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一)三國時代即将落幕
公元256年,司馬昭從哥哥手中接過魏國權柄後,被加封為大都督,跟着就有模有樣的學習先輩曹操好榜樣,"加九錫,假斧钺",上朝見皇上,也不必在恭敬惶恐地一路小跑,而是大搖大擺走着,兩袖橫飄空中……
曹魏的江湖,由此也進入到了一個轉折點,因為司馬師雖專橫,但也就敢玩"廢除皇上曹芳,立新君曹髦"這類的舊把戲。但司馬昭卻推陳出新敢殺皇上,且更重要的是,"晉"這個字,第一次出現在三國時期——司馬昭于公元264年加封為了晉王!從大都督到晉王,司馬昭"兩袖橫飄,大搖大擺"地走了八年時間。這八年時間中,司馬昭做了許多大事,比如公元257年,司馬昭帶着皇上曹髦和郭太後,君臣"其樂融融"去東征,幹掉了反臣諸葛誕——這位諸葛亮的族弟。還比如,指揮鐘會、鄧艾滅蜀國等。
但這期間的所有大事,都沒有一件事重要,這就是,司馬昭殺皇上曹髦。因為之前,哪怕三國初期的董卓,都沒膽殺皇上,但司馬昭卻做到了,其實這等于是宣告:三國時代即将落幕!
(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對于三國的末代帝王們,人們的目光幾乎都聚焦在了後主劉禅身上,因為他說了一句名言:此間樂不思蜀,而被吐槽至今。但魏國的曹髦,也曾說出過一句名言,這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雖嚴格意思上講,曹髦并非末代帝王。但由于他是被司馬師"提拔"到皇位上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言,他其實也算一位。公元254年,司馬師廢掉曹芳後,在郭太後的一再要求下,經司馬師的允許,曹髦坐上了皇位。
所以,從曹髦當皇上這經過來看,當時還是有一股力量支持曹魏的,雖然無法跟司馬家抗衡。但總算給了曹髦一個狹小的空間,供其施展。對于曹髦,鐘會曾說過:他武略上,很像當年的曹操。那麼是否是如此嗎?
就在司馬師死後,曹髦敏銳嗅到了機會,下诏:命司馬昭留守許昌。自己則立刻籌劃奪權。但可惜卻被司馬昭識破,率兵疾入京城洛陽。曹髦的這第一次奪權行動,就如此胎死腹中!但這件事,讓司馬昭從此開始鏟除那些支持曹家的勢力,讓曹髦成為孤家寡人。哪怕在諸葛誕謀反時,司馬昭都執意要帶着曹髦和郭太後一起去征讨,其實就是怕曹髦趁他離開時,再有動作。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言,曹髦果然跟曹操有些像,居然能讓司馬昭都提心吊膽。可惜的是,曹操身邊有一彪能人輔佐,可曹髦身邊卻布滿司馬昭的黨羽。哪怕是他親信,都居然關鍵時刻出賣了他。
(三)三國時期最後的血性
公元260年,曹髦終于意識到,自己已退無可退了,于是決定動手了,便召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憤然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跟着便說出了一句讓人熱血沸騰的話語!
其實三國的末代帝王中,隻有曹操的後代,在三國大幕徐徐落下時,憤然濃書了一筆,發出了一聲熱血沸騰的聲音,隻見曹髦望着有些驚疑的王沈等接着說:"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王沈、王經、王業)自出讨之!"即,我曹髦再也不能任憑司馬昭作威作福,最後接受被廢掉的羞辱,今天我叫你們來,就是要你們跟着我一起去讨伐司馬昭!這簡直是以卵擊石,曹髦除了空有帝王頭銜外,他什麼都沒有。果然王沈連忙勸阻,要曹髦忍。但曹髦卻大怒,将讨賊诏書狠狠丢在地上說:"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即,我意已決,就算是死,又有什麼可怕的?更何況誰言必死?
就這樣曹髦拔劍在手,丢下王沈等,登上戰車,親率皇宮内的宿衛和仆從,高呼着口号沖出皇宮,直撲司馬府。但哪料王沈和王經卻突然從驚恐中醒來,飛奔到司馬昭面前,搶先一步,将這事告訴了司馬昭。
再說曹髦,如今已帶人沖出皇宮,很快便遇到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率兵前來阻止。曹髦一番怒斥,吓的司馬伷手下兵士,丢下武器都逃。就這樣曹髦帶人沖進司馬府,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帶人趕來,也吓了一跳。眼前隻見曹髦竟親自舞劍沖殺在最前面,而他手下的兵士,也都吓得紛紛後退。無人敢阻攔,更無人敢碰曹髦一根汗毛。賈充正不知如何是好間,機會來了。一位叫成濟的武将,問賈充:"現在怎麼辦啊?"賈充立刻臉一沉喝道:"平時司馬公養你們是幹啥的?如今出了這事,還有什麼可問的!"成濟躍馬而出,手持長戈直撲曹髦,當即刺殺了曹髦……
(四)熱血沸騰中的長歎
以上内容皆出自《三國志》和《資治通鑒》,雖其中不見有司馬昭的影子,甚至後面還出現了司馬昭聞訊後,驚得倒地啊,吐血啊等,但其實曹髦之死,司馬昭才是罪魁禍首。一則是王沈等叛變,已讓司馬昭得到了消息,二則便是從事後的處置上來看,藏有玄機,因為司馬昭隻誅了成濟三族,而誘導成濟殺曹髦的賈充,卻被司馬昭放過了。哪怕有大臣要求司馬昭殺賈充,但司馬昭卻答道:"我再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果然所謂的好辦法便是,司馬昭威逼郭太後下诏,把曹髦描繪成一個"拿弓箭射郭太後的不肖子孫,由于司馬昭力勸,郭太後才沒廢掉他。沒想到曹髦,卻恩将仇報,混雜在士兵中,卻殺司馬昭,結果被誤殺,别以為死了就沒事了,把他從皇上廢為庶民,以民禮葬之……"
曹魏最後的血性,就這樣在郭太後的這份诏書中,被稀釋得如彩虹般絢爛。如今讀來,隻能是一聲長歎,那個血脈偾張的三國,已然也在這份诏書的宣讀聲中,悄然落幕了。
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感興趣,不妨關注一下,有好意見的話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小編溝通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