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規劃桂林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規劃桂林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7 00:58:45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規劃桂林(桂林交通十四五)1

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正在順利推進。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規劃桂林(桂林交通十四五)2

灌陽至平樂高速項目施工現場。

十九大報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的發展戰略,二十大報告再次提出了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十三五”期間,桂林市交通運輸已基本建成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安全智慧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高,交通運輸對外開放持續擴大。

“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桂林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機遇期。近日,桂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桂林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桂林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必須立足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新發展階段,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按照規劃,桂林市的交通到“十四五”末(2025年)會發生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交通基礎設施先行

《規劃》提到,“十三五”期間,桂林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水平基本達到打赢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總體要求,人民群衆的交通出行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提升。但與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短闆,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

“具體表現”中的第一點指出了基礎設施建設承載能力不足:航空發展相對緩慢;鐵路路網不夠完善、速度等級低、站點多而分散、缺少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公路密度和普通國省道二級以上公路占比均低于自治區水平,與毗鄰的貴州、湖南等區域出省通道仍存在斷頭,部分國道仍穿城而過,造成交通擁堵,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任務依然艱巨,技術等級、鋪裝水平較低;水路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後尚未改善,境内航道等級較低,船閘通過能力小。

從《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到的加快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中可以看到,桂林處于1條主軸(粵港澳—成渝主軸)2條通道(二湛通道、湘桂通道)相交的重要節點,同時,桂林也成功進入國家要打造的80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名單。

對于“十四五”時期桂林交通發展形勢,《規劃》明确指出,“十四五”時期,桂林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必須立足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要求桂林市在“十四五”時期大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深入對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東盟信息港等重大戰略樞紐城市和節點城市的建設,積極融入國内大循環、有效銜接國内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積極推動交通建設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加速推動樞紐經濟發展,推動“交通旅遊”“交通物流”“交通制造業”“交通互聯網”等諸多方面融合發展,打造“雙循環”的新增長點。

要實現新發展格局,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布局,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闆就成為了“最基礎”,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規劃》中就明确對“十四五”期間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明确規劃。

高速公路新增裡程超過之前總和

《規劃》中,桂林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建設投資規模超1920億元。其中,公路方面占比最多,預計投資約1900億元,其中高速公路就占到1667.94億元。

據了解,截至“十三五”末(2020年底),全市高速公路建成裡程為715公裡,而至“十四五”末(2025年底),高速公路計劃新增裡程約955公裡,通車裡程預計達到1668公裡(增幅133%),基本形成“兩環十射九聯”高速公路網。

《規劃》提出,重點推進G59灌陽至平樂(二聯)項目續建;繼續推進G72桂林至柳州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G72桂林至全州黃沙河段改擴建工程、G65桂林至陽朔改擴建工程等項目;繼續推進S30賀州至巴馬(蒙山至象州段)、桂林經恭城至鐘山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平樂至荔浦、通道經資源至全州鳳凰、陽朔至荔浦等項目。

桂林外環高速(二環)建設也是“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的項目,也是衆多市民期待的項目。項目臨近兩江國際機場、五通火車站等交通樞紐,還臨近桂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工業園區,建成後,将進一步增強桂林中心區域經濟輻射能力,是構建桂林市1小時核心旅遊經濟圈的高速路網體系的重要舉措。

普通國省幹道方面,至2025年末,進一步優化完善“十三五”規劃形成的“五橫四縱三聯”幹線公路網格局,普通國省幹線公路裡程突破2332公裡,二級及以上比例超過85%,中心城區至縣城部分交通流量大、地形條件相對較好的路段,基本達到一級公路标準。

城市道路網與周邊區域公路網有效銜接

随着城市面積不斷擴大,機動車數量快速增加,加上全域旅遊的不斷發展,我市的道路壓力越來越大。而要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就必須把一些“堵點”疏通。

《規劃》指出,在桂林市“北通南暢、東拓西聯、内外循環”的路網大格局基礎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為契機,加強城市周邊區域公路與城市道路高效銜接,高速公路出入口與城市道路系統通過快速路系統銜接,促進公路與中心城區快速銜接,堅持繞城公路“繞而不穿”“近而不進”原則,系統優化進出城道路網絡,推動規劃建設統籌和管理協同,積極推進“暢通緩堵”項目實施,打通一批“斷頭路”,持續推進老城疏解提升,減少過境交通對城市的分割和幹擾。

“北通南暢”方面,G321現狀桂林市區段路線為G321雁山段—凱風路—翠竹路—G321(西二環路—機場路),現狀路線經過桂林市中心城區,過境交通與城市交通功能混合,公路市政化、街道化嚴重,交通壓力大。

“十四五”期間,将重點加快G321市區段改線工程、環城南路立交、西城大道立交、東二環路立交等重要道路及節點建設,疏通城市道路節點,降低過境交通對城市内部交通的幹擾,緩解城區道路交通擁堵。G321改線規劃路線起點為雁山區大埠鄉,途經雁山區科教園區、繞城高速、臨蘇路、鳳凰林場、機場高速,終點至靜脈産業園。

“東拓西聯”方面,很多市民從市區到大圩時會發現,G357桂磨路至大圩段在高峰期堵車已經成為了“頑疾”,“十四五”期間将重點推進的G357桂磨路至大圩段擴建工程。此外,還将持續推進臨蘇路、遇龍路—山水大道、湖塘路、穿山東路延長線東段、漓東大道等城市東西骨架道路建設,降低過境交通對城市内部交通的幹擾,緩解新老城區聯系通道交通擁堵問題,促進桂林市内外交通銜接的均衡性。

“内外循環”則是依托桂林外環高速公路,推進高速出入口與城市骨架路網有效銜接,提高城市内外交通銜接服務質量,與桂林繞城高速公路形成“内外循環”。

航空、鐵路、水路“擴網”

除了路網,《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桂林的航空、鐵路、水路也将迎來“擴網”。

航空方面,将打造精品快線,加快桂林航線培育。構建聯動京津冀、銜接長三角、輻射成渝等國内主要城市群的空中快速通道;持續擴大國内航線網絡覆蓋範圍,全面輻射華東、中部、西南等大中城市。

鐵路方面,積極推動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在桂林市範圍的工作進展,強化高鐵交通戰略支撐,加快推進南衡高速鐵路、貴廣鐵路提速改造工程項目,開展懷湛高速鐵路前期研究工作,構建以桂林為中心的廣西“北聯”橋頭堡,開辟廣西北上的第二通道,進一步提高桂林與通道沿線各城市的聯系。增強城際鐵路網靈活性,推動桂林至百色城際鐵路的前期研究工作。

值得期待的是,未來南衡高速鐵路,設計時速為350公裡/小時,而貴廣鐵路提速後運行速度也将達到300公裡/小時。桂林至湖南、廣東、貴州等省份的時間将進一步縮短。

水運方面,“十四五”期間,桂林市規劃構建以漓江、桂江、洛清江和湘桂運河“三江一運河”為骨幹,規劃研究湘江航道複航工程,将全州至湖南省界段航道提升為Ⅲ級,作為湘桂運河的支線,研究漓江(陽朔至恭城河口段)貨運航道建設的可行性,研究荔江複航的可行性。至2025年末,基本建成連接珠三角和自治區主要内河港口,适應桂林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幹支通達内河航道網體系,水上客運服務品質提高,水上貨運科學高效發展。

打造融合共享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規劃》中提到,“十四五”期間,桂林将打造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四位一體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形成“3主5輔”陸航樞紐布局。

航空樞紐方面,“十四五”期間除了計劃完成T1航站樓進行改擴建,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發展的總體目标是實現年旅客吞吐量達1200萬人次目标,成為區内第二個千萬級機場,并且在年旅客吞吐量達1500萬人次目标後,适時啟動T3航站樓前期工作。兩江機場将被打造成集客運與貨運為一體的綜合樞紐。

公路、鐵路樞紐方面,“十四五”期間,桂林市以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為導向,統籌推進綜合客運樞紐、普通公路客運站、鄉鎮運輸服務站建設,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重點推進桂林北站綜合客運樞紐、新桂林南站綜合客運樞紐,近期改善桂林北站和桂林站乘車環境。

結合城市規劃建設要求,适應人民群衆不斷提高的出行需求,有序推進市、縣級客運站改造升級,提升公路客運服務水平。重點推進興安縣客運站等3個縣級客運站新改建項目。推進鄉鎮運輸服務站建設,統籌農村客運與物流發展,拓展全域旅遊服務功能,建設一批集客運、物流、供銷、郵政、旅遊等功能為一體的鄉鎮運輸服務站。

水運樞紐方面,“十四五”期間,将積極推動沿江港口轉型升級,着力打造集約高效、功能協同的現代化桂林港,進一步完善功能齊全、安全舒适的水運便民服務設施體系,加快推進标準化、專業化運輸船舶發展。至2025年末,桂林港客運碼頭泊位數達80個,貨運碼頭泊位數達15個。

目前,《桂林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中。

基本形成“桂林123出行交通圈”

2025年末桂林市民出行将有多方便?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基本實現“桂林123出行交通圈”。

基本實現1小時通勤圈覆蓋桂林市區範圍。到2025年,将初步實現全市縣級行政中心15分鐘上國道、30分鐘上高速公路、60分鐘上鐵路,市級行政中心45分鐘上高速鐵路、60分鐘到機場。中心城區至綜合客運樞紐30分鐘到達,中心城區綜合客運樞紐之間公共交通轉換時間不超過1小時。

基本實現2小時高速圈覆蓋桂林市域範圍以及主要景區。

基本實現3小時高鐵圈覆蓋廣西、廣東、湖南、貴州等省城市群;基本實現3小時航空圈覆蓋國内東中西部大部分地區(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以及東盟國家主要城市(包括曼谷、河内等)

當然,《規劃》中同樣提到了2035年桂林交通的遠景目标,到2035年,桂林将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國際國内互聯互通、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縣級節點有效覆蓋,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

記者林揚 圖片由市交通運輸局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