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20:09:11

在湖北省西北部,有一座城,曆史上大名鼎鼎,它就是襄陽城。襄陽以前稱襄樊,被漢江一分為二,漢江以南為襄陽和漢江以北為樊城。襄陽城和樊城互為犄角,扼守漢江要沖,是兵家必争之重鎮。三國時期,鎮守荊州的關羽率軍北上發動襄樊之戰,對當時的局勢造成巨大的影響。戰後,蜀漢丢失荊州,關羽被東吳擒殺,蜀漢損失非常大。既然得不償失,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呢?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丢了荊州)1

襄陽,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東控桐柏山、大洪山,西扼武當山、荊山,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穿城而過,襄陽城臨江而立,易守難攻。襄陽自古為兵家必争的軍事重鎮,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之稱。襄陽總面積1.97萬平方千米,總人口約526.1萬人,已有2800多年建制曆史。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丢了荊州)2

襄陽城地勢較高,三面環水,北面、東面、南面被漢江環繞,西面是萬山,西南面是羊牯山、岘山等十幾個山頭。據考證西漢時期襄陽城已經開鑿了護城河,護城河平均寬180多米,最寬處250米,是我國最寬的人工護城河。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丢了荊州)3

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說:“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襄陽的得失,關乎天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曆朝曆代都對襄陽非常重視,尤其是亂世或者南北對峙時期。如三國時期,曹操占據襄陽,就對吳蜀造成很大的壓力。尤其是蜀漢,更是希望能奪下襄陽,以實現隆中對的戰略規劃。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丢了荊州)4

公元219年之前,劉備已拿下益州巴蜀之地,而益州的北面門戶漢中則由于張魯的投降而落入曹操手中,這給蜀漢造成很大的戰略壓力。漢中和四川盆地之間隻隔着大巴山脈,曹操占據漢中,随時可以威脅到蜀漢的生存。為了全力和曹操争奪漢中,劉備和孫權結盟,代價是以湘水為界,對荊州重新劃分。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歸蜀,湘水以東的荊州部分歸東吳。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丢了荊州)5

但是由于蜀道難行,後勤補給跟不上,劉備進攻漢中受阻,和曹操僵持不下,局勢對蜀漢相當不利。這個時候,鎮守荊州的關羽并沒袖手旁觀,而是主動對漢中戰場進行策應。公元218年,曹操的控制區爆發多起叛亂,烏桓叛亂、許都耿紀叛亂、宛城(南陽)侯音叛亂、陸渾(今河南洛陽嵩縣)孫狼等叛亂。這些叛亂不少都和關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曹操平定叛亂後,封曹仁為征南将軍,駐守樊城。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丢了荊州)6

經過苦戰,公元219年劉備終于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并在漢中稱王。随後,劉封、孟達拿下房陵(今十堰房山縣)、上庸(今十堰竹山縣)兩地,局勢向好。如果再拿下襄樊(今襄陽),則益州、漢中、荊州則可以形成閉環,對實現《隆中對》的北伐戰略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丢了荊州)7

《隆中對》中這麼說的:“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衆以出秦川”。 劉備據有漢中,出秦川可以實現了。但是“向宛、洛”卻因為襄樊仍在曹操手中,而無法實現。拿下襄樊(今襄陽),就打通漢水通道,随時可以兵發宛洛,這就是關羽發起襄樊之戰的主要原因。當時,曹操的控制區内叛亂頻繁,“待天下有變”的時機已現。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丢了荊州)8

關羽确實厲害,兵力和補給并不占優勢,卻打爆曹仁,斬殺龐德,水淹于禁七軍,俘于禁及部衆三萬餘人,威震華夏,吓得曹操一度想遷都。也正是因為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取得的巨大成績,使原來盟友東吳出現變數,偷偷下黑手。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丢了荊州)9

蜀漢奪得漢中,對東吳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如果關羽強勢拿下襄樊,孫權就寝食難安了,因為襄樊是荊州的命脈,可以順江而下,孫權的長江防線将漏洞百出,已經威脅到東吳了。于是,呂蒙、陸遜聯袂出演,擒殺關羽。蜀漢不但沒有得到襄樊,而且丢了荊州,損失巨大,從此隻能戰略收縮,揮師中原,興複漢室的願望始終未能實現。

關羽為什麼要殺糜芳(關羽北伐襄陽卻丢了荊州)10

其實,關羽襄樊之戰之所以會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留下了糜芳、士仁守江陵大本營。糜芳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之一,敗徐州,輸汝南,走襄樊,一路走來不管多難都沒有舍劉備而去,沒想到在關鍵時刻竟然掉鍊子投降了。這不單單是關羽,估計蜀漢出乎任何一個人的意料。如果糜芳不降,江陵城不丢,等關羽回援固守,東吳是沒有辦法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