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比大人更容易發生感冒、發燒、咳嗽等狀況,這些時候,監測小孩子的體溫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多數家長也隻有在這種時刻才會想到給孩子測量體溫。其實了解孩子正常狀态下的體溫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子的體溫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不了解孩子體溫的變化規律,就難以辨别其真正的體溫異常情況。所以家長應該了解有關體溫的基本常識,經常監測寶寶的體溫變化。
小孩子各方面都尚處于發育階段,體溫調節能力也不例外,其體溫表現為如下特點
1. 小孩子的新陳代謝相比成人更快,體溫也比成人高,一般來說成人的體溫在36℃~37℃之間,而嬰幼兒的平均體溫則為36.3℃~37.5℃,其中肛溫在36.9~37.5℃之間,舌下溫度約比肛溫低0.3℃,腋下溫度為36-37.4℃。
2. 小孩子體内掌控體溫調節功能的自律神經和體溫調節中樞還在發育階段,因此體溫更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而且嬰幼兒皮膚角質層更薄,皮下還有豐富的血管網,血流量相對較大、散熱較多,體溫的波動也就更大。
3. 嬰幼兒的體型更小,這也會使其體溫更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同加熱食物時,體積大的食物要比體積小的食物溫度升高更快。嬰幼兒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是成人的3倍左右,當體溫較高時,熱量更容易散發到外界,而當體溫較低時,外界的溫度也更容易傳遞給嬰兒。
給小孩子測體溫與給大人測有很大不同,為了能更準确地得知孩子的體溫,家長有必要了解這些
1. 集中精力,專心測量,使用體溫計測量一般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有的家長就在這個過程中想同時幹點别的什麼事情,但小孩子活潑好動,也不知道體溫計的使用方法,有可能體溫計的探頭已經偏離了位置,導緻測量結果不準确,還可能發生孩子咬破體溫計引起水銀中毒的危險。
2. 了解孩子不同部位的正常體溫範圍,小孩子的平均體溫為36.3℃~37.5℃,其中肛溫在36.9~37.5℃之間,舌下溫度約比肛溫低0.3℃,腋下溫度為36-37.4℃。推薦采用腋下測量的方式,水銀體溫計的測量時長為5分鐘。
3. 多次測量,結果更準确,體溫計會有誤差、人體的溫度也處在動态變化中,所以重複測量,得出的結果會更有參考意義。
4. 注意測量的時機。一般情況下,喂奶、喂水、飯後、運動、哭鬧、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因素都可以使孩子的體溫升高到37.5℃,甚至達到38℃。而如果孩子饑餓、體弱、低熱量、環境溫度低、保暖條件差,其體溫也可能會下降到36℃以下,尤其是新生兒或小嬰兒更容易受以上條件的影響。所以測量孩子的體溫時要避免受這些因素的幹擾。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嬰幼兒對于外界氣溫的适應能力是很差的,需要在今後的生活當中通過不斷地調節體溫來适應外界不斷變化的溫度。家長們稍有不慎,孩子就可能會感冒、發燒。通過鍛煉孩子的體溫調節能力、以及皮膚适應寒冷的能力,可以顯著地減少其生病的次數。
1. 可以給孩子穿适當單薄而寬大、透氣點的衣服,讓孩子通過肥大的衣服能夠親密接觸空氣。孩子2-3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在室内露出一部分皮膚曬曬太陽,等孩子再大一點,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室外。
2. 孩子在室内待久了,就需要注意經常通風。通風不僅有利于幫助調節體溫,對預防疾病也很重要。最好能夠每隔1小時開窗通一次風,将室内污濁的空氣排出,降低患病幾率。不過要注意通風的時間要避開早晚上下班高峰期。
3. 避免穿太緊的衣服,小孩子适合穿寬松的衣服,穿太緊的衣服,容易抑制寶寶排汗,也會對自律神經的活動造成影響,而且對寶寶的身體發育也不利。
4. 雖然讓孩子處在溫度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更有利于其體溫調節機能的發育。但是在氣溫較低的環境裡一味追求少穿很容易着涼生病,因此應配合季節和溫度變化适當增添衣物,在氣溫比較穩定的時期可以适當少穿些。
6. 孩子睡覺穿的衣服也有講究,冬季時最好給孩子穿貼身的保暖衣,且衣服應有良好的吸汗性、透氣性。小孩子睡覺時容易出汗,衣服如果透氣性好,熱度可以散發出來,也有助于其體溫的調節。
參考文獻
1.徐景蓁編著,寶寶養護實用寶典,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06月第1版
2.劉燕華著,嬰幼兒護理與習慣養成,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11
3.何衛珍編,新編坐月子與新生兒護理百科,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10
4.《媽媽寶寶》雜志社編著,生病不可怕 0-3歲寶寶常見病護理,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