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家的味道舌尖上的年?□河南日報記者 趙一帆最近,方言梗“6馍”走紅網絡“6馍”,取自河南方言“餾馍”的諧音,意思是把饅頭放進蒸鍋裡加熱,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新春走基層家的味道舌尖上的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河南日報記者 趙一帆
最近,方言梗“6馍”走紅網絡。“6馍”,取自河南方言“餾馍”的諧音,意思是把饅頭放進蒸鍋裡加熱。
河南人喜歡吃馍。不管是就着蘿蔔鹹菜,還是搭配山珍海味,都絲毫沒有違和感。一口下去,麥香混合着酵子味兒在齒間流淌,鄉愁也不過如此。
好馍還需好面。在這一點上,河南的優勢更是“得天獨厚”——小麥産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強,且以中筋小麥為主,最适合做饅頭。
不過,蒸饅頭是個技術活。随着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家庭從買面粉蒸饅頭轉變為購買成品,主食産業化也應運而生。
在鄭州,“多福多”是大家熟悉的主食品牌之一,占領了預包裝饅頭95%的市場份額。農曆新年前夕,多福多向全市供應饅頭日均超過30萬個。
“糧食經過産業化變成主食,既提升了價值,也提供了方便,兩全其美。”中原糧食集團多福多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紅軍說。
多福多是如何推動主食走向産業化道路的?韓紅軍說:“簡單總結就是生産機械化、工藝科技化、産品标準化、操作規範化、準入制度化。”
來到位于鄭州市高新區的多福多主食生産車間,饅頭産業化背後蘊含的科技範兒“一目了然”——
上千平方米的生産車間裡,隻有幾名看護機器的工人。和面、發酵、壓片、切割、成型等環節,全都由流水線自動完成。在“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可以遠程控制溫度、濕度,全程追溯産品質量。
在這裡,5條不同型号的智能化饅頭生産線擁有國家專利20餘項。為了讓機器饅頭做出“手工味兒”,生産線模拟了手工揉、切等過程,智能壓片機可使面團達300多萬層,細膩的口感“碾壓”手工饅頭。
一邊是技術領跑,一邊也積極參與行業标準的制定。2008年,多福多牽頭起草的《小麥粉饅頭》國标正式實施,這也是第一個傳統面制食品國家标準。自此,饅頭生産配方、工藝、外觀,甚至是口感,都有了“硬杠杠”。
如今,蒸饅頭隻是多福多的衆多戰場之一。“我們正不斷打通主食産業化的各個環節。通過組建面制食品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已經攻克生鮮面食的保鮮、抗老化等技術難題。在主食加工裝備制造、功能食品配料的研發、生産、銷售等方面也不斷發力。”韓紅軍說,我們的目标是把“中國糧倉”端上“國人廚房”和“世界餐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