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9:30:50

對于山城重慶來說,位于西部近郊的虎峰山的确不那麼出衆,這裡既無文人墨客的遺迹,也無峻險绮麗的風姿。甚至因為過于“平淡”,就連重慶本地人也不一定聽說過。

然而,菜菜卻看上了這座小衆的山頭,她辭職後,用了三年時光,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在這座偏僻的深山老林裡搭建了一間屬于“隐者”的民宿。

她不是想把自己“藏”起來,而是想把中國人古老的智慧帶回喧嚣的生活,讓人們在霧氣升騰的山林中,尋找到走回内心的平靜之路。

傍百年步道,隐于林海之中

虎峰山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曾家鎮境内,沿着石闆步道拾級而上,可以到一座古寺殘垣埋沒在山頂的荒草中。

據說該寺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間,名為“虎峰寺”。得益于成渝古道的繁榮,這裡曾經香火鼎盛,往來商販、僧侶繁多。後來因為時代的動蕩與洗滌,古寺已消失,隻剩下一些殘破的佛像和基石。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

山頂的荒草中,千年古寺隻剩下一些殘破的佛像和基石。 本文圖片均為“寺下山隐” 圖

菜菜的民宿就位于殘廟之下,所在的位置正好是一處平坦的山坡,因此遠遠望去,三層玻璃小樓就像被包裹在蒼松翠柏間的一顆透明的寶石,周圍幾乎沒有看不到任何燈火。而其實它又離城市沒有那麼遠,登上虎峰山頂可以俯瞰璧山主城全貌和重慶大學城地區。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

菜菜的民宿就像蒼茫樹海裡的一顆透明的寶石,周圍看不到任何燈火。

“我的性格比較喜歡安靜,不太喜歡從衆,所以有做民宿的想法後,我就開始往周邊不太知名的山頭裡面去選址。”

2016年,菜菜第一次來到這裡時,民宿的原址上是一間破舊的村屋,屋子的前主人是一位獨居的高齡老婦人。據說,重慶衛視還曾為她拍過一個紀錄片,講述了老人隐秘在山坳裡的傳奇故事。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3

菜菜第一次來到這裡時,民宿的原址上是一間破舊的村屋。

而直到見到屋子的刹那,菜菜才真的覺得不可思議。“周邊的很多農戶都遷到山腳下去了,出山隻有一條陡峭的古道,真的難以想象她一個老人是如何生活在這裡。”

一年前,老人去世了,村屋也因此被廢棄。留在菜菜眼前的隻剩下夯土老房的殘垣斷壁和一片寂靜的荒蕪。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4

從空中俯瞰,可以看到村屋旁有一條狹窄蜿蜒的古道。

“其實在我找到這裡之前,已經有七八個業主來看過了,但他們最後都放棄了。可能因為剛入行,初生牛犢不怕虎,或者無知者無畏吧,我覺得就是這個地方了。”

菜菜回憶說,那天她沿着老屋旁的古道下山,天空突然飄起細雨,和着山林裡的霧氣,煙雨蒙蒙。走到湖邊的時候,又聽見有人在吹箫。所有情景加在一起,讓她對這個地方産生了一些特殊的情感。

“決定這裡後,我開始在周邊做了調研。我發現這裡的景色真的很迷人,特别在村屋的前後山裡還有湖泊,湖泊的顔色很美,像九寨溝的那種藍綠色。”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5

屋子後面有湖泊,湖泊的顔色很美,像九寨溝的那種藍綠色。

菜菜還詫異地發現,其實虎峰山裡并不“寂寞”。因為靠近大學城,不少來自川美、重師、重慶大學等高校的藝術家們也把工作室開到了這裡,有畫畫的、做陶藝的、做漆器的、還有做木雕的,山裡藏着各種各樣有趣的工作室。

“這不是在政府規劃的,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說明虎峰山本身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吸引了具有相似興趣的人來到這裡,就像在《空古幽蘭》裡描述的那些中國隐士們一樣,你不知道這裡藏着哪些高人。”

就這樣,尋尋覓覓後,菜菜決定将村屋改造成民宿,同時結合虎峰山的環境和特點,她為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寺下山隐”。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6

結合虎峰山環境的特點,菜菜為民宿取名為“寺下山隐”。

開民宿,看上去很美

菜菜是個土生土長的重慶“80後”女孩,畢業後曾在旅遊雜志工作過,但做民宿,算是半路出家。選址選了大半年才終于搞定,接下來就是要找設計師進行改造。

“當時預算很有限,再加上我選的地方交通不便。很多設計師都拒絕了我。田老師,是唯一願意接我單的設計師。”

菜菜風塵仆仆找到設計師田琦時,田琦正巧在附近完成了他的第一個鄉建作品“遠山有窯”。更巧的是,他在2017年徒步虎峰山時,曾路過那間殘破的夯土老房。田琦在設計筆記中寫道,“世上的事,有時候就是一種機緣巧合......當她說出虎峰山時,我就隐約感到莫非是這裡,結果,真的就是。

“她随身帶的筆記本裡,存了上千張收集的關于民宿的圖片,說着她想要的感覺,一種對未來山居生活強烈的願望和做好這件事的堅定與執着打動了我。”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7

寺下山隐,包含一種對未來山居生活強烈的願望。

設計師田琦決定幫助菜菜實現夢想。在設計上,菜菜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首先就是保留下老房院子裡的一面夯土牆。

“老牆是必須要保留的,因為當時就是這面殘牆第一眼吸引了我。但在設計裡,我們沒有把它變成一個具體的使用空間,而是把它變成了一個通道,融入到景觀裡,遊客需要通過老牆圍合的空間才能上到二樓的茶室,這樣大家可以感受到它的曆史。”

“我們還把二樓空間的地闆留了一半出來做成了玻璃棧道。這樣,大家就能從上面看到牆的樣子。 ”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8

老房院子裡的一面夯土牆被保留了下來,變成了一個通道融入到景觀裡。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9

正前方的夯土老牆

極具現代感的鋼結構和玻璃地闆架空在老牆之上,具有沖擊力的視覺呈現,讓老牆重獲“新生”,也讓人能夠觸碰到了土地過去的記憶與溫度。

整間民宿的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設計師在二樓和三樓設置了七間客房與一間主人房,一樓的建築空間均以公共空間為主,分别為非遺展廳(接待廳)、鄉間書屋、餐廳及衛生間。在鄉間書屋延伸出來的開放區域,設計師還巧妙地規劃出一片無邊水池,客人可以在池上的平台上休憩飲茶。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0

民宿的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二樓和三樓為客房與主人房,一樓的建築空間均以公共空間為主。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1

屋頂上的露台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2

陽台一角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3

無邊水池

“我們本來還想在一樓開辟出一個兼具會議室和手工體驗的區域,面向山裡孩子免費開放,但後來發現山裡已經沒有孩子了,留下來的老人也很少。所以最後就把這部分空間保留下來,作為展廳,未來如果能嫁接到一些文創、藝術品或者其他的項目,可以利用起來。”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4

非遺展廳(接待廳)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5

餐廳裡的樹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6

屋頂平台

菜菜還想要保留的一件東西,就是宅子旁的青石闆道。這條寬度不過一米的石闆路,是連接上部的公路的唯一通道,而這個小小的堅持,卻為菜菜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由于不通公路,複雜的地形條件為施工的建材輸送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為了解決運輸的問題,施工隊用鍍鋅鐵皮敲打出了一個滑槽,将施工地與公路連接起來,這樣部分建材就可以通過滑槽抵達場地,從而減少了人力。但一些玻璃、家具等易損物品,仍然隻能依靠肩扛手擡的方式運送。也因為這樣,工期比想象的拖得更長,建造成本也急劇上升。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7

施工隊用鍍鋅鐵皮敲打出了一個滑槽,用來運輸建材。

“最開始我的預算可能是幾十萬,後面就漲到一百多萬,到現在可能翻了幾倍了,中間還遇到過房東的糾紛、施工方的問題,我也沒有包工頭,都是自己去協調,自己監工。”

“心理上沒有想過放棄,當然也是因為無路可退,全部身家都壓在上面了。哭過很多次,但熬過了那段時光,一切也就過去了。”

兩年的建造施工,設計師田琦對此也深有體會,“開民宿看上去很美,但如果你沒有一定要做好的心,千萬别心動,因為太苦太累太多壓力。”

2019年3月,“寺下山隐”終于落成。在開業的典禮上,菜菜哭得稀裡嘩啦。這是喜悅的淚水,她心尖上的小屋終于有了。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8

改建前後的對比

開門見月,心隐則歸

“開門見月,心隐則歸”,是“寺下山隐”的品牌标語。聽到這句話,腦海裡立刻就勾勒出一幅身居山林,推門見月的詩意畫面。

“其實最開始,我用得是‘入室離塵,心隐則歸’,但後來請教了來自台灣的文創達人張庭庭的老師,她說‘離塵’兩字太拗口,于是便改成了‘開門見月’。她當時問我,你知不知道這什麼意思?我說就是‘推開門看見月亮,多麼美好啊’。她說這隻是第一層含義。

“第二層含義是,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輪明月,隻有推開心門,才能看見最皎潔的月光,心靈才能達到平靜。”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19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輪明月,隻有推開心門,才能看見最皎潔的月光。

這正是菜菜想要傳遞的品牌内涵,也是她為什麼執意要保留石闆路的緣由——它連接了城市和山林,通過營造一個“歸隐”的儀式感,讓人們放下浮躁,走上一條通向内心的“歸隐”之路。而這,也是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從石闆路走到民宿大概要走五分鐘。不止一次,有客人走到一半,就給我們打電話說‘你們到底在哪啊,找不到啊’。也有好幾次客人提議我們在半路上加一個指示牌。”

“我們糾結了很久,但最後還是沒有加,因為我覺得‘寺下山隐’的品牌内涵就是想告訴你,很多時候隻要你再堅定一點,再堅持往前走一下,就能柳暗花明。人生的境遇也是如此。 ”

人生境遇,似乎聽上去有些玄乎。在 “寺下山隐” 命名剛剛決定的時候,也有朋友來問菜菜,她是不是要做一個禅意酒店?

“說實話,我沒有那麼高的造詣,也不想附庸風雅,故意地去塑造什麼高深的形象。當時和品牌團隊探讨過後,團隊老師認為我身上有很文藝的一面,但也有很接地氣的一面,所以我們在诠釋品牌時,選擇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來串聯起我對生活的理解。

的确,如果說“開門見月,心隐則歸”是一個引子,那推開大門,走進去,你才能真正領會“寺下山隐”對生活真正的诠釋——七個客房分别取名為“茶熏花”、“柴聽琴” 、“醋敬酒 ”、“醬吟詩”、“米下棋”、“鹽作畫”、“油行書”,它告訴我們,生活不隻有陽春白雪,也有柴米油鹽的煙火氣。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0

“柴聽琴”房間内内部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1

房間裡有大量木頭的元素

“柴火是日常,琴代表了一種高雅的藝術,為什麼我們把柴和琴放在一起呢?那是因為古代的樂器大部分都是用木頭做的。所以在‘柴聽琴’的房間裡,我們用了大量木頭的元素,比如把長短不一的木塊拼接出了類似于豎琴的形狀作為牆面的裝飾。”

“我們想表達的就是,所謂的雅的東西,其實也是從最日常的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2

長短不一的木塊拼接出豎琴形狀的裝飾。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3

雅其實也是從最日常的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關于‘醋敬酒’的房間,當我們去挖掘醋和酒的内涵的時候,也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天然聯系,就是随着空氣濕度的變化,酒會産生醋酸菌,進而變成醋。換句話說,它們之間就像一個生命的輪回,酒是醋的前身,醋是酒的來世。所以在那個房間裡,我們放置了一些酒文化的裝飾物。”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4

“醋敬酒”房間内部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5

房内泡池

“我老公是土家族人,我把他小時候用過的老木桶、小闆凳也拿了過來,運用到裝飾裡,因為這些小玩意都是他爸爸親手給他做的。父輩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其實和醋與酒的關系也很相似,包含着一種溯源的情感。”

房間裡的許多裝飾和擺件,都是菜菜從附近村落或自家門口 “拾荒”所得,不但為節約了費用,也通過自己的巧手改造,傳達了生活的智慧。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6

“鹽作畫”房間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7

“茶熏花”房間

山中有愛,用心築夢

今年是寺下山隐開業後的第二個年頭,雖然經曆了疫情期間,但恢複比想象來得順利。考慮到客房的容納量,民宿目前主要采取預約制度。預約後,管家會主動聯絡客人,提前告知路線、出行安全等事宜。除了住宿外,民宿還有預約制下午茶,偶爾也會組織公益演講等活動。

菜菜記得,自己曾對丈夫說,等民宿建成後,如果能在那裡舉辦他們的婚禮,那就太美好了。然而由于“戰線”拉得很長,他們沒來得及等到“寺下山隐”的落成,便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深秋,匆匆舉辦了婚禮。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8

菜菜曾對丈夫說,等民宿建成後,希望在那裡舉辦他們的婚禮。

雖然有遺憾,但“寺下山隐”卻在開業不久後的第三個月,就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場婚禮。随後的三年裡,陸陸續續有新人到來。

“其實我們這裡的條件,最多隻能容納50個人左右的宴會。正常來說,很多人是接受不了這樣規模的婚禮,但比較慶幸的是,我們現在已經辦了8場。”

菜菜說,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對新人。新郎新娘是大學同學,都很喜歡大山,喜歡自然,在網上看到信息後找到了這裡。婚禮當天,沒有婚慶公司,也沒有專業的司儀,新郎要負責接待賓客、搬運東西做“苦力”,新娘則承包了現場所有的花藝布置,兩個人親力親為,共同完成了他們小小的婚禮,這份愛情讓人動容。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29

“寺下山隐”開業不久後,迎來了第一場婚禮。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30

寺下山隐已經辦了8場婚禮。

“今年6月份,他們又故地重遊,在這裡度過了第一個結婚紀念日。至少對他們來說,這個地方是有意義的,也好像完成了一個我們自己沒有完成的心願,”菜菜說。

隐居生活自我修煉(我在千年古寺下打造)31

對他們來說,這是個有意義的地方。

菜菜28歲開始創業做民宿,花光了積蓄,走過不少彎路,也遇到過不理解和質疑,但四年來,她沒有放棄夢想,一點點按照心中的模版,細細打磨這件作品。

“我很幸運,我先生是我的精神動力。他一直鼓勵我,并且那種鼓勵不是口頭上說說,他把自己所有的能給我的都給了,也沒有給自己留任何後路,讓我覺得至少在世界上有一個人相信着你。”

“所以我不希望寺下山隐變成一個過眼雲煙的快消品,我希望它能留下一些走進大家内心的,真實的,值得被記住的東西。”

來源:澎湃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