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前後,工業化國家就有形位公差标準。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準,
1978年推薦了形位公差檢測原理和方法。
中國于1980年頒布形狀和位置公差标準,其中包括檢測規定。
01
—
形位公差标注樣式
形位公差包括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點、線、面構成的,這些點、線、面稱為要素。機械加工後零件的實際要素相對于理想要素總有誤差,包括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這類誤差影響機械産品的功能,設計時應規定相應的公差并按規定的标準符号标注在圖樣上。
02
—
形狀公差标注樣式
03
—
位置公差标注樣式
04
—
方向公差标注樣式
06
—
跳動公差标注樣式
07
—
輪廓公差标注樣式
08
—
形位公差數值範圍
09
—
形位公差标注實例
10
—
形位公差國家标準
GB/T 1182—2008《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幾何公差 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标注》。GB/T 1184—1996《形狀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 4249—2009《産品幾何技術規範(GPS)公差原則》。GB/T 16671—2009《形狀和位置公差 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GB/T 13319—2003《形狀和位置公差 位置度公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