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鹽馬古道景區

鹽馬古道景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1:22:55

唐高祖(李淵)武德二年(619年)在關音寺(今豐都縣龍河鎮老場金子洞下行100多米岸上)設置南賓縣,隸屬臨江(今忠縣)所管轄。

明洪武14年(1381年),因地勢狹窄,遂将南賓縣撤銷置南賓裡,并入豐都縣所管轄。南賓縣縣城駐地在今龍河鎮老場設置長達762年,曆經了唐、宗、元、明四個朝代。

自從唐高祖(李淵)在龍河鎮老場設立南賓縣以後,一條長安至長江上岸後經南賓縣去黔州(今彭水郁山統)、貴州、雲盤、越南、緬甸的古驿道,被馱鹽的馬和郵差的腳一步一步踩出來了,自從有了這條鹽馬古道後,與國外商貿和邊疆軍事文書在這條鹽馬古道上來回往返,奔走不息。這條鹽馬古道不但是國内南方幾省的交通大動脈,還是唯一從長安直通東南亞國家的國際大通道。

鹽馬古道景區(鹽馬古道西風瘦馬)1

在這條鹽馬古道離我們最近且保存最好的要數龍河鎮文廟村三組的關口,這節鹽馬古道路程雖不長,但有多個文物古迹。

走在鹽馬古道上,一溜的青石闆小階梯和小拱橋伸向龍河岸邊的“關口”古迹群。一路上,還能看到遺留下來供商人歇腳飲馬的栓馬石和道教建築陰陽柱座子等文物。

鹽馬古道景區(鹽馬古道西風瘦馬)2

來到關口,唐時,這裡有一個驿站,是朝庭向地方傳遞信息的歇腳之地,也有人說是烏江裡面的彭水郁山經都督、武平、龍河、三建等地出長江的鹽馬古道中的一段。絕壁下的龍河水高浪急,奔騰咆哮,寬闊的青石闆路通向崖口,一棵粗壯的老黃桷樹枝繁葉茂,為來來往往的路人遮風擋雨,避曰納涼。崖邊,有一座造型獨特、雄偉壯觀的古寨門,整個寨門高3.7米,寬4.7米。寨門上書“金阙聳孤高,仰膽難盡;玉階盤曲折,俯引能鬥,橫批:清虛在望”的對聯清晰可見。相傳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這裡原有一座道觀,也許就是此道觀的山門。‘

鹽馬古道景區(鹽馬古道西風瘦馬)3

寨門左側下方,有一座呈六棱形三層寶塔的縣級保護文物“惜字塔”。此塔系清代人講究環保,在塔裡存放書籍的地方。提倡“敬惜字紙,延壽一紀”,如果把書籍亂扔,下輩子或者下一代就是文盲凡夫。

鹽馬古道景區(鹽馬古道西風瘦馬)4

在惜字塔旁邊的峭壁上刻有“劍壁雲生——王元曾”七個大字。這地為何有王元曾的手迹呢?原來,清代中甲科舉人王元曾受朝庭任命,1861年由湖南到廣西擔任巡撫,路過這裡時,見到眼前的壯觀景象,有感而發,揮筆寫下了“劍壁雲生”四個行書大字,落款為:王元曾書,辛酉年春題,這幅石刻距今161年了。

鹽馬古道景區(鹽馬古道西風瘦馬)5

也有人說是清代中甲科舉人王雲曾在1861年路過此地去越南征地留下的墨寶,王雲曾居官8月判結積案1000餘件,出師越南,水陸兼進,積勞病死。

下行不遠便是懸崖,由于年代已久,路已在此中斷。轉回頭又見一處突出的崖壁上,有一組摩崖造像特别引人注目,石龛上的15尊羅漢簇擁着前面的送子觀音、淨瓶觀音和千手觀音。千手觀音頭戴寶冠,着交領造像,開鑿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雖然己有近180多年的曆史,但至今依然香火旺盛,每逢觀音生日,(農曆2月19、6月19、9月19)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鹽馬古道景區(鹽馬古道西風瘦馬)6

晚清詩人,曾任廣西直隸知州、通判等職的豐都栗子籍人士王虞卿,在遊覽關口後,寫下了《關口紀勝》詩句:蓬萊之境神仙宮,海波蕩漾日輪紅。削平石壁路方出,鑿破山根基始成。手把危欄絕頂看,晚鐘催客久留難。不僅寫出了關口之險要,更使王虞卿面對如此壯觀景象,直到日落黃昏,百鳥歸林,暮鐘敲響之時,仍然不仍離去的惆怅心情。

鹽馬古道景區(鹽馬古道西風瘦馬)7

漫步鹽馬古道,暢聞駿馬鈴聲,古代通往西南各地的鹽馬古道,是大山人背鹽購物通道;是古朝長江黃金水路通往西南地區及越南、緬甸的必經之路;龍河鎮的關口是古驿站,是傳達朝廷信息中轉站。此道上還能看到古代人拴馬扣。

鹽馬古道景區(鹽馬古道西風瘦馬)8

龍河流域的名勝古迹就象一串串耀眼的珍珠,放射出璀璨的光芒;龍河流域的燦爛文化,随着奔騰不息的龍河水流入萬裡長江,奔向浩瀚海洋。

鹽馬古道景區(鹽馬古道西風瘦馬)9

(此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