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餘江縣鄉村振興?來源:經濟日報廣場、草坪、花壇、路燈、監控探頭、整齊劃一的樓房……這可不是城裡某個小區的環境,而是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平定鄉藍田宋家村的村容臨近國慶,村子裡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望着高高挂起的紅燈籠,78歲的村民宋接富高興地說:“現在村子裡美得跟畫一樣,建了紅旗幹部學院,又搞了民宿,日子越過越紅火”,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江西餘江縣鄉村振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經濟日報
廣場、草坪、花壇、路燈、監控探頭、整齊劃一的樓房……這可不是城裡某個小區的環境,而是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平定鄉藍田宋家村的村容。臨近國慶,村子裡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望着高高挂起的紅燈籠,78歲的村民宋接富高興地說:“現在村子裡美得跟畫一樣,建了紅旗幹部學院,又搞了民宿,日子越過越紅火。”
改變,源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2014年12月2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這3項改革涉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關乎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2015年1月,《意見》正式印發,标志着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入試點階段。
2015年3月,餘江作為全國15個、江西省唯一一個試點縣(區),率先在全域範圍内推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改革以來,餘江區緊緊依靠群衆,堅守改革底線,949個改革試點村基本完成宅改任務,共退出宅基地35937宗4802畝。構建了一套覆蓋區、鄉、村組,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宅基地管理制度體系,探索出一條完善鄉村治理、強化基層建設、提升執政能力、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子。
“在農村,有兩件事不能幹:一是挖人祖墳,二是拆人房子。誰要敢動這兩樣,就算脾氣再好的人,也會急眼。”回想起改革之初的情形,藍田宋家村宅改理事會理事長宋志強感慨不已:不少村莊核心區域,危舊房、空心房以及廢棄的禽畜舍、豬牛欄、露天廁所遍布,可房主不拆不退。無奈之下,新房争相擠占糧田,村莊就像攤大餅,面積越來越大。随之而來的,則是村莊整體環境髒、亂、差,公共設施無法建設,甚至沒一條像樣的村道。
“不動,是維護農民權益;動,也是維護農民權益。關鍵在于怎麼動,動得合不合理、公不公平。”在鷹潭市自然資源局餘江分局局長聶榮華看來,難題并非無解,一是堅持公平公開公正,二是堅持群衆路線。這兩個堅持,成為餘江宅改的核心理念。
在推進宅改中,餘江區“一把尺子量到底”,按照“一戶一宅、面積法定”原則,由各村在法定範圍内确定統一面積标準,堅決清退多占;對曆史形成的超面積多占且确實無法退出的,一律由村集體按照有償使用的原則自行收費調整;黨員幹部、村民理事會成員帶頭拆除超占面積,退出多餘宅基地。群衆的事情交給群衆辦,在全區1040個自然村選取了5018名肯吃苦、有擔當、講奉獻的理事,建立自然村村民事務理事會,制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賦予了理事會全新的職能和概念。“理事會堅持共治、共建、共享工作法,讓群衆在資金使用上有知情權、村莊規劃上有話語權、村莊建設上有表決權、項目招标上有監督權,這樣一來,群衆參與改革的心齊了、氣順了,勁自然就足了。”宋志強說。
“從心裡感激黨和政府,感謝宅基地制度改革這個好政策。”說起宅改帶來的好處,餘江區楊溪鄉墩上村墩上小組村民陳小保滿臉喜悅。陳小保很早就有建新房的願望,但因為原來宅基地都是東一家西一家的,很難協調,一拖就是四五年。自從實施宅改試點以來,宅基地由村裡統一分配,他很快分到了120平方米的宅基地,蓋起了新房。
餘江區将宅改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一邊拆舊、一邊建新,讓村民感受到更多獲得感。截至目前,新修村内道路526公裡、溝渠539公裡,新增綠化面積946畝,完善了農村進村道路、供水供電、信息通信、文化休閑、教育衛生、幸福樓等公共基礎設施,村莊環境明顯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積極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出台了住房、教育、就業、創業等一系列配套優惠政策,對退出宅基地進城購房的農戶,政府提供價格優惠房源,保留原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保留其15年後回村建房的資格權,消除村民退出進城的後顧之憂。
改革效應初顯,餘江順勢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為統領,“一改促六化”,統籌推進農業發展現代化、基礎設施标準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村莊面貌靓麗化、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村治理規範化等“六化”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如通過盤活利用退出宅基地,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農村淘寶等新産業,讓農村的“死資産”變成了“活資本”,提升了宅基地資産價值,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我們将繼續統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的基礎上,大力實施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完善集體資産股份權能、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等13項改革試點,傾力打造宅基地制度改革‘升級版’,探索形成可複制、能推廣、利修法、惠群衆的傳統農區試點經驗。”聶榮華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