,路況很好,我将車速控制在表顯85km/h巡航。休息時,我問過攝像車駕駛員(老款GL8)那段路的巡航車速,得到的答複是80km/h出頭。我平時騎慣了110mL排量的踏闆車,125mL排量的動力提升還是能夠清晰感受到的。
其實早在出發之前,筆者就了解到——這款ESS發動機是豪爵為應對“國四”排放标準全方位革新的一款125mL“秘密武器”,在噪聲和振動方面控制得十分到位。這趟我也特意感受了Eagle 125的啟動、怠速、起步和巡航階段的表現,除去前文提到的動力表現,噪聲控制确實無可挑剔:啟動階段,隻需輕觸一下點火開關,那個啟動聲音沁入耳蝸,一定讓你對它心生向往。起步和巡航階段,除了耳邊的風聲外,也幾乎聽不到太多發動機的噪聲,有幾次我還特意轟了轟油門,生怕是機器熄火。振動的表現雖然不如噪聲那樣完美,但也可以說道說道:筆者騎行踏闆車的經驗裡,能夠達到Eagle 125這個振動等級的車真的少之又少,一如前文所述,除10km/h~40km/h加速階段能感受到微弱抖動外,其他階段——穩。現如今的市場情況也證實了:“國三”切換至“國四”,豪爵在産品和市場上的切換工作做得風生水起,其中ESS發動機的功勞屬實不小,感興趣的車友也可以前往店面感受一下Eagle 125及其同平台的“兄弟”們。
駕控方面,Eagle 125給我很大驚喜。首先是該車過彎時的傾倒,非常靈敏,前後長行程懸挂使得車輛重心高于同級别踏闆,稍稍推胎就會有傾倒的反饋。騎行的前幾天,我一直是“模仿者”,跟在老杜後面模仿他:什麼線路入彎、,遇彎時什麼時候減速、進彎前什麼點傾倒……熟悉車輛性格後,也許是有點傲嬌了,心想:這輛踏闆車比那輛越野車好玩兒多了,還學老杜做啥子喲!就像前文說的,筆者在左傾右壓中興奮起來,旅途也變得更有意思。其次是Eagle 125的油門響應,做得十分線性了,你根本不必有那種“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的擔心,稍加熟悉之後,你便會對Eagle 125的油門拿捏自如。
最後,得誇贊一下Eagle 125的空間,非常到位。筆者身高175cm,駕乘時雙腿沒有局促感,特别是長途騎行時,大家肯定都有想放松伸展一下的時候,Eagle 125踏闆前的斜面角度正好可以作此用處。我的方法是把屁股稍向後挪,挪至前後座分隔層附近,這時,我的雙腿伸直,腳掌恰好踏在斜面上,角度剛好放松。前文說到的前後座分隔層設計得好,好在這個時候我的屁股可以抵在分隔層上,非常舒服。試想一下,長途騎行時舒展了腿腳,屁股和下腰有所依靠和支撐……啧啧,再騎他個200km好了!當然,Eagle 125的駕控也不是十全十美的。740mm的座高不算高,駐車時不必過分擔憂,但它的手把稍低,騎行的時候會有小幅度前傾的趨勢,短途還好,長途的話,會有些疲憊。但稍微前傾的駕姿,貌似也是Eagle 125車輛定位的一部分……
非鋪裝路面,筆者主要感受Eagle 125的通過性、路面反饋及爛路的駕控性。雖然采用的是前後10寸的輪胎,但最小離地間隙120mm,比一般前12寸後10寸的踏闆還要高10mm左右。所以這一路上遇到上下颠簸的坑坎路段時,我也可以比較膽大地開油,因為Eagle 125還真能應付。直到和老杜兵分兩路時,NK150怎麼過,Eagle 125就怎麼過。甚至還有一段路,筆者是跟着老杜以站姿騎過來的。路面反饋,車架和懸挂相得益彰,整體感很強,不像有些外觀虎實,實際上就是個花架子的車型。
穿越大巴山時,陰雨襲來,有一段缺少修繕的下坡山路被山洪沖毀,凸露出來的石頭被沖刷得圓潤光滑,甚是可怕。當我正擰着頭皮慢速溜車時,看見老杜半站立地從我身邊“唰”向下疾馳……心血來潮,雖然沒有精湛的技術,但我有精湛的臉皮——緩緩開油,越走越快,長行程減震上下伸縮,車的颠簸程度還在可接受範圍,但輪胎的表現就有點刺激了,我能清晰地感覺到輪胎在石頭表面滑過——注意,是滑過。一款踏闆應對這樣路況的機會畢竟還在少數,偏向公路行駛的輪胎設定也可以接受。
還有一段印象深刻的騎行,是騎行第五天,我們向光霧山方向行進,期間有一段30km左右的山村路面,兜兜繞繞,非常興奮,很是頭暈。經過5天的“折磨”,Eagle 125也到了保養裡程,明顯感覺它有點“疲”。這段兜兜繞繞的山村路,我有意暴力相向,上坡路段油門到底、下坡路段大力制動、壓碎石、過坑坎……一路下來,車沒怎麼樣,我人卻到了崩潰邊緣——手酸、頭暈、腰痛、腚麻……事實證明:Eagle 125比我皮實。
結語
我和Eagle 125屬于典型的“日久生情”,抵達漢中時,看着這一車身的泥點污漬,我找來一塊布,邊擦邊回味這一路的經曆和感受,居然有點不舍。Eagle 125絕不是那種所謂的“大衆情人”,這是一款屬于小衆群體的嬌俏侍女。它的外觀前衛、獨特;它的動力來得線性,但真正的運動起來也可以給你來一段小爆發;它的駕姿調整空間很大,短暫接觸後你一定可以找到适合你的姿勢;USB接口也能讓長途旅行多一分安心,少一分擔憂……最後的最後,以我75kg體重、平路坡道、鋪裝路、爛路以及暴虐駕駛模式加持下,Eagle 125的油耗經測算在百公裡2.2L左右,具體到個人還要考慮到路況和駕駛風格的不同。以上,為筆者“紅色”摩旅一千多公裡歸來的感受,僅做分享,歡迎提問、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