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石炭紀,三億多年以前,地球上有一種巨無霸蜻蜓,它們翅膀展開後有70厘米長,輾轉在密林間,随便揮一揮翅膀,就能帶走半樹的枯葉。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主角,巨脈蜻蜓。
圖片來源:Catciència o quasi
巨脈蜻蜓生活在石炭紀的密林中,它們的身體結構跟現代蜻蜓比較類似,隻是生殖孔的位置有一些區别,從化石反應的情況來看,它們的生殖器分布在尾巴末端的位置,而現生蜻蜓的生殖器則靠近頭部一些。
現代蜻蜓交配
另外,巨脈蜻蜓的複眼也是它的一大利器,每隻複眼上有近30000個小眼睛,可以在不轉頭的情況下看到身體的各個方向,而遇到移動的物體時,還能根據相對位置變化判斷它們的運動速度,有了這樣的眼睛,它們才能在捕食和逃生時靈活應對,制霸天空。
現代蜻蜓複眼
而且巨脈蜻蜓的口器也十分發達,主流觀點一般認為它們以體型較小的動物為食,包括其他蟲子,魚類,兩栖類等等,可是有證據卻顯示它們也會食用植物果實和汁水。
巨脈蜻蜓捕食 圖片來源:知乎@孫綠
除了眼睛和口器外,翅膀也是它們能夠成為巨無霸物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遙遠的石炭紀,動物剛剛登陸大地,進化出的翅膀讓蜻蜓的世界上升了一整個維度,其他生物隻能在水中厮殺、陸地拼咬的時候,巨脈蜻蜓揮動着靈動的翅膀飛上了天空。
從此它們不用再擔心被水中或者地面的動物捕食,還能把卵産距離大型生物較遠的淺池裡,讓幼蟲在相對安全的前提下成長發育。而由于體型相對較大,它們的幼蟲在水中也是很有威懾力的,經常會捕食一些幼小的魚類。
巨脈蜻蜓幼蟲捕食幼小魚類 圖片來源:網絡
為什麼當時會有這麼大的昆蟲?是因為空氣中含氧量的關系。
在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植物成了地球陸地上最成功的開拓者,森林遍布全球大部分陸地。在廣袤植被的蔭蔽下,大氣中的氧氣含量也迅速攀升,達到35%,是如今大氣氧氣濃度的近2倍(真可謂遍地都是天然氧吧~)。
而由于蜻蜓是用腹部的氣門和延伸的氣管來進行呼吸的,含氧量的飙升會加速它的呼吸和代謝,加上充足的食物和前面提到的幾大優勢,它們的體型就開始了“肆無忌憚”的擴張,并最終定格在與氧氣濃度相适宜的70cm。
巨脈蜻蜓和人類對比 圖片來源:林佰川
但是後來,由于光合作用導緻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降低,于是全球溫度也開始下降,森林面積大幅度銳減,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也開始減少,沒有了充足的氧氣,食物也越來越少,這樣以來,巨脈蜻蜓不得不縮小體型适應環境,從此不複往日雄風了。
至于以後會不會再出現這麼大的蜻蜓,科學家給出的解答是應該不會,不過不排除特殊情況。因為人類的存在,地球表面森林面積正在逐年減少,含氧量不會再有大幅度提升的趨勢,因此僅從這一點來說,巨型昆蟲應該不會再出現了。
哈哈,這麼大的蜻蜓,如果還活着,有沒有想一下怎麼吃合适?清蒸?紅燒?還是直接炸?生活中你還見過什麼樣的奇奇怪怪的動物,歡迎留言告訴大家哦!另外記得關注爬科普頭條号,每天帶你了解一點科普小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