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天一點趣味心理學如何治愈心傷

每天一點趣味心理學如何治愈心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07:43:45

我們曾經收到這樣一封長長的私信,這位朋友詳細地描述了自己是如何的愛自己的前任,為其付出了多少, 又因為兩人分開多麼難過。在這位朋友的故事中,前任最後劈腿了,在此之前還欺騙了對方很長一段時間。但來信的最後一句話卻是:“我很傷心,也很生氣,可我一點也不恨他,可能是我對他的愛還是不夠,我不夠好,無條件的愛應該能接納他的一切。”

在這位朋友的叙述中,我感受到的更多的并不是他對前任的感情,而是一種像是為了滿足自己某種需求的,“聖母”式的自我感動。什麼是“聖母”?

“聖母”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内特有的網絡詞彙,大概指的是那些沒有原則和底線地包容、原諒他人,且同情心泛濫以至脫離了客觀事實和是非的人。顯然,它在網絡語言中是一個貶義詞

親密關系中的“聖母”無論被如何對待,都會不斷地為對方付出和奉獻,任對方予取予求。這是他們一種主動、自發的行為,他們能從中獲得一種虛假的自我滿足感。

每天一點趣味心理學如何治愈心傷(知我心理學關于)1

那麼,“聖母”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呢?

1. 矛盾的低自尊自戀者

之所以總是和那些需要自己幫助、犧牲或拯救的人在一起,是因為聖母認為自己配不上好的愛與尊重。他們通過去愛這樣的人來确認自己是有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而即使被對方傷害,也是符合聖母們心中“我果然不值得被愛”的這個預期的。

另一方面,他們其實又是自戀的。聖母們認為自己會是那個特别的人,是那個能夠理解對方、拯救對方,能給到對方别人給不了的愛的人。當他們扮演一個照顧者的角色時也是如此。

他們常常懷揣着“我不能離開他,如果我離開他,他就太可憐了/不能好好生活了/沒有人愛了”的想法;但這樣的想法實則透露了一種把自己放在比對方更有能力、更優越的位置上的心理。

每天一點趣味心理學如何治愈心傷(知我心理學關于)2

2. 看似無欲無求的“聖母”其實有着極強的控制欲

懷有強烈拯救欲望的人,其實往往也有着強烈的控制欲,聖母就是這樣一類人。他們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腳本。人生腳本指的是,你對自己人生中發生的故事的書寫和規劃。而那些控制欲過強的人的規劃可能是偏執的、脫離了實際的。比如,“我的愛情都應該有好的結局,我愛的人在最後應該要同樣愛我,隻要我對他們足夠好,隻要我用盡全力去愛他們”。

聖母們可能比他人更不能接受自己的人生腳本中有意外和缺陷,他們不會承認自己選擇了錯誤的對象,或是這就是一段會失敗的關系。所以,當這樣的“意外”出現時,他們會想要強行用自己的方式去書寫,持續不斷地付出,試圖将故事扭轉回劇本中“完美的結局”。

但,控制欲不強的人在同樣的情況下,更有可能選擇接受和放棄——及時退出并止損。即便這個過程同樣痛苦,但起碼他們是接受“兩人并不合适,這是一段失敗的關系”的現實的。

“聖母”和我們常說的“讨好者”/“老好人”有什麼區别?

兩者看起來都是會完全犧牲自己需求的、近乎沒有底線的取悅他人的人,但聖母隻是取悅特定的人(通常是他們的伴侶), 而人際交往中的讨好者則是會讨好幾乎周圍的所有人。

同時,即便兩者的潛意識裡或多或少都帶着“想要被别人喜歡”的心理,但聖母抱着的是一種自我陶醉的滿足感,他們享受付出和奉獻的本身;但讨好者其實是會在不斷滿足他人需求中感到困擾的。

每天一點趣味心理學如何治愈心傷(知我心理學關于)3

聖母們通常會挑選什麼樣的伴侶呢?

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那種沒有獨立生存能力的人。

這種情況比較好理解,這樣的人時刻需要聖母在身邊支持他們、滿足他們的需求,給他們提供精神上、生理上及物質上的幫助。在這一類人身邊,聖母會感到自己是一直被需要的,感到自己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對方離開了我,就活不下去了”。

第二種則是通常人們認為的“渣男”/“渣女”。

那些難以被取悅的、對自己不好的,且往往在感情中劣迹斑斑的人。對于這種類型的伴侶,聖母會認為,雖然他們看起來桃花不斷、身邊從不缺人,但他們并不是真的快樂、幸福,聖母相信隻有自己看穿了他們并相信自己可以感動他們——“其實那個人很缺愛”。

在第一種伴侶身邊時,聖母們相信對方需要自己;

在第二種伴侶身邊時,聖母幻想自己的愛和付出可以感動伴侶。

總之,聖母們會主動地将自己投入一段“艱難”的關系中,即使他們自己可能意識不到。但宏觀的去看待他們以往的戀愛史,會發現他們隻會選擇這樣的伴侶。他們有着強烈的拯救欲,并認為自己是有能力拯救對方的。他們會認為伴侶是可憐的,對對方充滿了憐惜。然而,真相往往是他們其實“拯救”不了任何人,包括他們自己在内。

另外,作為關系中的聖母,即使在關系中被傷害,他們也很少責備/憎恨對方,甚至還會反過來責怪自己。在周圍有人提醒自己離開,或是勸阻自己時,他們不僅不會采納,還會在心中抱着一種“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态度;以及一種“你們都說他不好,那我就更不能放棄他了”的心理,再一次強化了自己給自己的“拯救者使命”。

以上。

你覺得你身邊有疑似“聖母”的人嗎?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如果想繼續了解“聖母”相關内容,歡迎關注“知我心理學”,我們會為大家繼續推出相關的内容。

關注頭條号“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号、悟空問答最佳幹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