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江南》的詩句非常簡單:“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平白如話,再明白不過了。
但奇怪的是,很長一段時間,這首詩并沒有作為小學生的蒙學古詩讀本。古代沒有,現在也長時間沒有進入教材。進入一年級教材,還是這幾年的事情。我們許多年紀大一點的人讀到這首詩,還是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裡。
(古人采蓮圖)
那麼,這麼好的一首詩,之前為什麼長時間沒有作為孩子的蒙學古詩讀本呢?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們來看看高頻率進入孩子蒙學讀本的那些古詩。比如駱賓王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再比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等等。
說實在話,這些詩,和《江南》比起來,似乎要複雜得多。我們就拿駱賓王的《詠鵝》和《漢樂府·江南》對比分析一下,看看為什麼說《詠鵝》更複雜一些。
其一,意象繁複。《江南》隻寫了魚一個意象,對魚沒有任何細節上的描寫。而《詠鵝》裡寫了鵝的各個細部:曲項、白毛、紅掌等等。
其二,情态繁複。《江南》所寫的情态,就隻有一個:魚戲蓮葉。《詠鵝》裡的情态則非常多,有鵝高歌,有鵝浮水,有鵝潛水等等,是一副立體的畫。
其三,環境繁複。《江南》隻有“蓮葉何田田”一句。《詠鵝》既有綠水,還有清波。
其四,意思繁複。《江南》就是表現魚兒歡樂的場景。而《詠鵝》表現的則是力與美的完美結合,表現的是一種積極昂揚的人生态度。
(詠鵝圖)
既然《江南》更簡潔,更容易讓小孩子明白一些。照理說,蒙學教材、一年級起始教材,自然應該先選《江南》,再選《詠鵝》《靜夜思》《春曉》這些呀,為什麼反而不選《江南》呢?
我覺得,根本的原因在于,《江南》這首詩。看起來簡單,其實非常的複雜,其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詠鵝》《靜夜思》《春曉》這些詩。
甚至可以說,連一些成年人都不太懂。至少我當年在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是沒有搞得很明白的。
為什麼說這首詩非常複雜呢?
第一,作者想寫的東西,在詩中一句也沒出現。
作者想寫什麼?想寫采蓮人。但是全詩沒有一句話是寫采蓮人的。都是在寫蓮葉和魚,連漁船這些東西都沒有。也就是說,作者的“所指”和“能指”之間,有巨大的距離。這個距離,需要具有豐富想象力的讀者來填補。這個讀者最好還要有曾經采過蓮的經曆。由此看來,讓小孩子來展開想象,把作者沒寫出來的東西,補充完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魚戲蓮葉東)
第二,詩句有巨大的形式感,對形式感的理解,需要現代主義的思維。
什麼形式感呢?就是最後的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四句就隻換了一個字,其它都是一樣的。從我們一般的思維來理解,這顯得有些重複啰嗦。但實際上,這既是作為音樂的需要,同時也是作為詩歌“形式感”的表現。作為形式感的詩歌,在古典派中是沒有出現過的,隻有在現代派中才會出現。這一點,顯然是小孩子不太容易理解的。
第三,這首詩具有“禅意”。
“禅意”是古詩經常追求的一種東西。比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比如“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這樣的詩句都是具有“禅意”的。而“禅意”的獲得,是需要頓悟的,講是講不清楚。既然講不清楚,把它作為孩子的蒙學教材,顯然就有些吃力不讨好。
不過,現在的人教版教材,之所以把這首《江南》放進一年級的教材裡,大約也是現在的孩子,其想象力更加豐富了些。同時,就算不理解,讓他們先記住,在将來自己的人生中慢慢理解,也是可以的吧。
(參考資料:《漢樂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