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1 14:02:16

前不久,好友向我吐槽了一件工作上的事情:

正值建黨一百周年,好友所在的設計組接了一個制作相關宣傳海報的工作,需要她收集客戶的需求和物料。

這本來不是一件多難搞定的事情,但是跟她對接的客戶卻有點不靠譜,本來整理好需求清單發文檔就 ok,但對方卻選擇了微信溝通

微信溝通也不是不可以,但客戶發的是一堆 60 秒的語音方陣!

最要命的是,對方口音超重,不僅她聽不明白,連語音轉換都失靈了。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1

除此之外,客戶還發來了一組對接名單,但不是文檔,也不是直接的微信文字,而是 Excel 表格截圖……

于是,大串大串的聯系人電話,我朋友隻能慢慢手動錄入。

光是聽她的描述,我已經感覺要窒息了……

說真的,要是我老闆,客戶,同事這樣給我發微信,我絕對不回複!(開玩笑地要回要回要恰飯的)

職場上,發微信這件事,還真是有講究的。

有些形式,千萬别随便用!

在職場上,微信是作為工作交流的工具存在的,所以我們需要考慮兩件事:

這樣發消息是否足夠效率?

對方是否方便接收?

接下來我們要講的 4 個注意點都圍繞這兩個要義展開。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2

不要随便發語音

第一個注意點就是,職場上不要随便發語音。

可能有人覺得,語音這個功能按下一個鍵就能講話,松下就能發送,不比敲敲打打方便多了?

嗯……發的人是方便,那聽的人呢?尤其是在職場。

職場上與他人交流時,能用文字解決的事情,就不要用語音,即使你的聲音再怎麼富有磁性也不可。

為啥?因為語音浪費時間,有場合限制,不是随時随地都方便收聽。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3

工作場合一般是比較安靜的,開會的時候就更是如此了,如果需要聽語音的話,那對方還得恰好備着耳機。

而且畢竟就目前來說,張小龍還沒有開發微信拖拽進度的功能,我們常常為了聽清某一個詞,需要反複從頭聽起,若是遇到普通話不好的同事,那便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

更别說在和領導進行溝通的時候了。

最近熱播的職場綜藝節目《閃閃發光的你》,蘇俊鑫在和莫總交流時就采用了發語音的方式,這一做法立馬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其中大多數人都持反對态度,認為語音浪費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效率,陳銘老師後來也針對此事做了詳細解釋。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4

雖然語音看似很快,但雙方在溝通時都用了同等的時間去說明某件事情;文字雖說要手打,但領導卻能在短時間内獲取自己所表達的含義。

因此用文字在和上級溝通時,其深層意義也可以理解為節約對方的時間以表尊重。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5

不要随便發截圖

有工作經驗的職場人估計都經曆過需要添加同事的電話号碼抑或是出差需要告知他人客戶地址的的事情,針對此事的處理,一般來說直接複制要好過發截圖

二者的區别就在于後者多了一個從圖中提取信息的過程,而且如果截圖展現的信息過于龐雜,就會造成一時半會兒無法抓取準确信息,浪費時間和精力。

而後者用文字直接表述也會顯得相較而言更加直觀便捷。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6

而且,像電話号碼,地址這類信息,如果你也是一個截圖發過去完事,那估計對方順着 WiFi 來給你一拳的心都有了。

所以,為了雙方都方便,不要随便發截圖,尤其是對方也需要提取信息的内容。

不過如果是那種需要展示來源的信息就另當别論了。

其實不管是作為員工也好,還是作為同事也罷,我們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深思問題,在最短時間内實現工作效率最大化。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7

不要斷句過多

其實職場溝通中的窒息感還來自于酷愛斷句之人,三五成一行,行行都相稱,可謂是把短句運用得爐火純青。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8

你要是跟朋友這麼發消息也就算了,千萬别在工作群或者給領導私發時用這種句式。

一來你斷句多,說明對方接收信息的次數也會增多,消息提示就會不停地閃。

試想對方本來就很忙,突然收到一條信息,打開一看一句話都沒說完,于是放下手機,兩秒後又收到了消息提示,你是不是很想打人?

再假設你是在工作群裡發信息,那麼你就幹了一件非常令人厭惡的事情——刷屏。

所以,在與他人溝通中,能用一段話表述清楚的事情就不要用多句來表達,以免過多的語音提示音為他人平白增添煩躁之感。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9

不要問「在嗎」

要說什麼是職場微信聊天中的大忌,「在嗎」絕對以高票入選。曾經久久醬就是對這句「在嗎」深惡痛絕,備受煎熬。

之前我就有一個同事,因為剛入職業務能力不太熟練,想詢問我關于微信公衆号運營的一些問題,便以「在嗎」作為溝通開頭。

但是因為我沒有及時看到消息晚些時候才給她回複,結果就有了這些對話内容。

給大家 po 出聊天記錄,感受一下這份窒息感。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10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也都知曉了其中原委,「在嗎」看似是禮貌詢問,對他人的尊重,但是卻存在很多弊端。

就我自己而言,别人給我發一句「在嗎」,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萬一我回答了「在」,你說要找我借錢怎麼辦?

而且「在嗎」這個問題本身就沒啥意義,如果對方在,你們可以順暢地溝通下去,如果對方當時不在,等有時間了回複你一個「在」,結果你卻不在了,那就會形成一個一來二去就是講不到正題的拉鋸戰。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11

因此,若是有事需要與人溝通,最好的方式即是開門見山,有話直說,切記不要把時間花費在無意義的等待上,當然也不能忽視基本的禮貌禮節,就像這樣: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12

給領導發微信總是做最後回複的人(同事不回複你微信)13

如今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微信已然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這其中的溝通禮儀,也展現一個人的品行禮節,成為了我們對外的社交名片。

而身處于如「戰場」的職場,更需要注重與同事,與領導之間的溝通方式。

不成熟的人總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怎麼方便怎麼來,但真正成熟的人,會多想一步,主動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問題畢竟,給他人以方便,就是給自己以方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