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老子出函谷關的時候,人還沒到就有一團紫氣先到了,今天就來揭秘這團紫氣到底是怎麼回事!
《西遊記》裡有這麼一個橋段,唐僧離開大唐以後碰見一個獵戶,獵戶一路護送唐僧到了一座山前就不送了。
臨别的時候獵戶對唐僧說:“前邊就是兩界山,過了兩界山就出了大唐的界地了,我隻能送到這裡,前邊的路長老要多加保重。”
這兩界山又叫五指山,唐僧一個人提心吊膽地爬上了五指山,突然發現有個陌生的猴子喊他師傅,于是就在這五指山上收了孫悟空做徒弟。
這個橋段的原型就是老子出函谷關的那一段故事。
老子一生行事低調,沒留下多少傳說,唯獨出函谷關這件事鬧得世人皆知。
當年周室衰微,老子避禍,于是就辭去了圖書館的工作,打算到西邊找一塊風水寶地去隐居。
西邊有一個函谷關,是周室的國界,也是老子西行的必經之路,于是老子就奔着函谷關去了。
當然老子一路上氣定神閑,可不像唐僧提心吊膽地爬五指山,也沒有像唐僧那樣牽一匹白馬,而是牽着一頭青牛。
說起這青牛也不簡單,後來被吳承恩搬上《西遊記》,竟成了如來佛祖唯一不敢收服的妖怪。不但不敢收,還得送十八粒金丹讨個人情才算了事。
當然現實中的青牛沒有吳承恩寫得那麼牛,但隻要跟着老子,多少都帶了點靈氣。因為老子騎着青牛趕路的時候,總有一股紫氣在前邊探路。
這股紫氣普通人也看不見,卻被守衛函谷關的尹喜看見了。
能看出這股紫氣,可見尹喜的道行有多深。所以老子一到函谷關,就被尹喜發現了。
尹喜先是找老子答疑解惑,誰知道越解惑越迷惑。老子的道理太玄妙,一時半會也明白不了,幹脆纏着老子把道理寫出來,自己慢慢領悟。
老子沒辦法,就寫了一本書,就是流傳後世的《道德經》。
尹喜讀完《道德經》,心都涼了,以自己的道行,根本沒法悟透裡邊的玄機。于是尹喜心一橫,直接挂劍封印辭官不幹了,跟着老子去學“道”了。
《道德經》的确博深玄妙,但更玄的不是老子的“道”,而是那股紫氣。
畢竟老子出函谷關這段是真實的曆史,是活生生的現實。唯獨這股紫氣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顯得不那麼真實。
其實,所謂的紫氣也沒那麼玄妙,如果看懂了,就沒那麼神秘了。
《道德經》第五十章裡有這麼幾句話: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善于駕馭生命的人,走在路上不必刻意躲避犀牛和老虎,在戰場上也不必刻意躲避刀槍,因為犀牛想傷人也不知道角往哪兒頂,老虎想傷人也不知道爪子往哪裡抓,刀槍想傷人也不知道往哪裡刺。
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對于善于駕馭生命的人來說根本就沒有死地。
這最後一句話聽着不太好理解,相比之下,《孫子兵法》裡的“死地”就好理解多了。
《孫子兵法》裡說“置于死地而後生,陷于亡地而後存。”意思是說,到了死地就得先放棄生的念頭,然後才有機會活下來。
言下之意就是:沒事千萬别往死地上跑。
老子說的“以其無死地”就是這個意思,善于駕馭生命的人從來不會往死地上跑,所以就不會有死地。
老子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善于駕馭生命的人。盡管老子處在春秋亂世,到處是戰火不斷,猛獸傷人,一路上随處可見避險的、逃難的人,但老子總能躲開這些。
所以老子行走的時候,絕對是道路上最安全的時候。老子行走的路上,絕對是最祥和平靜的道路。
當然,處在這個春秋亂世時期,大部分時間空氣裡也都是烏煙瘴氣,塵土飛揚。
唯獨老子行走的時候,天空才會出現難得的碧空祥雲、紫氣霞光。
這也就是老子還沒到函谷關,尹喜就能看到紫氣東來的緣由,這裡的“紫氣”不僅僅是那個年代少有的清新幹淨的天空,還包括路上難得一見的一團和氣。
說穿了,就這麼簡單。但現實中,卻經常有人後悔,明明能看懂的道理卻在當時沒有看懂,夫何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