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叢子·嘉言》中記着孔子教育弟子宰予的一個故事。
宰予出使齊國,回來以後,向孔子說了下面一件事。
齊國大夫梁丘據被毒蛇咬傷了,三十天後才治好。那一天,宰予去拜望國君,正趕上齊國的一些大夫、賓客為梁丘據治好傷前去祝賀。那時宰予也在祝賀的行列裡。當時一些大夫、賓客們說了許多祝賀的話,還向他獻上一些治療毒蛇咬傷的藥方。梁丘據很高興地一一收下。
宰予對這些做法看不慣,便對他們說:“各位獻出藥方,是為了治蛇咬之毒,今天人家梁丘大夫已經好了,諸位還獻這麼些藥方,這不是雨後送傘嗎?請問,這些藥方還到哪裡用呢?是不是各位希望梁丘大夫再被蛇咬一次,再來使用呢?”宰予說了這些話後,衆人坐到那裡無言以對。宰予十分得意地對孔子說:“老師,我說的這番話對嗎?”
孔子聽後,馬上表态說“不對!你說的不對,俗話說‘多一份經驗,多一份本領’,一個人應多為别人着想,多幹點好事。梁丘據被毒蛇咬傷是被治愈了,但日後還會有人可能被毒蛇咬傷。這些後來被咬傷的人,少不了到梁丘據那裡打聽治療的方法。梁丘據有這些藥方,就能使更多的人得以治愈。那些大夫、賓客來送藥方不光為了給梁丘據治病,也應該有這個目的。人們有了病,都想選擇個好藥方,梁丘據那裡有很多藥方供别人選,不是很好的事嗎?”
這一重視積累經驗的說法,教育了宰予。關心别人,多行善事,這正如《論語·顔淵》中孔子說的“君子成人之美”啊!
一個人在處理世界上的事情時,往往有四種情況:一是利人利己,一是利人不利己,一是損人利己,一是損人也不利己。後兩種顯然不該做,前兩種應該做。一般人多做些利人利己的事,即使一時自己不得利,也換個好名聲。難處是做利人但并不利己的事。這種人以天下為己任,以别人的冷暖禍福當作自己的冷暖禍福。隻要對别人有利,自己就幹,就付出,就努力,這便是“君子成人之美”。有句歌唱的好:隻有人人獻出愛,世界就會有美好的明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