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令人印象深刻的三座建築

令人印象深刻的三座建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7 04:58:33

被稱為“現代建築最後大師”的貝聿銘,一生活了102歲。他出生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年輕時候去美國讀書,學習建築。雖然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但由于他是華人,并且在建築中崇尚東方文化,希望把東方建築理念融會貫通到西方建築之中,因此一開始就備受打擊。不過他卻能夠在一片輕蔑之中,堅持并執着于自己的設計理念,最終獲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贊揚,成為了世界級的建築大師。由他設計的許多建築物,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地标性建築,享譽世界。那麼,貝聿銘原本并不被西方所接受和看好,為什麼最終他卻能夠成為世界級的建築大師呢?

令人印象深刻的三座建築(他的建築設計成為世界各地地标)1

(貝聿銘)

貝聿銘是蘇州望族之後,家族在蘇州已經興旺了600年。現在蘇州著名的景點獅子林,曾經就是貝氏家族的私家花園。可見貝聿銘的家族之富有,家族曆史之悠久。貝聿銘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族之中,中國傳統文化給予了他很大的熏染,同時,中國的傳統建築,也讓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後來,他被送到上海青年會中學讀書。當時上海正在建造上海國際飯店。這棟上海國際飯店有24層,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設計師是匈牙利的拉斯洛·邬達克。貝聿銘在感歎之餘,也産生了很大的觸動。他覺得,如果這個建築是中國人修建的,那就實在是太完美了。可以說,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有了要當世界一流建築大師,為祖國修建出更多地标性建築的理想。

1935年,18歲的貝聿銘被他的父親送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院學習。不過,貝聿銘對于學校那種非常陳腐的傳統建築理念很失望,因此很快他就轉到麻省理工學院學習。他在麻省理工學院,聽了一次世界著名建築大師科布西耶的演講,他說,這是對他一生産生重大影響的一次演講。在學校裡,他成為世界著名的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的弟子。

不過,貝聿銘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的一些建築理念和西方那些建築大師的理念,産生了一定的沖突。因為西方建築大師傳授給他的,都是歐洲和美國的建築設計,很少有東方的元素,尤其很少有中國的元素。所以貝聿銘一開始就希望能夠把自己所了解的東方元素,融入建築設計之中,并且他給自己的三個兒子的取名都是寓意着中國文化。這三個兒子分别叫做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包含着安定中國、建設中國、禮治中國這樣一些意義在裡面。

不過,貝聿銘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他在西方卻得不到認可。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當時中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并不被西方國家所認可。貝聿銘于1939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雖然他出身名校,是高材生,但是并沒有人把他當回事。因此,他隻是去哈佛大學擔任建築系當助教。

不過,這顯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想要的,就是離開校園,開始他自己的建築事業。

令人印象深刻的三座建築(他的建築設計成為世界各地地标)2

(美國大氣研究中心)

貝聿銘設計修建的第一座建築物,是上海藝術博物館,那已經是在1946年。幸運的是,他一炮走紅,博物館獲得了他的老師格羅培斯的高度肯定,格羅培斯說,這是我見過的最精緻的學生作品。

1948年,貝聿銘到紐約,受到了房地産大亨威廉·齊肯多夫的邀請,擔任威廉·齊肯多夫公司的建築總監,成為這個著名的公司,第一位受聘的中國建築師。他在這裡呆了長達七年的時間。

不過,貝聿銘可不願意僅僅停留在房地産的建築設計上。他的理想是要修建出世界級的建築傑作,并且還要把自己一生追求的東西文化元素融合進去。他不能僅僅是一位建築工人,他還應該是一個藝術家。

1961年,貝聿銘拿下了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項目。這個項目建造在海拔近兩千米的科羅拉多山脈上。1967年,這所建築落成以後,貝聿銘大獲成功。他成功的關鍵,一是他能夠做到讓建築物和周圍的環境和諧融洽地配搭在一起,二是能夠非常好地保持基地的生态,三是他能夠充分做到節約。這所建築物,後來還成為一些影片的取景之地。

這個建築的成功,讓他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這個人就是肯尼迪的遺孀傑奎琳。當肯尼迪總統遇刺後,傑奎琳要修建一所肯尼迪紀念圖書館。傑奎琳被稱為世界上最優雅的“第一夫人”,雖然她自己長得不是非常漂亮,但是她在時尚打扮上,當時是引領世界潮流的。同時,她也非常挑剔,很多人設計的圖紙,她都看不上眼。

最終,貝聿銘用自己的建築設計,成功打動了這位夫人,獲取了她的信任,從而成功地設計并建造出了這所圖書館。

1979年,貝聿銘回到中國,擔任了香山飯店的設計。香山飯店的設計,充分地展現了貝聿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以及對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的融會貫通。他把香山飯店修建得古色古香,又現代時髦,和周圍的環境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水乳交融的感覺。

令人印象深刻的三座建築(他的建築設計成為世界各地地标)3

(巴黎盧浮宮)

貝聿銘一生中最了不起的建築,就是他翻修巴黎盧浮宮。

巴黎号稱是世界藝術之都,巴黎人與生俱來的那種貴族氣質,也讓他們非常傲慢。對于出生于中國的貝聿銘,他們并不看好。而貝聿銘為盧浮宮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入口,剛一設計出來,就引起了很多傳統法國建築師的憤怒,以及他們的口誅筆伐,認為貝聿銘這就是在破壞盧浮宮的文化。

不過,當時卻也有不少人支持貝聿銘,認為他的設計精巧奇特,不僅不是破壞,反而是盧浮宮的點睛之筆。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争論以後,最終法國總統密特朗給予了貝聿銘高度的信任,拍闆同意修建了這樣一個建築物。

而現在,這個入口已經成為了法國非常著名的景點之一。雖然盧浮宮還有其他入口,但是很多人甯願排隊,也要從這裡進入盧浮宮,這座玻璃金字塔,已經成為了法國巴黎的地标性建築,其光彩甚至超過了埃菲爾鐵塔。

貝聿銘一生的巅峰之作,同時也是他設計理念最完美的呈現,就是他在自己的故鄉,設計了蘇州博物館。

蘇州是貝聿銘人生的起點,同時也是他人生的巅峰。在這裡修建博物館,讓他心情無比激動,也深感責任重大。

而最終,貝聿銘的設計,讓自己一生的建築理想,在這裡得到完美呈現。一方面,貝聿銘采用深灰色的花崗石取代了傳統中的灰瓦,又使用了白色牆面,從而讓建築物淋漓盡緻的表達了江南園林的風韻。遠遠望去,簡直就是一幅漂亮的吳冠中的水墨畫。或者說,吳冠中水墨畫,正是從貝聿銘的建築設計中找到了靈感。

另外,在整個建築構架上,貝聿銘充分發揮了玻璃及鋼鐵的作用,同時積極地使用了更具有現代感的幾何架構,把大量的光線引進博物館,同時又用木架構,對博物館裡面的寶貝,進行了極好的保護。

可以說,貝聿銘一生的建築設計,走到了巅峰,這個蘇州博物館,也成為他的封筆之作。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走完了他102歲的完美人生,一代傳奇謝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