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初中語文教材裡的詞)
他,文能揮筆填詞,武能上馬殺敵;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一生赤子之心,追求收複山河;他,是與蘇轼齊名的豪放派詞人……他就是辛棄疾,在他的詞作,訴說着他的夢想與悲傷。我們一起來分享辛棄疾筆下的愛國情懷,體會他的激昂與夢想——選自初中語文教材裡的詩。(如果你需要高清思維導圖,可以私信我們。)
辛棄疾筆下的愛國情懷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軒,濟南府曆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官員、文學家,豪放派詞人。他将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其詞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之處,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辛棄疾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轼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
年少時不懂得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醉夢裡挑亮油燈細看寶劍,夢中仿佛回到了号角聲響成一片的軍營。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各種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戰場上正進行着秋季大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為君王完成收複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生前的功勳和身後的美名。可惜已是白發人!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譯文:
中秋皓月灑下萬裡金波,好似那剛磨亮的銅鏡飛上了夜空。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白發漸漸增多,這是不是欺負我拿它沒有辦法?
我要乘風飛上萬裡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樹影搖曳的桂樹,因為人們都說,這将使月亮灑下人間的清輝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
從哪裡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隻見北固樓一帶的秀麗風光。從古至今有過多少盛衰興亡?往事悠悠啊。就如這無盡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想當年孫權年輕時就已統領着千軍萬馬,坐鎮東南連年征戰。天下英雄誰能稱得上是他的敵手呢?隻有曹操和劉備。難怪曹操說:“生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
《南鄉了。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