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痀偻承蜩”,這幾個字可能會讀的人不多,但意思大多數人都知道。“痀偻承蜩”的讀音為:gōu lóu chéng tiáo,痀偻:曲背,駝背。承蜩:粘蟬,把蟬黏住,蜩,就是蟬。
所以,“痀偻承蜩”的意思就是:一個駝背老頭粘蟬。
“痀偻承蜩”的典故出自莊子的《外篇·達生》。
故事講的是有一年,孔子去楚國遊曆,當他走出一片樹林中時,就看見一個駝背的老人正在用竹竿粘蟬,他粘蟬的熟練樣子就像是在地上取那樣容易,這件事讓孔子深受啟發,受益匪淺。
“痀偻承蜩”講的故事很短,很簡單,但内含的道理卻不簡單。它比喻世上任何事沒有做不好的,隻要你刻苦認真,專心緻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幹擾,艱苦努力,勤學苦練,就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做事才會得心應手,也就沒有什麼幹不好的事。
其實,這一類比喻做事要勤學苦練、用心專一的故事我們也學過不少,比如下面兩則經典故事:
1、鑿壁借光。西漢時候,有個孩子,名字叫匡衡。他讀書很刻苦,但家裡窮,晚上就不能點燈學習了。他家的鄰居是個有錢人,每天晚上家裡都是燈火通明,所以他就将自家牆壁打了個洞,用鄰家的燈光來讀書。
匡衡就是這樣努力地學習,才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匡衡勇于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
2、《賣油翁》。歐陽修寫的一篇文章,講的是神射手陳堯咨,他十分了得,常能十箭中九中。有一天,他在射箭時,有個賣油翁在邊上看。陳堯咨就問這個他自己的箭射得怎麼樣。賣油翁隻表示陳堯咨這隻是熟練罷了。
說着賣油翁就從葫蘆口上将油從銅錢中間的小孔倒進去了。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再難的事,隻要我們不斷練習、不斷實踐,日久天長,必定會熟能生巧。就像賣油翁的一句“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看似輕松平常,其實有着深刻的大智慧。
最後我們就來完整欣賞《痀偻承蜩》這篇文章。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見佝偻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謂乎!”
翻譯:
一次孔子遊曆楚國,走出一片樹林,就看見一個駝背的老人正用竹竿粘蟬,那熟練的動作就好像在地上撿拾一樣容易。
孔子就問:“先生粘蟬的技藝真是高明啊!可以告訴我有什麼技巧嗎?”駝背老人說:“我自有我的辦法。隻要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就算在竿頭累疊起兩個彈丸,它也不會墜落的,而失手粘不到的情況則更少了;如果疊起三個彈丸而不墜落,失手的情況在十次中也不會有超過一次的;如果疊起五個彈丸而不墜落,就達到了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那麼容易。
我站立好身子,就好像是接近地面的斷木,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
雖然天地很大,世上萬物品種很多,但我卻能一心一意,注意力隻集中在蟬的翅膀上。我不反身,不側視,站着一動不動,絕不會因外界紛繁世萬物影響,而幹擾我對蟬翼的注意力,你說怎麼能會不成功呢?”
然後,孔子轉過身對自己的弟子們說:“專心緻志不分散,就是要高度集中精力,這就是駝背老人說的道理!”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