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蜉蝣
沒有誰喜歡和一個行為舉止毫無教養的人交往,孩子也是如此,有規矩,懂禮貌的孩子的·總是更讨人喜歡,也更能交到朋友。
一個孩子的教養,是父母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集中體現,要想讓孩子有教養,必須從小給孩子立下這11個規矩。
1、禮貌用語經常挂嘴邊
見面主動說“你好”;
和長輩說話要用“您”;
請人幫助要說“請”“麻煩”;
接受别人的幫助要說“謝謝”;
冒犯了别人要主動說“對不起”。
孩子雖小,但是也要從小養成說禮貌用語的習慣,因為禮貌才是孩子最重要的通行證。
2、見到熟人主動問好
告訴孩子主動問好的重要性,見面主動問好,是能讓彼此都能感覺更好的行為,是一種增進彼此聯系的行為。
尤其是見到長輩主動問好,這是對長輩尊敬的行為。
有些孩子比較害羞,父母也不要強迫孩子批評孩子,要給孩子一點時間,耐心鼓勵引導孩子,等孩子熟悉後,自然就會主動問好了。
3、犯錯了要主動道歉
誰都會犯錯,孩子更是不例外,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要覺得孩子年齡小,就袒護孩子。
正是因為孩子年紀小,所以才更要好好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事情就要勇敢道歉,及時表達自己的歉意,做出彌補行為,争取取得對方的原諒。
道歉并不可恥,也沒那麼難為情,相反,一個知錯就改的孩子,更會受他人的歡迎。
4、吃東西不吧唧嘴
據網絡調查顯示,排名“飯桌十大惡習”之首的就是吃飯時吧唧嘴。
吧唧嘴是指人吃飯時發出很大的響聲,是吃飯時不注意形象,形成的一種壞習慣,給人的感覺是沒教養,不尊重人。
告訴孩子,吃飯時不要吧唧嘴,哪怕飯菜再香,也要注意用餐禮儀,這不僅是中國人講究的素質,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個人素質修養。
并且,告訴孩子,當你想說話時,要先把嘴裡的食物咽下去再開口。
5、進别人房間先敲門
進入他人房間前,一定記得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才可以進入。
切不可直接推門而入,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敲門,一次敲三下,如果沒有響應,可以再敲三下,可以問“請問有人在嗎?”“我可以進來嗎?”
不要一直連續大聲地敲門,這也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6、未經允許不動别人的東西
自己的東西保管好,别人的東西不能要。
告訴孩子,當你需要使用到别人的東西,或者對别人的東西很感興趣,想要拿過來看看時,要先禮貌的詢問主人:
“可以把你的**借我用一下嗎?”
“你的**好漂亮,我可以拿着看看嗎?”
當别人同意了,你才能拿,并且在過程中要小心保管好别人的東西,不要損壞。
7、說話的時候注意音量
當你和别人說話時,要注意不要太大聲,隻讓該聽見的人聽見,沒有人想知道你的事情,也沒有人願意自己的事情被别人聽見。
說話聲音的高低,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梁實秋說,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
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個人的自我修行。
8、不可以浪費糧食
從小讓孩子明白,糧食來之不易,讓孩子養成光盤的習慣,夾到碗裡的食物再難吃也要吃掉,碗裡不要剩東西。
吃東西時不要眼大肚子小,吃多少拿多少,不夠再取,不要讓孩子養成随便浪費的習慣。
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每天的飯菜要适量,吃多少準備多少。
當孩子剩飯時,要麼監督孩子吃掉,要麼留着讓孩子下頓吃,這樣孩子就會養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
9、公衆場合不要影響他人
一位作家說過:“在有旁人的時候,安靜是一種禮貌,不管是什麼聲音,哪怕是音樂,當别人不需要它的時候,就是一種噪音。”
在課堂、餐廳、醫院、圖書館等一些需要安靜的公共場合,保持安靜既是一種公共規則要求,也是孩子自身應該具備的良好習慣。
告訴孩子,公共場合不要大吵大鬧,不要跑來跑去影響他人,讓孩子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是家父母的責任。
10、不要随意評論議論别人
很多孩子喜歡給别人取外号,例如人家長得胖,就叫人家“小胖墩”,人家戴眼鏡,就叫人家“小四眼”。
這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或許是一種玩笑,并不帶有惡意,但是對别人來說,卻是一種傷害。
告訴孩子,保持着對别人的尊重,不會随意去評價他人,不要在背後議論别人,保持着一顆公正的心,這是一種教養。
11、不要亂發脾氣
很多孩子脾氣一上來,就會不管不顧地亂發脾氣,甚至遷怒他人。
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正常的,但是父母卻要做好引導教育工作,要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懂得控制和疏導負面情緒。
讓孩子學會正确的情緒處理方法,自己消化,或者和家人溝通,共同解決問題。
讓孩子認識到,不管是誰,都沒有義務當你情緒的垃圾桶。
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高不高,一個人的教養決定了一個人飛得遠不遠。
教養是一個人一生中最貴的名片,願你的孩子也有一張這樣的名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