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8月12日,2018年雪頓節藏戲表演暨第七屆西藏自治區藏戲展演迎來了第二個演出日,拉薩市宗角祿康公園一如既往吸引了一大批喜愛藏戲的群衆。
圖為宗角祿康公園内進行的藏戲表演
藏戲作為拉薩雪頓節期間最精彩、最受觀衆歡迎的表演,一般從雪頓節第二天開始,在羅布林卡、宗角祿康公園進行演出,藏戲隊伍每天不停歇地從上午11點一直唱到暮色降臨。因此,有着三百餘年曆史的雪頓節在熱愛藏戲的百姓看來,有點像是“藏戲節”。人山人海的看戲群衆,以中老年觀衆居多。如何保護、傳承藏戲,讓年輕人對藏戲更加感興趣?這似乎成為藏戲工作者們一直以來都在探索的一個問題。
圖為嘎東藏戲隊老師紮西旺堆正在演出
“到現在我已經演了近67年。”今年79歲高齡的嘎東藏戲隊老師紮西旺堆正在拉薩宗角祿康進行西藏八大藏戲之一《曲傑諾桑》的演出,他身姿矯健、動作靈活,如果不是從藏戲面具後面漏出了幾縷飛舞的銀絲,絲毫看不出他已是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他說,他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把自己平生所學的所有藏戲曲目做一個彙總後出一本書或錄一個系列視頻,盡其所能為藏戲傳承做一份貢獻。在年輕人中深入推廣藏戲,使之得以傳承,不僅是紮西旺堆的心願,很多藏族年輕人對藏戲文化的傳承也有過思考。
“大部分這種藏戲,我們第一次聽隻能聽懂60%左右。”正在上大二的普布紮西看着人群中間聚精會神看藏戲的父親,滿臉無奈的說道。普布紮西的問題,也正是許多藏族年輕人看上去并不那麼熱愛藏戲的原因。
據了解,在西藏的八大傳統藏戲中,真正出自西藏民間故事和正史的隻有三部,分别是《朗薩雯蚌》、《卓娃桑姆》、《文成公主》,其他都是取材于佛教經典和曆史傳說,是以傳記形式記錄劇情的,沒有一定文字功底的演員,很難解讀劇情,一般觀衆更是隻能看個大概。而且,藏戲表演也存在一部分民間藏戲劇團所演劇情不完整,唱腔台詞不規範的問題。正是由于這些原因,許多對于傳統故事和佛教經典不是那麼熟悉的藏族年輕一代,對藏戲才缺少了“共鳴”。
圖為八大藏戲之一的《朗薩雯蚌》完成舞台化、數字化之後的演出效果
近幾年來,西藏自治區開始嘗試不斷改善和優化傳統藏戲的演出内容及演出形式,并完成了對八大傳統藏戲的系統性編寫。
據報道,2016年9月,西藏首次完成了對傳統八大藏戲劇本的首次編寫。對藏戲劇目中角色的身段、唱腔、劇情以及人物在不同場景的情緒都進行了細緻的描述。2017年,西藏自治區相關文化單位開始對藏戲進行規範性的改變,使其更符合現代觀衆的觀看習慣。随着八大藏戲”之一的《朗薩雯蚌》完成舞台化、數字化後,“八大藏戲”中已有半數完成改編,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團長班典旺久表示,2020年八大藏戲将完成全部改編工作。“這些完善和優化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原來的故事。”
相信随着藏戲發展的不斷完善,藏族年輕一代中會有越來越多人喜愛藏戲。隻有這樣才能讓藏戲真正“活”起來,在年輕人中得到傳承與發展。正如班典旺久所說,要更好的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不應止步于“保存”,更應不斷提升、優化、完善藝術。(中國西藏網 記者/索朗加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