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中對父母盡孝最難的是什麼

論語中對父母盡孝最難的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9:04:59

論語中對父母盡孝最難的是什麼(論語孝順父母有3條原則)1

圖片 | STW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1

早上出去買菜,聽見幾位奶奶在菜攤旁聊了起來:

“孩子工作忙,我一個老人家,隻能給家裡幹幹家務、帶帶孫子。等以後幹不動了,我就自己去養老院,不給孩子增加負擔。”

“我現在也是趁還有氣力,多給孩子幫幫忙。家裡面安頓好了,孩子在外工作也放心。”

“你們還能和孩子一起住呢?現在年輕人都喜歡自由,喜歡私人空間。除了帶孫子,我可不敢上兒子家裡打擾他們的生活。”

“可不是嘛!要是兒媳婦對我們有意見,兒子在中間也為難。”

“但誰又想去養老院呢?和家人待在一起才溫暖。我們也沒什麼要求,每天能看見孩子,能給他們幫得上忙,減輕他們的負擔,就心滿意足了。”

奶奶們很快就把話題轉移到小區的八卦消息上,她們不願意也不敢多想以後的生活。

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孩子付出無私的愛。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母親痛疼難耐,生活難以自理,生理上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父親忙前忙後,伺候妻子,也沒日沒夜地照顧孩子。

喜得幼子,父母又奔波在掙錢養家的路上。錢,花在房子上,花在孩子的教育學習上,花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開支上。甯願自己啃饅頭,也得讓孩子吃上肉。

孩子長大了,父母先是掙錢為孩子攢出一套婚房,而後又幫忙照顧孫子孫女。

父母的一生,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心力都奉獻在孩子身上。老了,他們仍無私地為孩子着想,擔憂着他們的事業,也擔心自己是否影響孩子的生活。

有時候,電話拿起來,又放下了。生怕一通電話打擾了正在工作的孩子。

父母并不苛求孩子的報答與感恩,但孩子又如何能忘卻父母的種種付出呢?

春秋的時候,子遊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大意是,現在所謂的孝順,隻是能贍養父母而已。像犬馬這些動物,它們也能養活它們的父母。人子不尊敬父母,那他和禽獸又有何區别呢?

論語中對父母盡孝最難的是什麼(論語孝順父母有3條原則)2

1 孝順的第一條原則:贍養父母

雖然《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但贍養父母,就是寄送贍養費嗎?

養,首先要關心父母。即使是養貓養狗,我們都會關注它們的健康狀态,關心它們的情緒。對于父母,我們更應當關心他們的身體、心理以及生活,就好像小的時候,父母關心我們一樣。

對父母有所了解,才能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身心舒适。有時候,父母喜歡幹活,幫忙打理家務能讓自己安心、愉悅。倘若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僅僅是出于擔心父母勞累而不讓他們幫忙家務,反而會影響父母的心情。

對父母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父母心理上的郁結,能針對性地化解誤會。不然,心頭不快,終日心事重重,父母的身體也會因此變差。

贍養父母,要養身,更要養心。

2 孝順的第二條原則:尊敬父母

無私與寬容,讓父母承受了我們無數的抱怨。

當我們尊敬陌生人,甚至把笑臉都朝向陌生人的時候,最親密、最愛我們的人卻遭受着傷害。因為他們知道,孩子生活和工作上不順,有氣得撒,别氣壞了身子,也别抑郁壞了。

愛,容忍了任性,但任性不能得寸進尺。《禮記》說:“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大意是,用怨恨報答恩情的人,是無法被教育的小人。孔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父母愛我們,寬容我們,那我們也應當愛父母,尊敬父母。哪怕拿出對待陌生人萬分之一的尊敬,也能讓父母感到一絲慰藉。

尊敬父母,還要尊重他們的選擇、自由和人格。

父母,也是夫妻,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人際關系。

一味地講究孝順,整日供養着父母,有時也會讓父母感到不适。正如我買菜時碰到的奶奶一樣,她們願意和同齡人一起分享八卦、分享心事,和她們一起遊玩、一起跳舞。

生活,是一個個世界。在不同的世界裡,自己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釋放不同的情緒,獲得不同的心理狀态。不要讓“孝順”把父母多樣的生活變成單一的世界。

論語中對父母盡孝最難的是什麼(論語孝順父母有3條原則)3

3 孝順的第三條原則:懂得勸谏父母

孔子說:“事父母幾谏。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大意是,事奉父母的時候,父母若有不對的地方,要及時勸谏。倘若父母不聽從,自己也要保持尊敬的心态,不抵牾父母的意願,心裡頭也不能怨恨父母。

随着年齡的推移,信息不對稱、心理上的執着以及對自己和孩子身體的擔憂,都會讓父母作出不合理的行為。比如教育孫輩的理念不合,對家人的期望和要求有失偏頗等等。

更嚴重的,譬如相信某些養生節目,購買大量綠豆來排毒;譬如相信某些“孝順”的陌生人,購買大量的保健品;譬如相信某些“活佛”“高僧”,供養他們獲取開光的機會等等。

老人被騙的案例,數不勝數。騙子團夥更是針對老人最為薄弱的心理環節,策劃了一系列的詐騙方案。如果孩子與父母能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渠道,父母願意告訴孩子他們最近想要購買什麼,那麼孩子多半能及時發現詐騙問題,并且有效地勸谏父母。

騙子團夥看重的,一是某些父母與孩子缺乏交流,他們不會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是即使父母跟孩子說了他們要購買的産品,長期不良的交流環境不僅會讓孩子的勸阻變得無效,而且還會激發父母的逆反和固執心理,更堅定地去購買那些産品;

三是正因為父母與孩子關系不佳,那些佯裝能聽得進父母唠叨的人員才能趁虛而入。

歸根到底,勸谏父母的前提是我們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并且通過适當的表達來說服父母。

勸谏,不是命令。父母不是兩三歲的小孩,他們有自己的經曆,能做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斷。有時候,和顔悅色的讨論,要比義正辭嚴的斥責有效得多。

敢于勸谏,不當受氣的小輩;懂得如何勸谏,也不讓父母受氣。

好的交流,能讓人事半功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