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賞菊體驗?待到秋月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時近深秋,群芳始謝,落葉紛飛此時,菊花花開,以多姿多彩的花朵,給人們以活力和溫暖,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重陽節賞菊體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待到秋月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時近深秋,群芳始謝,落葉紛飛。此時,菊花花開,以多姿多彩的花朵,給人們以活力和溫暖。
菊花,是中華古老的花卉,栽培曆史已有3000多年。古時候,菊花之“菊”字,最初并不是指菊花,而是蘧(qú)麥,也稱“瞿麥”;古代“瞿”同“巨”,有巨、大的意思,故瞿麥又稱大菊,同屬的香石竹,就是被西方譽為“母親花”的康乃馨;而菊花之“菊”字,在古代最初的文字是“蘜”和“鞠”(均讀jú),“鞠”本義是指古代的一種皮質足球(所以踢足球,在古代叫“蹴鞠”);“鞠”有彎曲的意思,其引申義是“窮盡”,而“鞠”“蘜”音同義相通,因此“鞠”“蘜”均有“窮盡”之意;菊花花開,時至深秋,是百花窮盡時才開的花,故以“鞠”(“蘜”)得名。
中華菊文化,經曆了實用文化(物候指導農事、飲食健康、本草醫藥)、吉祥(長壽)文化、觀賞(審美)文化到人格化的君子文化的演變過程,菊花最初的作用,是用菊花物候特征來指導農業生産。《禮記·月令》“季秋之月, 鞠有黃華”中的鞠,就是菊花, 意思是說菊花在秋季第三月開花, 當時菊花花色多為黃色,所以菊花古代又稱黃花。不僅記載了菊花花期和花色,還把菊花花期與季節聯系,以指導農事。因此,農曆九月,古人稱之為菊月。
戰國時期屈原《離騷》詩句“夕餐秋菊之落英”說明,當時古人已知菊花瓣可以食用;到了漢代《神農本草經》已将菊花(“鞠華”)列藥品之上品,并記載 “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漢代劉歆著《西京雜記》中不僅有菊花食用、藥用記載,還有菊花釀酒記錄;菊花酒,由菊花與糯米、酒曲釀制而成,其味清涼甜美,傳說喝了可延年益壽,因此稱菊花酒為“長壽酒”,并把它當作滋補藥品,相互饋贈,這種習俗一直流行到東漢至三國時代,晉代,陶淵明也有菊花酒“能祛百病”之說,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古代民間一種習俗,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菊花酒具有較高藥用價值,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因此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據南朝梁宗懔所撰《荊楚歲時記》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古時,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采菊花初開花朵和青葉,摻入釀酒糧食中用來釀酒,釀好後放至第二年重陽時才可飲用。重陽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别有一番情趣,因此古代詩人,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菊花有許多種類,早在南北朝時期的醫藥學家陶弘景曾指出,真菊莖紫、氣香、味甘,其花和葉均可為羹食;野菊(也稱苦薏)莖青、味苦,不可食用。古代醫家認為:“真菊延齡,野菊洩人。”所以,野菊花是不能随便吃的。如今,食用菊花主要有白菊、滁菊、貢菊、杭菊等品種,均是藥用之佳品,其中杭白菊味道清醇甘美,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等功效。
杭白菊,是中藥材“浙八味”之一,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聞名,古時曾作貢品,享有與龍井茶并提之譽,其花瓣潔白如玉、花蕊色黃如金,經沸水沖泡,水呈淺綠,清香四溢,因此古人給杭白菊“千葉玉玲珑”的美稱。杭白菊是嘉興桐鄉之特産,并非産自杭州,之所以稱為杭白菊,其淵源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當時,安徽茶商汪裕泰收購、包裝白菊花,打上“杭州西湖金倫茶菊莊”标記,轉手銷往新加坡等南洋國家,後來在南洋商人梁老闆的推廣下,杭白菊揚名海内外。
菊花,可做成菊花糕、臘肉菊花餅等精美小吃,還可做成菜肴,“菊花肉”就是用菊花制作成的一道菊菜,該菜肴用蔗糖熬漿炮制的白嫩豬肉加工制成,玲珑剔透,有如白玉,每塊“菊花肉”之上,粘上幾絲菊瓣,飽飲油脂甜糖,色澤金黃,吃到口裡,香甜不膩;還有菊花魚丸、菊花肉丸、油炸菊葉、菊花魚片粥、菊花豆腐湯等菊菜,不但色香味俱佳,且營養豐富;北京有名的“菊花鍋子”(即在涮羊肉火鍋裡放些菊花煮湯),清淡味美,更是别有風味。
菊花,多姿多彩,美妙無比,自古有觀賞價值,據中華最早菊譜、宋代(公元1104年)劉蒙泉編撰的《劉氏菊譜》記載,菊花依顔色分類,以黃為正,其次為白,再次為紫,而後為紅;在公元1242年史鑄的《百菊集譜》中有“綠芙蓉,墨菊其色如墨”的描述,說明綠菊、墨菊等品種在宋代時期已經出現。
杭州賞菊習俗曆史悠久,早在南宋時期,朝廷為頌揚“太平盛世”,創辦了一年一度的“菊花燈會”(可謂中華曆史上最早的菊展),當時朝廷要求各地把最好的菊花送至都城臨安(今杭州)展出;期間,都城白天觀花,夜裡觀燈、品菊,熱鬧非凡。
在中華植物文化“四君子”(梅、蘭、竹、菊)意象中,菊花因其風姿秀美,不争媚顔色,素雅堅貞,不畏秋寒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的傲霜氣質,自古以來為世人所贊美,正是由于菊花富含諸多的文化内涵,因此常為古今文人墨客所鐘情,基于菊花獨特的審美文化意義,菊花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與蘭花、水仙、菖蒲并稱“花草四雅”。
在中華菊文化演變中,被賦予高雅聖潔、吉祥長壽、隐修淡泊之象征寓意。屈原以菊入詩,賦予菊花“高潔之美”;鐘會在《菊花賦》中從菊花形狀、顔色、花期、氣候、利養生等方面提煉出菊花“五種美德”,其中“流中輕體,神仙食也”是說菊花可延年益壽,因此菊花被賦予吉祥之美;陶淵明是賦予中華菊花人格象征意義和審美内涵定型的重要人物,菊花也因陶淵明升華為高潔、淡泊、孤傲的隐逸之花,因此,菊花被後世文人定位為“花中隐逸者”,具有“隐逸之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