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吃餃子?□ 長江日報記者尹勤兵“我們家庭條件一般,至今沒買房、沒買車,最驕傲的就是把女兒和兒子都培養成了研究生……”5月30日,面對長江日報記者,從河南來漢打拼16年的陳子鋒和妻子崔權鶴這樣定義“父母的成功”,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宿舍吃餃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 長江日報記者尹勤兵
“我們家庭條件一般,至今沒買房、沒買車,最驕傲的就是把女兒和兒子都培養成了研究生……”5月30日,面對長江日報記者,從河南來漢打拼16年的陳子鋒和妻子崔權鶴這樣定義“父母的成功”。
陳子鋒夫婦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食堂經營一個名為“中原風味”的檔口,賣炕餃子、燴面等。對于這一家四口來說,2021年尤其值得銘記——兩個孩子中的姐姐陳曉瓊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碩士研究生畢業,弟弟陳颍則考取了該校碩士研究生,一家人在校園裡來了一次特殊的“團圓”。
■ “鐵人”夫婦的樸素生意經:
隻要肯吃苦,就不愁沒飯吃
陳子鋒告訴記者,1992年,他和妻子崔權鶴從河南漯河市臨颍縣磷肥廠雙雙下崗後打起了零工。2006年,他們來到武漢投奔親戚,學做肉夾馍、炕餃子、煎包等。3個月後,夫婦倆出師,在武昌司門口大成路夜市支起了自己的小攤位。
“隻要肯吃苦,就不愁沒飯吃。”這是兩口子樸素的生意經。因為皮薄餡大,用料新鮮,堅持現包,夫婦倆的“中原風味”小吃很受歡迎。從大成路夜市起步,夫婦倆輾轉多個夜市做生意,每天下午4時出攤,揉面、剁餡、捏包子、包餃子。不論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雪,夫婦倆都勞作到次日淩晨4時收攤,再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租住地。
2020年,夫婦倆搬到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區食堂,經營一個名為“中原風味”的檔口,他們的炕餃子很受大學生們歡迎。
每天淩晨3時30分,崔權鶴就從校内寝室起床,趕到食堂開門揉面。半小時後,陳子鋒從校外方家村租住地趕到食堂,與崔權鶴一起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各種食材被整齊地擺放好,天空露出魚肚白,爐火正旺時,食堂檔口迎來早起的師生們;中午,當其他檔口的師傅們都休息時,夫婦倆又開始忙着制作燴面;食堂晚餐結束後,夫婦倆收拾完檔口已是晚上8時。
“16年來,我們幾乎沒看過電視,不是不喜歡,而是實在沒時間……”陳子鋒說。
在北區食堂,夫婦倆勤幹苦做,同行們打趣送給他們“鐵人”的稱号。
■ 一對懂事的子女:
父母一天不曾停歇,我們怎敢倦怠
記者問:“你們回首這些年,哪些方面影響到了孩子?”陳子鋒說,也許是他們平凡中蘊含艱辛的生活經曆造就了一對兒女的懂事。
“冬天,我們夫妻倆站在雪地裡包餃子,手凍得通紅,頭發和眉毛都是白的。”崔權鶴說,“到了夏天,放了暑假的兩個孩子跟着我們一起出攤,在推車下面睡着了,被蚊蟲叮得一身都是小疙瘩,渾身被汗水浸透。那時,全家四口睡在出租屋裡,天氣熱,房子小,而且不通風,沒空調。我帶着女兒睡床上,陳子鋒帶着兒子打地鋪。兩個大人扇着蒲扇,經常扇着扇着就睡着了……”
夫婦倆離開老家時,兩個孩子跟着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兩位老人年紀大,身體很不好。姐姐陳曉瓊很小的時候就主動幫着做家務,對比自己小5歲的弟弟陳颍也十分照顧。陳曉瓊讀高中時,有一次自己買了餃子,舍不得吃,專門送到讀初中的陳颍手中。懂事的陳曉瓊經常對陳颍說,要聽話,要努力上進。
“我的父母賺錢很辛苦。在我的記憶中,他們沒有一天停歇過。我們當子女的怎麼敢有一天倦怠?”陳曉瓊說。
談到支撐自己學習的動力,陳颍告訴記者:“父母一直在外面打拼,供我和姐姐上學、生活。他們十分要強,我和姐姐也都受他們影響。我們也一定要自強,不能讓别人看不起,給自己争口氣!”
■ 一家四口在大學門口拍全家福
未來準備在武漢買房安家
“我出生于1968年,隻有小學文化程度。陳子鋒出生于1970年,高中文化程度。我們最大的驕傲就是一對子女都成了才。”妻子崔權鶴說,“兩個孩子打小就懂事,沒讓我們操什麼心。不論是走讀還是住讀,上學報名、報到等都是兩個孩子自己完成。”
“我和弟弟從小就下了決心,一定要考到武漢,和父母團聚。”5月31日,遠在上海工作的陳曉瓊對記者說。2021年,她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碩士研究生畢業後,被上海一家上市公司錄用。
陳曉瓊記得自己讀初三時,父母帶她和弟弟來武漢參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園,她對這所大學印象很深,校園裡濃厚的學習氛圍感染着她。她當時暗下決心,自己将來一定要考進這所大學學習。
2014年,陳曉瓊參加高考,考取了許昌學院外語系。2018年,她本科畢業後考取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外語專業碩士研究生。不論是讀本科還是讀研究生期間,她都品學兼優,年年獲得全額獎學金。
在陳曉瓊影響下,陳颍2017年考取河南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21年又考取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電子信息專業碩士研究生。
姐姐和弟弟先後考進父母工作的大學,在校園裡團聚,一下子被校内師生傳為美談。
2021年7月,一家四口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門口拍了一張全家福。今年春節期間,全家人“奢侈”了一回,在校外短租了一個稍大的房子,過了一個喜慶的春節。
“女兒特别懂事孝順,工作以後經常隔三岔五給我們買東西,還經常打電話叮囑我們别舍不得。”去年,崔權鶴收到了女兒送的生日禮物——一串項鍊。平時,兒子會帶室友到父母工作的食堂打牙祭,并驕傲地介紹:“這是我的爸爸和媽媽!”兒子有時還會主動幫廚,給父母打下手。
陳子鋒和崔權鶴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對于未來,夫婦倆充滿了憧憬:“我們都很喜歡武漢這座城市,準備将多年積蓄作為首付在武漢買一套房子,全家人生活在一起。”
來源: 長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