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種樹與佛教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上至涅槃下至誕生,結下了不解之緣
衆所周知,佛的一生,上至涅槃下至誕生,均與各種各樣的樹結下了不解之緣,正如《華嚴經》所著,樹即衆生,成佛的必要條件便是廣度衆生。因此,今天小花就給大家帶來了六種與佛教有着千絲萬縷聯系的植物,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種,菩提樹,又名筚缽羅樹,是一種多年生的常綠小喬木,葉為卵形、莖幹呈黃白色。菩提二字實為一梵文詞彙的音譯,指代覺悟和智慧,傳說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便是在此樹下于一偶然契機頓悟,修成正果,所以印度的多個教派都将其視為神聖之樹,現下該樹已然得到當地政府的高級别保護。
第二種,娑羅樹,又名無憂樹,《本生經》中曾有過這樣的記載,一來摩耶王後于樹下誕生了悉達多太子;二來佛陀涅槃就發生在該樹底下。不過,這裡所指的樹實際上是印度的娑羅樹,與我國北京碧雲寺和大覺寺内現栽的同名樹并不屬于同一種屬,人們要注意區分。
第三種,閻浮樹,相傳佛教中的重要人物悉達多太子就是在該樹下完成了自己對世間道理和人生真谛的思考,因期間樹影沒有跟随太陽角度的變換而移動,且此後他正式出家成道創立了佛教,這樹在教派中也具有聖樹地位。閻浮樹的本質是喬木,即我國的海南蒲桃,有些地區的人也傾向于叫它子棟樹和烏樹。
第四種,苾刍樹。之所以苾刍樹能在聖樹中占有一席之地,概因佛陀要求僧衆為人寬容忍耐、刻苦修行、弘揚佛法,以拯救芸芸衆生脫離苦海順利涅槃為己任,恰與苾刍的理念相合。誰知,此苾刍非彼苾刍,後者是雪山中的一種同名草,在這将錯就錯之下,此後佛僧們便被稱作苾刍。
第五種,椰子樹。終年結果,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強大的椰子樹其實也是佛教中一重要且特别的樹種,象征着堅韌不拔的品性。受産地的影響,椰子是典型的喜光熱帶植物,适合栽種在高溫高濕、陽光充足的環境裡,整個生長過程中尤對氣溫要求較高,年平均溫度不得低于25℃,樹木理想的生長溫度為26~27℃。
第六種,蘇鐵樹,也就是人們口中的鐵樹,最早出現在恐龍時代,具有植物活化石的美譽,相當于植物界的大熊貓,樹木本身代表着長壽和堅定。在禅語裡,鐵樹這一無花無果的意象一般比喻無心無作的妙用,如今鐵樹難以開花這點還被用來形容固定不變而實有變化的道理。相比普通樹種,蘇鐵壽命綿長的同時生長速度極慢,每年僅能于莖的頂端抽長出一輪新葉,植株喜光但不耐強光,必要時最好适度遮光養殖。
小花認為,以上便是得到佛家公認的六種聖樹,它們各有出處,除了具有重大的宗教意義外,樹木本身都是非常漂亮的植物,可庭院栽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